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优美诗词 感受经典文化
2023-04-27吴雅琦
吴雅琦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文化自信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诗眼”出发,抓住作品的总体意境,领悟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哲理,使学生真正领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审美情趣 诗词鉴赏 经典文化
我国是一个极具诗歌文化色彩的国家,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是我国文学瑰宝。这些文学作品客观、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文化发展过程,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深厚、古老、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思想内涵,以及多元化的个人精神与审美情趣。古诗词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文学思想形式上,还是在美学艺术表现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脍炙人口、千古传唱的优秀诗篇无一不体现出作者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思想哲理,能够强烈地启发读者的思维,陶冶读者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通过古诗词,感知经典文化,提高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一、紧扣“诗眼”,品味语言
诗歌的神韵就在于它的语言是生动精练、意象新颖的抽象美学表达,往往需要读者悉心揣摩,根据亲身感受和鉴赏其他诗词的经验,进行感悟和想象,才能真正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优美意境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诗眼”是鉴赏古诗词的重要突破口,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诗眼”,深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
(一)把握“诗眼”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一个在关键处精心推敲斟酌的用字,能使全句或全诗妙笔生花,这便是“诗眼”。“诗眼”是古诗中的点睛之笔,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句子中的“诗眼”,指一个字或一个词,多以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出现,也就是“句中之眼”;二是整首诗的“诗眼”,即其中一句,也就是“篇中之眼”。例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通过一个“绿”字,巧妙地将春临江南、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通过一个“怨”字,灵活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唱出了曲中之意,又展示出了吹笛者的心情。
把握“诗眼”,就能把握古诗词的精髓,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奇妙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合适的视角切入,引导学生寻找“诗眼”、理解“诗眼”,从而正确领悟古诗的意境,了解作品的情感脉络,体会作品的内在意境和主旨。
(二)把握古诗词语言形态的变化
针对一首古诗词的鉴赏,关键是理解古诗词的语言,了解古诗词本身语言形态的演变,这些都是准确理解其内涵的基石。
首先,古诗词的语言表达与现代语言表达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注意还原诗句的现代语序。例如,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还原成现代语序就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将古代语序转化为现代语序,可以降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可以正确掌握该诗句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和诗人真实的想法。
其次,要正确把握词性的变化。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往往喜欢活用词语的词性。例如,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一词中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形容词、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风已老,莺尚年轻,一场雨后,梅子熟了,果肉鲜圆”。因此,正确把握词性的变化是准确理解古诗词语言的关键。
最后,要注意诗词中的省略与留白。古诗词要求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诗词中的留白与省略产生了回味无穷、意境悠长的艺术效果,真正体现了孔子所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例如,王维《竹里馆》本是第一人称视角,但读者却能从“独坐”“弹琴”“长啸”中感受到诗人的存在。这不仅能使我们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观察到诗人所处的环境,还能使我们直接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并且是用大量的自然景物堆积而成的。作者没有用语言明确寫出悲凉绝望的心情,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景物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断肠人”悲哀的心境。这样不直接描写美的形象,而去描写美产生的效果,就是有效的留白与省略,能拓展读者的想象与审美空间,是体会诗歌内涵的重要路径。
二、辨析词语,感悟意境
意境又称“境界”,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与所表达的个人思想感情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审美环境,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思考,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受到感染,获得美的体验。古诗词中的“意”是指诗人抒发的主观情感;“境”是指诗人描写的现实生活场景,主要由景物描写构成。古诗词中的“意境”是作者抒发的种种思想感情和各种生活场景的描写融合在一起后,形成的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意境深远的诗词常常会让人在微尘中窥见大千世界,在有限中窥见生命之无穷,从而给人留下无穷遐想的空间。
在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首先,必须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大胆驰骋地想象。作者想到的可以想,作者没想到的可以加以补充,使诗词的含义日益丰富,迸发异彩。其次,要积累一些古诗词的意境类型。古诗词的意境丰富且多样:或雄奇阔大,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旷达开朗,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苍凉悲壮,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或清新素雅,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最后,可以从形容词入手,品味意境。例如,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句,“低”和“近”将浓浓的旅愁乡情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画面:天比树还低,不仅是远眺空旷的原野所见之景,还是诗人对渺茫前程的愁思;秋江寒水浮动着孤单的明月,相伴着孤月的是客居他乡游子的孤影,这种广阔的背景更能反衬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
三、理解诗意,领悟哲理
哲理诗是诗人表达的哲学思想或言明事理的诗。哲理诗的内容深沉雄浑、含蓄隽永,将抽象的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景色,就必须再攀登更高的一层楼,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只是浅层的,唯有亲身去实践才能更彻底地了解事物,通过这句诗领悟到的哲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景喻理,指出只有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泉涌。理解诗意是领悟哲理的前提,因此,鉴赏古诗词要重点解析诗句的内在含义,才能吸收诗词的哲理,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鉴赏古诗词要从“诗眼”出发,深入品味诗歌的语言,抓住作品的意境,才能领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进而真正领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吴艳梅.诵读 切入 联想——古诗词鉴赏教学三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59-63.
[2]赵晓花.巧用诗词鉴赏,丰盈学生心灵[J].三角洲,2022(23):182-184.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建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