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和思考#
2023-04-23苏丹张介平安毛毛姜远英
苏丹 张介平 安毛毛 姜远英
(同济大学医学院药学院,上海 200331)
作为医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取决于临床医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足够责任感和高尚医德。高校肩负教书育人重任,专业课教师应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1],在教学中除传授药理学知识,更应注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的培养,因此将课程思政引入到《药理学》教学中十分必要。
课程思政本质是立德树人,其核心理念是协同育人[2]。药理学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及人类优秀文化在药理学领域的弘扬和强化[3],其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健康守护者;明确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等科学精神对药物研发的促进作用。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深入挖掘药理学课程思政内容、寻找合适的思政切入点,以多元化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本文将分享笔者在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对相关思政元素挖掘、引入途径探索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1 深入挖掘并有机融合思政元素
1.1 树立文化自信
讲解总论时介绍我国《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等传世经典对人类医药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具体章节中讲述中国药学工作者从传统医学中汲取灵感研发新药的历程,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唤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例如我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研发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做出突出贡献;陈克恢教授研制的我国第一个原创药物,并将其作为平喘药推向世界的麻黄碱,正是提取自著名“伤寒解肌第一药”麻黄;张亭栋教授从传统中药砒霜中汲取灵感,研制出三氧化二砷注射液用于白血病治疗;唐希灿教授从蛇足石杉中提取开发的石杉碱甲,其疗效优于美国FDA 近年批准的治疗早老性痴呆新药多奈哌齐。
1.2 学习科学精神
理论教学中适时穿插讲述药物发现小故事,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执着探索、求真务实的科研素养,如胰岛素、青霉素的发现史。团队精神是精诚团结、协作精神和大局意识的集中体现[4],新药研发成果更是与之密不可分,如一线降压代表药卡托普利、胃酸分泌抑制首选药西咪替丁的成功应用都是集体智慧和协作的结晶,巧妙引入这些优秀案例有助于学生领悟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而通过介绍药物研究前沿,还可激发学生追求创新发展的兴趣和愿望。
1.3 引导辩证思维
药理学中处处渗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如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对立与统一等[5]。同一类药往往具有共性,而不同代表药又各具特点,如学习解热镇痛药时可在掌握共性基础上,比较临床常用品种的异同点。药效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但剂量超过一定范围会出现毒性反应,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镇静催眠类药物随着剂量增加依次表现为抗焦虑作用、镇静催眠作用、抗惊厥作用,再加大剂量会引起中枢过度抑制出现昏迷,甚至导致死亡。药物作用有双重性,既对立又统一,“药”可以缓解病痛,也导致损害机体的不良反应,如反应停事件,抗生素滥用问题、糖皮质激素利弊共存的抗炎抗免疫作用等,学习这些知识需要充分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只有灵活运用辩证思维,才有助于学生将药理学知识学深学透。
1.4 开展法制及道德规范教育
药理学多章节涉及精神活性类特殊药品如镇静催眠药、中枢镇痛药、麻醉药的使用和管制问题,可以结合药物成瘾性,介绍毒品相关知识及危害,并适时嵌入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禁毒法制教育,教学中必须强调严守相关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合理使用、开发药物,不踩红线,守住底线[6]。俗称“瘦肉精”的β 受体激动药盐酸克伦特罗,原本用于平喘,因其同时具有促蛋白合成抑脂肪合成效应可显著提高瘦肉率,被非法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摄入这种肉类可能导致心悸、肌肉震颤等毒性反应,人为造成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此启发学生工作中要严守道德规范,提倡诚实守信。
1.5 培养良好职业素养
授课中应注重医学人文关怀,始终贯穿救死扶伤、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7]。如在抗肿瘤药物章节,强调对癌症晚期病人的治疗用药,要“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意愿,应以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前提,培养医者仁心。而教学中倡导科学合理安全用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也很重要。在讲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用药、心血管病用药、抗艾滋病药、抗过敏药等时可围绕世界疾病日,结合我国相关疾病发病及药物治疗现状,并融入“健康中国”等思政元素,增强传播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关爱特殊人群的人文情怀,从合理用药及疾病防治宣传等方面加强思政育人。
2 积极探索思政元素的引入途径
围绕药理学教学内容,以切入社会热点,结合思政案例,辅以第二课堂三个方面为抓手引入思政教育。通过课前搜寻有关知识点的时事新闻、影视作品、医学前沿、行业发展状况等方式挖掘隐性思政元素;在授课中结合思政案例,与学生进行法制意识、职业使命、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探讨;以课后“观看推荐视频”“阅读图书文献” “话题讨论”等第二课堂形式,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到《药理学》课程教学中。比如针对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开展观后感的交流讨论,围绕加强政府监管,推动药企建立诚信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思考医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3 药理学课程思政中的问题思考
3.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8]。药理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在有限课堂学时内的思政教育需占比得当,应重视专业知识中隐性思政元素的挖掘,同时要注意防止“两张皮”现象,只有通过显隐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互融,才能真正落实药理学课程思政目标。
3.2 注意课程间衔接,减少内容重复、力争组合优化
由于药理学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开课时间较晚,部分思政素材如青霉素、胰岛素、青蒿素的发现历程等在前修基础课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已有较多涉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影响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可通过制定系统化的“基础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大纲”,将具体的课程思政素材嵌入到各课程相关章节中,既可减少各课程中思政素材的重复应用,也更利于医学专业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3.3 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
课程思政应注重教学设计,避免枯燥填鸭式说教,可结合药理学知识点充分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展示思政元素,如讲述小故事、课堂播放相关视频或照片实物展示,也可以借助慕课、微课、课程公众号及手机APP 等线上教学方式;兼顾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可以药物或疾病为融合点,紧密联系临床构建动态教学案例库;及时关注药物相关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注重知识的内化和吸收[9]。通过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4 科学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多环节中融入思政考核,通过过程性评价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形成在学中悟、悟中学的双向互动[10]。考核中应包含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如在期末考试的用药案例分析题设计中,要求学生解答专业问题的同时针对有关思政元素进行分析,还可课外采用课程思政问卷调查、药物科普微视频和疾病防治宣传海报制作、问病荐药等方式,多措并举以评价思政教育的成效。
4 结语
只有正确把握药理学学科特点,挖掘课程中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素养、法治意识、职业道德等相关思政元素,并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才能有的放矢,做到课程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无形胜有形”,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新时代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