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2023-04-25钱婷婷孙培养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痉挛性经筋痉挛

钱婷婷,孙培养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61

目前,脑卒中(“中风”)已迈入全世界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的序列。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所示[1-2],从1990 年到2019 年以来,每年中风的患者和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大幅增加。并且据现有数据统计其发病年龄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向。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中风后患偏瘫痉挛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这是直接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功能障碍之一[3]。依据《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将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划分到“筋病”的范畴。并且根据临床相关研究,发现运用“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较为突出。现为了解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概况,本文梳理了与其相关的文献,内容如下。

“经筋”理论

1 “经筋”的理论渊源

关于“经筋”理论最早提出时间,一直备受争议。张钰[4]表明经筋的早期原型是可以在《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找到的。而曹昺焱等[5]认为经筋理论形成于《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与《灵枢·经脉》之间的。马强等[6]认为《灵枢》中十二经筋循行及主病与《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有着密切关系,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其最早出现时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仅仅有对经络循行的描述,直到汉代张仲景明确提出辨别经筋与经脉,提出“故灵枢经脉经筋两篇,并冠以经者,以筋之与脉,皆分经而行,非筋脉之外,别有所为经也”的观点。《黄帝内经》单列出“经筋”篇章,内容详细地论述了经筋的起始、循行、病候及治则、治法。例如:《灵枢·经脉》:“骨为干”、“筋为刚”;《素问·痿论篇》:“宗筋者,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强调经筋具有:约束骨骼、附属关节、带动关节骨骼活动以及维持人体正常运动的功能。此后,首次提出它病所引起的经筋病,是经筋疗法历史的第1 个里程碑[7]。经筋疗法历史的第2个里程碑是魏晋时期的《针灸甲乙经》,被称为现存最早的、系统化的经筋疗法专著[8]。

2 “经筋”实质的现代研究

《说文解字》阐释“经筋”为:“筋,肉之力也;腱,筋之本,附着于骨”。筋,从竹,从肉,从力。而在探究“经筋”的实质上,众说纷纭。随着对经筋的深入研究[9-10],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单一组织说,如李志道[11]认为经筋与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等均有可对应性;谢占清等[12]通过文献研究,认为古代筋的解剖实质就是现代的筋膜结缔组织。而罗文轩等[13]认为“经筋”在一定程度上可与西医中以筋膜为代表的结缔组织及由筋膜连缀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囊相对应,这种称之为多种组织说。

“经筋”理论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内在联系

首先,根据临床观察,可认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所表现的症状与经筋病中“筋急”的症状相符合。黄于婷等[14]溯源考证“经筋”理论,认为“筋挛、筋急”等均为经筋病的症状表现。罗容等[15]认为经筋病的病症表现较为复杂,而随着现代研究的发展,明确提出“筋急”期机体会表现出痉挛状态,导致经筋的张力出现异常的亢进[16],这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呈现相同的状态。其次,刘斌[17]据经筋病的表现,推论其具有协调机体肌肉的功能。张永红等[18]发现大多数中风后患者都会出现机体肌肉协调异常。临床上,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诊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19-20]。

中医运用“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1 针刺法

1.1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多方面、多途径的特点。在临床中,通过观察电针经筋结点疗法和电针常规腧穴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期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薛瑞冬发现两者均有较好的疗效[21];盛国滨等[22]就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疗法表明,该疗法在增大肘关节活动度、减轻上肢肌张力增高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等方面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其机理主要涉及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干细胞再生增殖与分化等功能有关[23-24]。

1.2 火针疗法 火针凭借火力助生人体之阳,阳生而阴长。而“阳则养筋”认为可以通过濡养筋宗达到缓筋急的疗效,故能止痉[25-26]。孙秀颀[27]通过观察临床痉挛指数、肌张力情况等指标,发现火针疗法确实可以达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瘫的肌张力、缓解痉挛的状态以及恢复肢体的运动。除此之外,李旭阳等[28]所做的相关的研究表明,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组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效率。

1.3 针刀疗法 根据《灵枢·经筋》记载的:“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痪不用”,可将经筋病归纳为三大类:筋急、筋纵、筋痪,而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则属于“筋急”的范畴。而针刀治疗“筋急”,是通过减小局部静态弓弦力学系统的张力来调整人体整体力平衡[29]。临床研究中,利用针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较好。张谦等[30]观察到经筋理论结合针刀能减轻中风恢复期患者肘关节痉挛疼痛及肿胀程度;李德华等[31]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148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发现刃针治疗组Ashworth 量表分级、FMA 评分、BI 指数评分、CSS 评分均优于针刺对照组(P<0.05)。

1.4 排刺疗法 研究发现经筋排刺法可以广泛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它可以提高神经细胞再生及修复的水平,有一定肌肉筋膜的刺激疗效,可以达到降低肌张力、消除肌肉痉挛的疗效[32-33]。综合分析目前相关的研究,发现排刺法多与皮肤针疗法相结合来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韩淑凯等[34]予以488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基础的康复治疗上,研究表明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肢关节运动状况程度方面更突出。总之,经筋排刺法联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能提高病人的生活水平。

1.5 恢刺疗法 《灵枢·官针》曰:“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其中“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明确提出了恢刺主治筋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的增强。在现代研究过程中,刘佳婷[35]表明恢刺和普通针刺均能有效缓解中风后上肢增高的肌张力,但是恢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要优于普通针刺法。总之,恢刺法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肌张力的增高的现象。

1.6 巨刺疗法 《黄帝内经》中记载:“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而在研究巨刺治疗临床疗效的过程中,孙若晗等[36]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运用巨刺法治疗偏瘫可直接对脑部起作用;而胡梦艺等[37]通过临床实验发现巨刺法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可能与修复神经血管单元稳态有一定联系。据此,可认为巨刺法治疗脑部疾病导致的偏瘫有一定的作用。而袁昌杰等[38]通过观察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相关评定结果,认为巨刺联合经筋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较好。

1.7 挑刺疗法 在中医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融合壮族民间独有的“查灶术”、“松筋术”等的治疗形成了壮医经筋疗法。林雪婷等[39]通过总结临床疗效,发现采用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具有明显优势。按照“实则补之,虚则泻之”的方法, 王开龙[40]发现壮医经筋挑刺能够兴奋迟缓肌群、拮抗亢进肌群,并且能逐步恢复平衡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张力,从而达到降低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廖钰琳[41]也观察到该疗法能够更好缓解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针刺结合方药

结合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的指标研究,发现针刺联合方药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杜瑞兵等[42]认为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能更好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刚丽丽等[43]研究发现经筋针刺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方在提高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还利于血液的微循环;而张敏敏[44]发现经筋针刺联合化瘀通脉汤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改善中风后痉挛的患者的状况。而在研究实验室指标中,邵大飞[45]发现经筋刺法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前提下,且能改善患者的脑脊液γ-氨基丁酸、谷氨酸的水平。

3 针刺结合灸法

灸法与针法合用的治疗方式,称之"温筋针"法。郝峻等[46]认为此法可促生卫阳之气,从而达到通达经络、解痉止痛的疗效,对经筋病疗效较为突出。临床研究发现针刺经筋与灸法结合可有效改善肌张力,其疗效优于普通针灸技术[47];孙萍萍等[48]运用针刺联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改善了机体痉挛状态。究其机理,王晓伟等[49]研究发现恢刺结合麦粒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表面的肌电值;孙成雪等[50]研究表明TrkB 蛋白表达对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较为灵敏。通过进一步研究,张红岩[51]发现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甚至达到了提高患者的手精细动作运动协调能力与感觉功能的效果。

4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临床治疗中,针灸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张博馨[52]依据经筋理论的指导,比较膏摩结合针刺法和推拿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恢复期的上肢的肌肉痉挛的疗效,发现两者均能改善患者的肌肉痉挛的状态;代飞等[53]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可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肌肉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叶娜莎等[54]采用经筋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其疗效明显优于基础的西医康复治疗。总之,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针刺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5 推拿疗法

脑卒中的瘫痪患者在发病后3 周,大约有80%的患者开始出现患肢痉挛。主要表现为筋脉拘挛、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的状态。其病位于筋,当归于十二经筋的病候。通过研究表明,推拿能够有效缓解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的状态[55]。亢春雷[56]发现针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针灸推拿结合康复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的病程。

6 其他疗法

郑蒙等[57]认为中风后偏瘫的病机为:中枢经筋出现异常,不能正确地传导神机于外周经筋,而外周经筋主联缀百骸、束骨、利机关,其功能异常引起阴阳经筋的失衡, 出现所谓的相互拮抗的状态即痉挛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平衡阴阳针刺法。研究认为,平衡阴阳针刺法疗法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和降低痉挛指数[58]。此外,李壮苗等[59]经过探讨发现,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能够达到降低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状态。王玲姝等[60]研究经络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能够降低患侧二头肌积分肌电值,改善日常活动状态。

中西结合“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在选择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方案中,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大多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彭昱轩[61]等发现经筋针刺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能明显缓解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障碍;温鸿源[62]等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经筋针刺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效果,研究发现该联合方式临床疗效较好;陈文平等[63]采用巨刺法配合中药熏洗及痉挛治疗仪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发现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其生活能力。

讨论与展望

依据于“经筋”理论的指导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可以认为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较佳。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发现,中医中多采用针刺或针刺联合中医的其他治疗方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此外,临床多采用的以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也很显著。

但是,运用“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在目前一方面并没有厘清“经筋”理论最早出现时间;另一方面并没有明确挖掘出其治疗的实质、系统化其作用机制,而是停留在理论假说阶段。此外,存在较少的相关研究涉及以中医除针刺以外的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方式。而临床中所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相关的文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少的状态。且多以临床观察为主,缺乏确切的实验指标验证。

笔者建议多发展对“经筋”理论的考学,厘清“经筋”理论从古自今的发展过程,形成脉络清晰的“经筋”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甚至是在临床治疗其他的“筋病”。此外,可以探索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其他的治疗方式依据于“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从而进一步完善研究。而在追求治疗疗效的结果的同时,需要深层次挖掘其治疗的实质,明确其作用的机制。从而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科学地、系统化地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痉挛性经筋痉挛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