“和美”育人理念下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探索
2023-04-28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刘亚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张 燕 刘亚华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教育理念纷纷涌现,“和美”育人理念就是其中之一。芙蓉小学秉承先贤之善、借“荷花”之美提出了“和美育人”的全新育人理念。“和美”的落地为学校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朝气,在各级政府和专家的共同推动下,经过全体教师积极践行、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和美”育人理念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的正向作用。教师只有秉持“和美”的育人理念,将其持续融入课堂教学和班级文化建设中,才可以释放出“和美”理念的最大价值。事实上,借助“和美”育人理念,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规范学生的品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具有典型特色的班级文化。为切实践行“和美育人”的主张,积极推进“和美”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本文将立足“和美”育人理念,重点围绕“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话题展开科学论述和表达。
一、“和美”育人理念的概念
“和美”育人理念指的是教师通过构建“和谐、自主、灵动、智慧”的学习课堂氛围,进一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美”育人理念不仅被广泛运用于芙蓉小学课堂教学中,在芙蓉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也进行了广泛应用。经学校研究实践论证,将“和美”育人理念融入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让所有学生同心发力,形成更好的、获得大家共识的班级特色文化,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校园生活参与度,助力小学生在校园中度过和美的童年。
二、“和美”育人理念下,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相关策略
(一)丰富班级文化,践行“和美”育人理念
在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立足学校办学理念,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探索,设定符合班级“自身”情况的文化理念。在引导班级文化理念形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秉持“潜移默化”的方针,以个人持续影响学生,同时还需要联合所有学生,从和谐、美好等角度切入,设定特色化的班级文化理念,并且在未来带领所有学生认真践行已达成共识的班级文化理念。
比如,如果班级最终设定的是“净美”的文化理念,教师则可以积极与学生展开讨论,最终设定类似于“美美与共”这样的班级口号,接下来,全体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从语言、行为、心灵、衣着、面容五个方面进行切入,展开深层次的“净化”工作,切实将“净美”的理念践行到位。具体来说,为了更好辅助学生正衣冠,教师可以安排值日班长或学生互相监督做“镜子”,让学生确认自己全身上下是否都处于“整洁”的状态。“净文明”则要求学生时刻坚守“以文明语言展开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原则,与同学展开交流,同时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监督和他人监督工作,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远离污言秽语,做一个文明人。“净行为”则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对标行为守则,规范好个人的行为,避免出现出格行为。
(二)彰显班级特色文化,让个性更张扬
构建“和美”育人理念下的小学特色班级文化,需要践行学校统一设定的关于“设定图书角、卫生角、荣誉栏等模块”要求,此外,班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落实好更具特色的内容。如班级内许多学生都钟情于绘画,就可以在班级内设定一个“绘画角”,在打造“绘画角”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细节:一是教师需要在“绘画角”中持续性地更新学生的优秀画作;二是教师需要准备好“绘画角”的专用桌椅、颜料,满足学生日常的绘画想法和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班级内部形成一个“和美”的绘画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等有积极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三)积极组织各项活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据调查,很多小学每年都会举办至少一次的文艺节活动,以此搭建不同班级特色文化的展示舞台。为更好创设小学特色班级文化,也为了更好地在各大艺术节中彰显班级文化的与众不同,在班级文化理念推广和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工具,组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们的特长有发挥、展现的机会,如举办手语操、美体操、武术比赛等就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在班级内组织选拔比赛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巩固他们的兴趣、特长。为确保举办的活动更契合学生的想法,在确定活动主题前,教师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者举办座谈会的方式,提前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如此才可以确保活动对学生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教师经过详细调查后发现,有的学生喜欢散打,有的喜欢跆拳道,而且喜欢散打和跆拳道的学生数量较多,尚未学习散打和跆拳道的学生也对这两项运动颇为好奇,所以,就可以结合这两个运动项目组织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为了更好展现学生的优势,开展受到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教师可以举办跨界联合比赛:让学散打的学生跟学跆拳道的学生认真地比一比,看看谁的水平更高。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仍然处于喜欢多渠道抓紧机会表现自己的阶段,如果教师可以借助组织活动的方式展开班级文化建设,往往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甚至吸引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事实上,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与每个小学生都密切相关的一件事,只有人人参与,才可以让文化建设成果达到最优,这样的方式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值得被广泛推广。
(四)布置人文教室,助力班级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开展
良好的小学课堂硬件设施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为持续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借助所有可以被利用的资源与力量,积极推进、展开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说,加强课堂硬件设施对处于知识汲取阶段的小学生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说,在小学人文教室的布置上,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把控:
1.注重教室顶层设计。
在文化教室的现场设计与布置中,顶层墙面很容易被忽略,但同时,顶层墙面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又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经论证,小学生年纪还小,他们无法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成功的捷径”的事实,更不会进行个人的自我鞭策,在课堂上小学生经常出现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属于常态,但落实好教室顶层设计工作后,当学生上课分心时,抬头看到顶层用各种颜料、图画搭配呈现的班级口号、班级管理理念等,他们心中就会受到震撼,并因此对学习产生新的想法,开始正视学习的重要性,最终因为顶层设计的指引,带领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极大的帮助。
教师在打造人文教室时,千万不可忽略顶层的设计,可以将班级口号、文化、制度理念等具有强烈感召力的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在班级教室顶层设计中体现出来,这样设定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内心激励,学生们一不留神抬头看到这些名言名句的时候,可能就会因为这些鼓舞人心的口号强化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管理。比如,在上课过程中看到顶层设计,学生内心就会为之一振,之后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小学生准备讲脏话时,如果看到这些名言警句,也会突然警醒,甚至还可以避免一些不该出现的行为,如打架斗殴等。
2.应该注意更迭教室主题,打造多变的班级氛围。
在布置课堂时,教师也应该将四面墙高效利用起来,相对于顶层布置的繁琐而言,四面墙的布置难度系数较低,所以,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布置时,尽力融入动态式主题,也就是将四面墙的内容以阶段性变化的方式来呈现,如此安排可以让教室风格更多变、丰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参与兴趣。事实上,经过论证,环境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在教室环境的营造上可以结合不同时间段的学习生活主题,同时设计主题能契合学生的兴趣,那么将打造出更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以此为依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此外,学生在展开不同主题的创造与研究过程中,往往可以提升团队间的配合度,助力学生快速融入班级生活。
比如,在教师节的主题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前设定主题,学生将绿色的卡纸做成树叶,将棕色的卡纸剪成树皮,将黄色、红色、粉红色等多种类颜色的卡纸剪成果实,然后将各个不同的部分组装成一棵树,贴在墙壁上。在明确具体主题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由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模块的布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任由学生发挥个人的创意想法,立足个人的灵感,依托完全被释放的创造能力,完成全部的布置工作。也许最后布置出来的效果未必可以达到预设的目标,但在学生全员参与课堂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德育内容,还可以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展开传统文化的渗透式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该举措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发挥出极大的正向作用。
此外,在落实好现场的人文装饰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同学们,教师就像是这棵大树,你们就是香甜的果实,在大树的滋养下,果实可以变得更迷人、更透亮,同时长大后的果实还会播下新的‘种子’,最终也会长成大树,像教师这棵大树一样影响更多的人”,以此进一步升华主题,加深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五)人文管理,让班级文化乘风破浪
教师应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融入人文管理,在人文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时刻浸润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下,在现场布置、活动参与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确保学生可以实现全方位综合式的发展。
一是完善班级制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健全小学文化管理制度的前提条件,为此,在引导班级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多举措并行,确保学生可以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制度制定的全过程,并最终明确不同学生的责任、在班级中应该承担的义务。为实现更好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从学生进入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高度重视并引领学生了解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带领学生共同制定上课纪律、规范守则、文明守则,确保学生在卫生、安全、日常沟通等方面都形成共识,依托大家共同共制定的公约为基准,规范个人的言行。事实上,如果班级文化制度是由学生们共同制定的,往往就可以让制度在各方面都贴合不同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学生们在践行公约的过程中也会更心甘情愿。
二是实行班干部轮班制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制度是由学生们共同制定的,而班干部也是由学生自己投票选出来的,学生之间的相处时间较长,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更深刻,所以,班干部不但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时也更知道如何落实好班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配合。为获得更好的文化建设成效,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轮班制度优势,让全体学生在轮班的过程中体验、感受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事项,切实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展开。
具体来说,小学可以设定轮班式的制度,每周选出一组对应的班干部人选,让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环节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带头作用,受班干部轮班制度影响,不到一个月全班学生都担任过班干部,所以,大家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后期即便卸下班干部的身份,也会更好地配合落实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更高效地推进和展开。
三是要求展开分工合作,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事实上,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班级的各项文化建设工作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如果脱离了学生这一重要基础,那就失去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土壤和养分,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举措并行,维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密切配合,如此才可以让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更好的推进。事实上,在过去,不少班级在文化建设中持续深陷“教师一头热”的状态下,一切都是以教师为先,甚至所有的建设事项都全权交由教师负责,这种方式是脱离基层的错误做法,最后取得的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往往无法达到初期设定的目标。
综上所述,想要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上获得良好效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特色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学生的全员参与,教师只有全方位把控好以上几个方面,才可以在“和美”育人理念下,真正推进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确保最终成功达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