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天士运用甘麦大枣汤规律探析*

2023-04-25郭永胜张震吕姝菡渠景连黄书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甘麦叶天士心脾

郭永胜,张震,吕姝菡,渠景连,黄书婷

1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脏燥证的方剂。历代医家对甘麦大枣汤进行不同角度的阐发,其中叶天士最赏识此方[1]。在古代医家著述中,叶天士(以《叶天士医学全书》[2]为主)留存有关甘麦大枣汤的医案可谓最为丰富。叶天士不仅治疗脏躁病证,而且推广用其治疗肝心失调、木土失和等病证,涉及范围包括外感温病、内伤杂病、妇产科病等[3]。兹将全面整理并研究叶天士著述中有关甘麦大枣汤的论述,探析叶天士对甘麦大枣汤的认识,揭示其临证运用规律,并以此管窥叶天士对于张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以期为深入认识甘麦大枣汤的蕴意,并临证灵活运用甘麦大枣汤提供借鉴。

古今医家对甘麦大枣汤的认识概述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对于脏躁病证的认识,古今说法不同,历有分歧,如赵以德认为“肝虚肺并”,尤怡认为“子宫血虚”,魏荔彤认为“血虚脏空”等。而根据“心主神明”的理论认识,《医宗金鉴》谓:“脏,心脏也,心静则神藏,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得到主流学界的认可[4],并指出此多由情志不舒或思虑太过,气郁化火,耗伤阴液;心脾两虚,生化无源,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有情志不宁、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等证[5]。

对于甘麦大枣汤的功用主治,主流观点认为甘麦大枣汤为甘缓柔润之剂,具有补养心脾、宁心安神之能。方中小麦养心安神,甘草、大枣补中缓急,适用病机属于气郁阴损、虚热躁扰的病症,尤其是心失所养而精神失常之病,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情志相关疾病,梅尼埃病、小儿抽动症以及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6-8]。

叶天士对甘麦大枣汤的病机解析

对于甘麦大枣汤中的运用,叶天士著述中相关记载达70 余处。其中记录甘麦大枣汤组成、主治或释义3 处,包含甘麦大枣汤的医案19 处(包括《未刻本叶氏医案》补录3 则[9]),包含小麦-甘草的医案14 处、小麦-大枣的医案9 处,先用小麦-大枣而后继用小麦-甘草的医案1 处,单用小麦的医案30 处。由于小麦为甘麦大枣汤的主药,有时常将小麦的运用作为仿甘麦大枣汤法。故在研究时,将叶天士著述中以包含甘麦大枣汤及其加减(小麦-甘草、小麦-大枣)的医案为主。

1 调补心脾,火土有权,则中宫有恃而病自安

《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对甘麦大枣汤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指出甘麦大枣汤中各药物的气味、归经与主治: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小麦气味甘微寒,入手少阴、太阳;大枣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其药物功用为甘草、大枣“独补脾”,小麦“独入心”,以此可奏调补心脾的功能。

甘麦大枣汤治疗“妇人脏躁,悲伤欲哭,状如遇祟者”,其病机属于“中土不振则木来乘之”。叶天士运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揭示甘麦大枣汤方的蕴意:心属火,脾属木,甘麦大枣汤不仅通过甘草、大枣以益脾土,且可借助“火为土之母”的关系,通过小麦补心的方式,以助于增强脾土的功能。“脾土为万物之母”,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火土有权”而“中宫有恃”,则脏躁病证得愈。由此可见,叶天士认为甘麦大枣汤所主治的脏躁,涉及脏腑为脾、心与肝,主要责其脾土虚而肝木乘犯,故而通过甘麦大枣汤调补心脾,以使火土有权,则中宫有恃病自安。

2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阐发镇肝安胃之意

除了《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中对甘麦大枣汤的方义阐释,叶天士亦在《眉寿堂方案选存》医案中阐发对甘麦大枣汤的创见:“议镇肝安胃法,用麦甘大枣汤,麦以镇逆,枣、甘益虚。” 指出甘麦大枣汤乃遵《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经旨,运用小麦、甘草、大枣等俱为甘味的药物,以缓肝急。由此可知,此时甘麦大枣汤针对病机涉及肝胃,揭示甘麦大枣汤的治法为“镇肝安胃法”,肝木肆横,胃土必伤,故治用“麦枣以和胃制肝”,具体用小麦以镇逆,大枣、甘草以补虚。

3 根据甘麦大枣汤五味属性,演化为甘缓治法

甘麦大枣汤组成药物小麦、甘草、大枣,在五味上均属甘味。叶天士不仅仅用以缓肝急,而且揭示其蕴含有“甘缓”治法,从而进一步拓展其运用范围。如阴伤阳乘所致崩漏,“甘缓主治”;失血气逆,络瘀气痹,法宜宣通,但正气已虚者,其治“当以甘缓”,均以甘麦大枣汤为主方。其他更为多见的是脏液不充而虚风鼓动,或内风乘虚上扰,虑有痉厥变幻者,运用甘麦大枣汤以甘缓息风,其病机均与虚风内动有关,涉及脏腑主要为肝。

叶天士对甘麦大枣汤运用规律阐释

叶天士在仲景运用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基础上,拓展治疗惊、郁、悲等其他情志疾病,且根据所揭示的方义,广泛治疗临证各科病证:崩漏、淋带、产后、调经等妇产科疾患;肝风、痉厥、头痛、眩晕、木乘土、呕吐、嘈证、腹痛、心悸、不寐、吐血、虚劳、汗证、脱证等内伤杂病;伤寒误治、温病伤阴后期等外感热病,以及咽喉等五官科疾病。这些治疗病证超出了目前运用范围,足可为当前临证提供借鉴。

1 揭示甘缓主治,常佐养阴重镇

叶氏遵从《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肝苦急,当食甘以缓之”的经旨,凝练为“《内经》甘缓一法”,即“甘缓”治法。肝之阴血不足,则不能制约肝阳,以致肝阳易亢,甚或阳化内风,此即为“肝苦急”,其治用甘麦大枣汤以缓其急。若阴血不足者,配伍甘寒之生地、麦冬、北沙参、天冬等,或伍咸寒之阿胶,以滋阴养液而濡养肝体,则肝木得以调达;又或佐山萸肉、白芍味酸柔肝,补肝体以泄肝阳;若阳气不潜或化风扰动太过,则再佐以龙骨、牡蛎等介类重镇潜阳之属,则成“缓急重镇法”。如崩漏之后而阴伤阳乘,致使营阴伤脏燥热,治用“甘缓主治”之甘麦大枣汤以缓肝急,选用生地、麦冬、天冬滋营养液以熄风,山茱萸、白芍养阴以泄肝气,甚者加阿胶以救其液涸,或加茯神安其神、人参扶其正。

2 益虚和胃制肝,镇逆和阳熄风

叶天士认为小麦不仅体现味甘缓急,还具有“镇逆”作用;小麦、大枣相伍具有“和胃制肝”、“镇胃制肝”的功效,从而常用甘麦大枣汤治疗肝阳乘胃之候、木犯土位之征,称甘麦大枣汤反映了“镇肝安胃法”。而木乘土的病机有两种:“土虚木乘”与“木亢乘土”。

2.1 土虚木乘,重在安胃 针对以脾胃土虚为主而肝木乘犯者,具体又因中虚程度以及阴阳偏颇差异而不同。①中焦脾胃虚弱不甚者,直接用甘麦大枣汤原方。如血不营养经脉,则内风挟阳上升而眩晕,当以“镇肝安胃法”,径用甘麦大枣汤。②脾胃之气虚弱明显者,配伍人参、半夏、茯苓以益脾补胃,若气逆甚者加牡蛎、代赭石等重镇降逆之品。如咳而呕逆,脉虚弦者,为土虚木旺证候,治“宜益肝胃”,“镇其阳以理虚”。③若以胃之气阴亏虚为主者,佐用人参、北沙参、麦冬以补阳明气阴,此种配伍即为“熄风和阳法”。如吐血数发,阳明脉络已虚,厥阴风阳上炽,治用甘麦大枣汤以补胃制肝,选用北沙参、麦冬、石斛养阴,气虚者选用人参、黄芪益气,风动甚者加牡蛎。

2.2 木亢乘土,主在制肝 肝为刚脏,非柔不和;胃为阳明之土,亦非阴柔不肯协和。若以阴液亏虚,无以涵木,致使肝阳亢逆,甚或化风,以致克犯脾胃者,当配伍阿胶、生地、麻仁、麦冬等药以滋阴补液,叶氏谓此即“水生涵木之法”,蕴含“阳和风熄之理”。如咳嗽继以失血,阴液无以上承,厥阳燔燎不已,治当“镇胃制肝”,乃和阳熄风之义。药用主以小麦、大枣“和胃制肝”,配伍咸寒浓厚滋腻之阿胶以“熄肝风、养肾水”,选用生地、麦冬、生白芍、北沙参、天冬等药以滋阴养津。若肝风内动过亢,则再配伍生牡蛎、石决明等重镇潜阳之品。如冬藏不固,春木萌动,水弱木失滋荣,阳气变化内风,木犯土位,议用“镇阳熄风法”,在前法基础上加用平肝重镇药。

3 心脾气营损耗,补脾益心镇怯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藏神,有赖于心血的充养。若营血不足,心神失养,易致心悸不宁、怵惕不安、寤多寐少等。小麦作为甘麦大枣汤的主药,入手少阴心经,味甘可补,性微寒除热,功可养心除烦,常被叶天士用以治疗心营血不足而致心神失养的病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甘草、大枣为补脾良品,故叶天士常以甘麦大枣汤为基础方,治疗心脾气营损耗证,并常配伍柏子仁、酸枣仁、生白芍等以养营安神,用茯神以补心安神,或加莲子以补中养心安神。如营血暗耗而心悸食减,或营虚气怯甚而心悸不耐烦者,治当“调养溉灌营阴”,用药以甘麦大枣汤为加减,而小麦为首选主药。

若兼有阳浮神怯,或易惊恐畏惧者,治当“镇怯理虚”,选药常以甘麦大枣汤方为基础,配伍酸枣仁质润养心安神,龙骨“收敛浮越之气”以重镇安神,并常加人参扶正理虚以“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而若兼有热扰心神者,则稍佐以清心之品。如老年情志不适,郁则少火变壮火,致使心脾营损,木火劫烁精华者,在先用清肝解郁后,接服“养心脾之营,少佐苦降法”,药用小麦养心除烦、人参益气养脾、茯神养心安神、白芍益阴养营,并佐黄连、丹皮苦降清心肝壮火。

4 正伤阴虚阳冒,益阴潜阳收敛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两者协调平衡,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阴精与阳气互根互用又相互制约,若阴精不足,无以制阳,则致使阴阳分离而不相维系。

4.1 阴伤失摄阳不下潜,潜阳益阴 叶天士指出阴伤体虚,则阳气不潜,上逆于上,治当“潜阳益阴”。其轻者用甘麦大枣汤以镇逆补虚,配伍生地、知母以滋阴清热;重者加用龙骨重镇潜阳、茯神养心安神,并佐山萸肉以敛液固阴。如产后不久即长途驱驰以劳形神,加以母丧而悲哀哭泣,致使肉瞤易惊恐少寐,乃阴不摄阳,即用此法。

4.2 养正顾其根本,甘缓收敛镇摄 阴弱失守,身中阳动,治当养正顾其根本,以冀邪解,仿古人“上下变病当治其中”,叶天士称“此安胃第一要旨”。药用甘麦大枣汤以和中缓急镇逆,配伍人参补气扶正,选用味酸之白芍、木瓜、乌梅、五味子等敛阴摄液或泄肝益阴和阳,或加重镇之龙骨、禹余粮以“收敛浮越之气”。若以阴伤为主而阴阳失恋者,则在甘麦大枣汤基础上,配伍阿胶补液以留阳,选用北沙参、天冬、生地以养阴,佐以白芍味酸敛阴和阳,并用龙骨重镇敛正,元气虚馁者则加人参大补元气。

结 语

叶天士尊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自称:“药虽平衍无奇,实参轩岐底蕴”[10]。《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方,虽药仅三味,看似平淡无奇,却是对《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治法的体现,叶天士揭示其所蕴含的“甘缓”大法。在治疗其他病证时,则注重肝胃关系的失调、心脾俱虚、心肾不交等。在病机上,不仅从调补心脾以使火土有权的角度,阐释脏躁的病机,为治疗其他情志病证提供补脾益心镇怯的思路;其指出甘麦大枣汤具有镇肝安胃、和阳熄风的作用,亦为广泛治疗肝胃失和的诸多病证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甘麦叶天士心脾
浅谈甘麦大枣汤的临床多学科应用体会
甘麦大枣汤对ADHD动物模型SHR大鼠DRD1、DRD2与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
甘麦大枣汤研究进展
过桃花村
叶天士棋子治病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叶天士拜师谦学
医学家叶天士治贫
传传统统药药膳膳··每每月月推推荐荐
——甘麦大枣汤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