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言类文体的教学价值

2023-04-27刘媛媛

江西教育C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立德树人

刘媛媛

摘   要:寓言类文体应基于儿童学习立场,从其自身独有的文学艺术视角,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寓言教学   立德树人   语文素养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寓言类文体故事,这些语言朴实、结构简洁、情节单纯的寓言故事通俗易懂,是名副其实的“小故事大道理”。然而,寓言故事大多有着训诫性与反讽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极易上成说教意味的修身课与道德课。笔者认为,教师要从阅读与鉴赏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梳理与探究能力等方面去发掘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让学科育人功能最优化。

一、寓言类文体的艺术价值

什么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从寓言的角色塑造上看,我国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人物,古希腊寓言故事则多以动物为主人公;从语言上看,中外寓言故事的字数都不多,篇幅都不长,风格偏于幽默诙谐;从寓意上看,寓言故事基本以否定的方式告诉读者不能这样做,从反面去揭示道理,并在“前车之鉴”中转化为“后事之师”。

比如,传统经典寓言《守株待兔》,虽然全文只有39个字,但是故事情节却很清晰,起因、经过、结果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篇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是对心存侥幸、妄图不劳而获的心理和行为的否定。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思考、归纳、反省,悟得个中的寓意。由此可见,寓言故事有着言简意赅、借事说理、形象鲜明、诙谐风趣等艺术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艺术价值智慧地转化为教学价值,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表达、思考、探究的能力,进而形成学生的人文和语用的能力。

二、寓言类文体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故事情节

因为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寓意的歸纳与总结上,至于寓言故事讲了什么,怎么讲清楚的,花费的时间往往不充足。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有的教师就让学生概括:“在小鸟的眼里,天空是怎样的?在青蛙的眼里,天空又是怎样的?它们所看到的天空为什么不一样呢?”最后,在学生心中被动贴上“我们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全面看问题”这样的标签。显然,这样的教学让寓言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语言的简洁性等特色尽失,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极为抽象、生涩的道理。对此,笔者首先从学生读准字音、读懂意思开始,一边阅读句子一边配上动作,将小鸟和青蛙对话时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其次,让同桌的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在分角色对话朗读练习中,体会两者争论的问题在哪里;最后,通过点名读、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让学生进一步读懂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寓言故事的阅读与交流,是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过程。教师应重视文本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注重语言的故事性,弱化寓言的寓意性,以读、品为乐,以讲述、交流为主,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能更进一步。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从初读感知、梳理情节、概括故事内容入手,提高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其次,通过对关键词的探究,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最后,通过角色朗读、生生、师生之间多元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鉴赏力……如此,学生在语言的实践中,就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语感。

(三)体现“以文化人”

寓言故事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文以载道、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借助寓言故事阐释的道理,引发学生思辨、反省,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直接经验,从而健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中,鹿在经历了两次逃生后有感而发:“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学生在细读鹿的思想转变历程之后,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有时候,美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看着不怎么样的东西,有可能作用很大。”在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话题:“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在思考之后,纷纷表示赞成第二种观点,并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在鹿逃生的时候,鹿角可能会给它带来麻烦,但在与其他动物打斗时,鹿角却能提高战斗力。”如此,在学生积极的思辨中,学科的育人目标得到了落实。

三、寓言类文体教学的注意点

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是成人世界为人处事的经验,与儿童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距离。另外,寓言故事的否定性批判也极容易让学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进行寓言类文体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立场

尊重儿童的视角,站在儿童的立场,真正让语文课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是语文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比如,《坐井观天》一文,学生对文本中出现的小鸟和青蛙的形象,是以纯真的童心去看待的,并不会以羡慕的眼光去看翱翔蓝天的小鸟,也不会以冷漠、鄙视的眼光去看待坐在井底的青蛙。相反,他们还可能生出对青蛙被困在井底的同情。对于被赋予的讽刺性标签“目光短浅”“夜郎自大”“盲目排斥新事物”“狭隘愚蠢”,完全是陌生的。因此,在学生朗读课文对话、体会小鸟和青蛙的形象特点时,教师不要将既定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去评价。

(二)认知多元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阅读教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个性化地阅读、多角度地阅读,让文本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拥有新的生命张力。比如,对《坐井观天》一文中的青蛙,学生根据它和小鸟之间的对话,会说出:“小青蛙,之前你认错了妈妈,这回你又认错了天空的大小!”“小青蛙,小鸟说得对,你要听别人正确的话。”“小青蛙,你真可怜,我来帮你跳出井底,看一看无边无际的天空吧!”在阅读了《狐假虎威》一文后,学生会称赞狐狸想出的主意,觉得笨笨的老虎傻得可爱。如果不放置在具体的成语历史背景中,学生会将这类寓言当作童话来读,并在头脑中勾画出种种动物卡通形象。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认知,不要过早地将学生引入残酷的成人世界。

(三)想象填充

很多寓言故事的情节并不是封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的留白处想象续写、自编寓言故事,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守株待兔》一文中的农夫在被别人嘲笑后,他会怎么想?他会怎么做?《坐井观天》一文中的青蛙跳出井底后,它会说些什么?鹿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挑衅的野狗,鹿角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样的续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寓意、迁移表达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姜树华.寓言是一面多棱镜——三下第二单元教材解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2):58-61.

[2]王林波.讲好故事   悟出道理——以何捷老师执教《鹿角和鹿腿》一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9):35-37.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牛山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