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下的语文教学难点梳理与策略探析
2023-04-27叶枚举赖金婷
[摘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小学语文学科幼小衔接存在课程设置复杂化、学习目标差异化、课程形态单一化的教育难点。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守正教学目标、丰富课堂形态,有效化解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快乐开启新征程,有效实现小学与幼儿园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 幼小衔接;语文教学;难点梳理;优化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要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儿童在衔接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探寻教学难点,寻觅突破策略,采用趣味教法、有效学法、扎实练法、合理管法,创设适应儿童发展的教育,让儿童爱上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一、语文学科“幼小衔接”教育的难点梳理
(一)课程设置复杂化,从综合学习到分科学习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和启蒙性,遵照“教养并重”原则,是全方位、各领域教学内容的渗透与交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它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课程依据,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生命自觉,唤醒他们潜在的思想和精神,在亲身体验、自主实践中获得经验、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的前身——语言教育,渗透在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相互交融,不可分割。而到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则具有分科性和系统性,遵循“以教为主”原则,课程体系复杂,课程难度增大。以2022年版课标为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指引,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涵盖“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的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密集。儿童在入学适应期要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存在课堂陌生化、学习低效化、兴趣减低化、心情紧张化等问题。
(二)学习目标差异化,从浅性学习到深度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是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统筹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较为笼统,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则较为细致,如在第一学段就有“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等要求。课程标准既量化又准确,既涵盖听、说、读、写,又包含综合实践能力。显然,从幼儿园到小学语文教学,是从浅性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过程,目标差异化较大,教师要做好沟通工作,采取适切的方法做好幼小衔接,实现学习适应。
(三)课堂形态单一化,从游戏实践到讲授教学
幼儿园课程形态较为丰富,以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教师常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表演、游戏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习得新能力。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大多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幼小衔接适应期的孩子,大多处于从表象性思维向具体性思维转变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发展水平仍舊较低,持续性不高。因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精彩语文课堂也成了幼小衔接的难点之一。
二、语文学科“幼小衔接”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调整课程设置,多元形式,优化入学体验
教师应主动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树立科学合理的衔接课程观,有效地开展语文幼小衔接教育。从衔接角度看,语文课程衔接可视为一个整体,主要由幼儿园语言课程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构成。为实现顺利衔接,教师应关注教育的传承性,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的观念、做法,积极倾听儿童的需要,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创设具有包容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感,促进儿童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有效做好环境衔接、情感衔接、心理衔接和习惯衔接。
根据儿童进入新环境时具有陌生、好奇的心理,设计幼小衔接课程首先要确保安全感、消除陌生感、满足好奇心。另外,小学的规则要求不同于幼儿园,设计衔接课程还要侧重适应性学习与生活训练,并确保训练的趣味性。科学地设置和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才能真正从情绪、情感、认知、行为等多方位训练幼儿的适应性能力。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尝试推行“幼小衔接三部曲”课程(如下表),创造平稳过渡的情境,减少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比如,“‘解锁’新校园”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对新环境产生好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静态的文本教材知识“活化”成学生的个人认知,使静态的文本资源转化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能源”,逐步引导学生拥抱安全感、消除陌生感、保持趣味感。在“解锁”新伙伴环节,就可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进行整合教学;而认识新老师、结交新朋友,则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来设置,在真实的对话中既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能增进同伴感情、师生情谊。“亲子见面会”旨在引导学生迅速破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新环境、新伙伴、新老师产生亲近感,形成认同感,迸发期待感。“开学教育周”的教育课程主要围绕“规则学习”“集体形成”“习惯养成”“文化渗透”四个方面来设计,以《开学护照》为指导手册,以传统礼仪为教育核心,以闯关争章为活动形式,给幼儿满满的开学仪式感。
幼小衔接这一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我们应努力开发适应期儿童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对幼儿的学习习惯、独立意识、自主能动性、意志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力求以具有增强儿童适应性的多元课程,涵养童心,滋养生命,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学习认知,使其迅速完成身份转变、规范塑成。
(二)守正教学目标,趣学巧练,收获学习自信
课堂教学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要渠道,因而在幼小衔接的教学过程中要守正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实际情况,又进行整体思考,根据2022年版课标确定学科教学的定位、方式和路径。
教师要依据学段要求特点,科学合理地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不可过度拔高学习要求,人为地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将2022年版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与所处任务群的学习相比照,正确把握第一学段拼音学习的目标。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处于幼小銜接阶段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乏味。根据教学目标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幼小衔接的拼音教学要做到:整体把握教材,明晰板块任务;明确定位导向,解锁拼音密码,巧用情境图、示意图、信息技术媒介,通过情境创设、游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把掌握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三个小目标,由认识拼音字母,到会读拼音字母,进而过渡到拼写拼音字母,鼓励并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汉语拼音的读写,以达到提高汉语拼音学习效率。
幼小衔接下的语文教学应轻装前行,切不可随意拔高教学目标,而应遵循课标要求,坚持零起点教学。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指导。如此,方能使学生在轻压、愉悦的状态下爱上语文,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丰富课堂形态,寓教于趣,愉悦学习过程
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孩子们主要通过玩游戏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但进入小学后,游戏活动逐步被标准化的语言教学代替,这样的课堂较为枯燥乏味,儿童容易产生无聊感和厌烦感。因而,教师要丰富课程形态,引入有助于掌握语文知识的游戏环节,为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在幼小衔接课程中,要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与活动中建构知识、搭建任务,使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收获成长。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为儿童搭建支架、设置活动,让他们通过学习挑战超越现有的水平,穿越“最近发展区”,抵达“思维开阔地”。
比如,项目化学习任务可谓幼小衔接课堂的绝佳选择,笔者曾尝试设计“遨游姓氏王国,探寻识字奥秘”项目化活动,通过引导学生遨游姓氏王国,探寻识字奥秘,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姓氏起源与演化,体悟传统文化。从“走进姓氏王国,探寻姓氏起源”到“畅游姓氏王国,探寻识字奥秘”,再到“编唱姓氏儿歌,内化识字方法”,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渗透多种识字方法,有效激活学生的识字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爱上语文。这样的学习方式,突破了课本的束缚,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学生。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实践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本文系泉州市“十四五”规划第一批教学名师专项课题“素养导向下语文文本价值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QYZX2022-6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叶枚举 赖金婷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