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低段特点,有效突破古诗教学难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磨课记

2023-04-28黄蝶晖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试教林子荷叶

□黄蝶晖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强调:“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于古诗离当下比较久远,加之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生活经验相对较少,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就成了低段古诗教学的难点。如何解决教学难点?何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更为有效?笔者就此展开了探索。下面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说说具体磨课过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其教学重点是: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其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人别样的表达送别的方式,珍惜美好事物。本课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由浅入深地理解古诗的画面和意境,展开深度学习。

【第一次试教】

在学生通读古诗之后,笔者让学生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关键词,再根据这些关键词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很快找到了关键词“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随后围绕这些词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孩子们,老师把你们合作找到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了,请小组派代表说说研究的成果吧。

生:“接天”这个词说明荷叶很多、很高,都和天碰到一起了。

生:不对,“接天”的意思是荷叶很多,远看好像和天连起来了。

生:我觉得整个湖面都是荷叶,这个湖又是很大的。

生:荷叶很多很多,数也数不清。

生:“无穷碧”让我看到了很多荷叶,每一片叶子都是很绿的。

生:我还觉得荷叶一片连着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师:孩子们,你们的发现很棒,碧绿的荷叶,一片连着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太壮观了。如果我们身在湖边,一定会很震撼。对于荷花,你们的发现是什么呢?

生:荷花特别红。

生:荷花很美。

生:因为有阳光照着。

生:阳光一照,荷花更红了。

生:荷花红是因为太阳的照射,阳光让荷花更美,所以是“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碧绿的荷叶无穷无尽,配上阳光映照下美丽的红荷花,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的图画呀!现在让我们来说一句赞美荷花的话吧!

生:红荷花,你真美啊!

生:红荷花,你的花瓣被阳光一照,更美了!

生:红荷花,你在绿叶中显得更红了。

【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学生的理解比较统一,认为通过“接天”和“无穷碧”可以感受到荷叶的多和美,“映日”和“别样红”则反映出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特别红艳。课堂学习气氛比较好,学生发言很积极,但他们的理解都停留在词句表面,对美的感悟比较浅。这说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但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他们没有深入感悟画面美。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到感受画面的色彩美上?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喜欢美的事物。如果把绚烂的荷花图呈现在学生眼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画面走进诗境,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呢?另外,诵读在古诗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学生读懂了诗意,教师才能够引导他们进入角色,获得情感体验,读出诗歌的色彩美、韵律美、意境美,品味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以及诗人的深情。本课中赞美荷花的环节有点流于形式,将其改成“加上感叹词朗读”,情感体验会不会更加深刻?基于上述思考,笔者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第二次试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荷花的色彩美,在合作学习找出关键词之后,笔者展示了各种图片,图中有荷花、荷叶、朝阳,有近景、远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荷叶、荷花在不同光线、不同距离中的变化,之后交流汇报。通过适当点拨,学生观看图片后产生的感悟比第一次更深刻。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的荷花美不美?

生:美。

师:那你们觉得美在哪里呢?

生:老师,我发现叶子的正反两面颜色有深浅。

生:刚长出来的小荷叶是嫩绿色的,很大的叶子颜色比较深。

生:每一种绿都很好看。

生:很多不同的绿叶子连在一起更好看。

生:阳光下的叶子特别亮,感觉有光泽。

生:我觉得这些不同的绿,搭配起来,像绿色的波浪,比没有变化的绿好看。

生:这片绿色的波浪无边无际,非常壮观。

师:你们的发现非常棒。看,这些荷叶的绿是有层次的,有变化的,深的绿、浅的绿,嫩绿、亮绿、碧绿……连成一片,无边无际,这就是——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老师,我发现荷花在阳光下好像在闪光,阳光下的荷花最红、最好看。

生:因为荷叶很绿,荷花才显得更红。

生:我知道朝阳是红的,我看过日出。

生:所以荷花才会更红。

生:有一张图片中的荷花和朝阳距离很近,感觉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生:朝阳照着荷花,荷花对着朝阳,看起来像在发光。

师:是的,你们感受美的本领真强。看,荷叶的色彩不同,这些有层次的绿组成了无穷无尽的碧波,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而荷花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变得有了光彩,还和天边的朝霞互相辉映,有一种特别的美,所以作者才会写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板书:啊、呀、噢、哇)

师:孩子们,面对这壮美明艳的景色,你们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让我们加上语气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有感情,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美丽的荷塘。你们看,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写的全是景,诗中有送别之情吗?

(生沉默。师讲述杨万里和林子方的故事后,生还是不太理解。)

【教学反思】

第二次试教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的主动性变强了,描绘画面的时候能言之有物。在学生明白西湖六月风光的独特之美后,再让他们读这首诗,他们的感情强烈多了,读出了赞叹的语气。但就如何理解诗中的送别之情,学生出现了语塞的情况,他们无法找到情与景之间的关联。这个难点如何突破?要想引导学生体会送别之情,必须从生活出发,把问题简单化。为此,笔者进行了第三次试教。

【第三次试教】

2022 年版课标指出,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价值。在顺利完成感悟诗意、想象画面的环节,加感叹词进行朗读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解决,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师:古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了什么?

生:西湖的美景。

师:想象一下,如果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要分开,会用什么方式来挽留他,或者送什么礼物给他?

生:我会送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

生:我会找一样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希望他留下来陪我玩。

生:我会很想他,所以要送礼物给他。

生:好朋友送我东西,我会很开心。

师:杨万里送林子方的时候,有送礼物吗?

(片刻的沉默之后)

生:哦,我发现了,他写了一首诗送给林子方。

师:你们觉得这个礼物好不好?

生:好,因为西湖的景色很美,杨万里的诗写得也很美。

师:是的,把杭州最美的风景写成一首诗,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这是一份多么有诗意的礼物,一份多么美好的礼物。这份礼物让林子方永远记得美丽的西湖和西湖边的好朋友。最后,让我们带着真挚的情谊一起诵读这首诗,感受西湖之美吧。

(全班齐诵,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读出景色之美比较容易,但读出离别深情是有一点难度的。最后一个环节,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没有很复杂的生活经历,笔者降低了难度,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和朋友的情谊,体会富有诗意的送别形式,初步感受送别之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之后再次诵读这首诗。学生未必会对离别之情感受得很深刻,但本课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深入体会到这种感情。

经过一次次的试教,笔者的教学理念产生了转变。从一开始只顾钻研文本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来把握教材,笔者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当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时,适当点拨,用心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悟。

猜你喜欢

试教林子荷叶
荷叶像什么
冬日的林子
Summer Vacation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叶圆圆
闲话“裸课”
荷叶伞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