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贫困学子 助力“三全育人”

2023-04-27陶珊珊杨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三全育人资助

陶珊珊 杨勇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三全育人”为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提供了思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高校资助工作要坚持育人导向,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提升资助育人水平,将资助育人切实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中。

关键词:三全育人;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案例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要求高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完善“有温度、有智慧、有内涵”的“三有”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切实帮助每位学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立足高校辅导员帮扶贫困学生的实际工作案例,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高校辅导员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案例简介

小张(化名),男,会计专业19级学生,山东枣庄人。由姥姥、姥爷务农抚养长大,家境条件十分困难。父母双方都是一级聋哑残疾,而且离异,母亲由于交流困难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父亲外出务工,常年不回家。小张的姥姥今年72岁,高龄年迈,身体有疾,劳动能力低弱,小张的姥爷是一名老党员,今年74岁,因早年在部队受伤落下一级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且常年需要有人照料,无劳动能力。刚入学时,由于幼年生活艰难,该生形成了克制隐忍的性格,强烈的自尊心使得小张不愿将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慌等心理压力倾诉于他人,包括自己的老师、朋友和同学,内心压力无法释放。然而有一天,他向我交流自己有休学或退学的想法。我询问具体原因时,他只说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在班级感觉没有存在感,自己也实在不想再读下去了,想早点进入社会赚钱。后来,我经过与其他同学的交谈及侧面了解该学生情况后,才知晓原来张同学的姥爷突然病重,住进医院,需要开刀治疗,治疗过程需要大笔医疗费用。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该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与人沟通能力欠缺,难以结交新的朋友,总感觉班级同学对自己存在偏见,致使自己心理负担愈加沉重,对周围同学表现出极不自信的样子。

2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小张问题突出,已经萌生了休学甚至退学的念头,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很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分析原因有:

一是家庭环境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小张生活贫困,资金缺乏,没有能力及时医治老人,背负的经济压力让他对未来生活充满担心。

二是小张肩负着家庭的厚望,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人生和家庭命运。面对姥爷病重,困难家庭雪上加霜,他感到束手无策,情感上充满自疚;由于姥爷年龄已高,也非常担忧至亲之人突然离世,精神压力进一步增大。

三是从小缺少父母陪护,由姥姥姥爷抚养,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小张性格内向,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独来独往,远离集体,人际交往产生障碍;同时,出身贫寒的他自尊心强,比较在意他人看法,渴望得到认可,不愿将心事暴露在外人面前,也不愿给老师、同学添麻烦,从而思想负担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

3 案例处理

了解学生情况后,为了帮助小张尽快地走出困境,回归正常学习和生活,笔者立足“扶贫、扶志、扶智”三结合原则,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合理融入“三全育人”理念,实施全方位帮扶。

3.1 坚持谈话,倾注爱心,建立信任

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师生情感共鸣具有巨大的帮助。在小张表达想法后的第一周,为深入了解情况,我便主动找他谈心。他却吞吞吐吐,对我不是很信赖。于是,在表达想法后的第二周,我主动找他二次谈心。当时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陶老师,我不想继续读下去了,不想再让姥姥劳累……”随后把家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对我说出。我劝他说:“你如果现在休学,并不能改善你的家庭状况,反而让你的家人更加伤心。家里辛苦供你考上大学,假如最后没有学业有成,岂不是非常可惜。”随后给他讲述了一些发生在身边关于贫困生摆脱困境的例子,鼓励他学习战胜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自立的坚韧品格。之后我定期去宿舍找他谈话,跟进他的学习生活。他思想上发生较大转变是在元旦放假期间,当时我约了几个没有回家的学生(包括小张在内)一起到我家吃饭,虽然只是普通的家常菜,但是他却说这是他上大学来吃的最好、最饱的一顿饭了,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次之后,他下定了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决心,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

3.2 多元资助,精准扶贫,解决诉求

物质决定意识,假如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他们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必然会减轻,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会对改变他们不良心理状态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针对小张的家庭经济状况,从“奖、助、贷、勤、补、减”等六个方面进行资助,最大努力助其解决在校期间的住宿费等费用。

首先,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的精神,我向小张及其家人介绍了国家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措施,建议并鼓励他们尽快向学校申请贫困助学。经学生个人申报自评、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审核初评、学校复核终评,小张被认定为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同时由于小张家庭突发重大变故,学校给予了臨时困难补助。

其次,为小张争取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通过劳动付出换取报酬补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然后,鼓励小张加入到组织的活动、比赛中,引导其刻苦学习,争取奖学金用来缓解经济压力。

最后,依据山东籍本专科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资金政策为其办理了学费减免,学院团委为小张后期实习或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其不要因经济困难产生思想压力而影响学业。这些帮助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张的实际生活困难,而且让其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为相关帮扶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3.3 朋辈互助,齐心协力,引领进步

辅导员仅通过个人的力量、“单打独斗”的方式去深刻影响和改变一个学生是困难的,如果能够借助周围同学的力量帮扶、感化从而去影响和改变一个学生却是相对容易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不妨去充分发挥周围同学的力量去施行资助育人。朋辈之间年龄接近,学识水平相近,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人生经历,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朋辈之间的自助、互助往往会起到显著的效果。针对小张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缺陷,联合、发动朋辈资源,实施“暖心同行”计划,安排同宿舍、同班同学主动与其说话、聊天,鼓励其与同学一起参加班级活动,让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缩短其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动“优秀党员领航”朋辈辅导计划,遴选品学兼优、在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高年級党员学生担任辅导导师,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其追求卓越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信心,获得前进动力。

通过一系列的帮扶,3年来,该生成功地申请了助学贷款,获得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优秀学生奖学金,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参与学校勤工助学工作,在经济上得到了极大的资助。同时,该生性格也发生了切实的转变,能够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各种活动也积极参加,先后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学院学生自律委员会干事、校学生会秘书处副部长,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学校百优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于2022年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4 案例启示

本次案例的成功在于融入“三全育人”理念,将“扶贫、扶志、扶智”三原则应用到资助工作中,通过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资助育人机制,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挖掘其自身潜力,全面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启示如下:

4.1 全员关注,共助成长,创建全员资助育人格局

学生的教育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要充分调动育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资助工作耦合机制,营造全员共同参与、统一步调、多管齐下的资助格局,形成“1+1>2”效应,加快推进资助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努力满足学生精准咨询、精准对接等受助服务需求。一是发挥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辅导员经常找学生谈心谈话,鼓励学生合理规划好学习、生活,避免思想上的焦虑。鼓励学生主动与人交往,从点滴小事做起;同时,开展一对一帮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其建立自信心,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二是构建朋辈教育体系。把朋辈教育引入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的各环节,充分发挥朋辈之间代沟小、共性大的优势,让学生在共同商议、相互补台、相互帮助中共同完成学习实践任务,培养集体意识,增强责任担当,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三是汇聚资助集体力量,充实资助队伍。坚持资助力量下沉一线、聚焦基层,大力培育一线负责资助专项工作的辅导员等工作主体,常态化开展“资助工作讲坛”等培训活动。培植以班长为主体的资助管理学生骨干队伍,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4.2 聚焦需求,精准帮扶,完善全过程资助育人体系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导向,健全涵盖认定机制、帮扶机制、服务机制、宣传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实现全过程育人。在新生入学前,利用微信、QQ等社交渠道,向同学们详细讲解绿色通道困难等级评定依据、奖助学金评比细则、“爱心成就未来”助学金申请条件等一系列资助工作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资助项目。同时,采用谈心谈话、大数据分析和家访等方式,结合“辅导员走万家”活动,提高认定的精准度,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网络认定系统,对接学校各数据端口,实现数据精准对接。入学时应当为学生提供心理和身体上的帮助,比如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学生制定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而在校期间则应当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随时对贫困学生进行关注。在毕业时应当为学生提供就业援助,对于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学生,学校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在毕业之后学校要做跟踪回访工作,保证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够有满意的工作。

4.3 搭建平台,提升素养,落实全方位育人举措

建立健全涵盖各类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助学贷款、困难资助等为一体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和涵盖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学费和贷款补偿等资助为一体的本科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体系的构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在精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对资助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将学生纳入资助体系,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广开渠道,通过勤工俭学、实习实践等方式,补贴学生生活费用,使其通过自身的劳动来改善经济困难。此外,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交流,密切家校联系,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全力做好家校育人工作,也是全方位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一种途径。

5 结语

资助育人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应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指引,将立德树人切实融入学生资助工作,通过持续完善资助体系、不断优化服务机制、全程融入思政引领、始终聚焦人人出彩,将资助工作与“三全育人”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形成“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机结合、高度融合、深层耦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到“发展型”的转变,为全面提升资助育人实效赋能助力。

参考文献

[1]蒋静.高校贫困生“四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探究——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智库时代,2020,(08):180181.

[2]吕雪梅.让贫困生有尊严地受助,搭建帮困互助平台一帮一——辅导员工作案例[J].经贸实践,2017,(12):279.

[3]周艳红.“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构建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9):14.

[4]李晗.“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路径研究[J].教师,2022,(01):1820.

[5]张健.“三全育人”体系下资助育人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4):6870+176.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三全育人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