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
2023-04-23郭丽丽
郭丽丽
(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沁县 046400)
玉米、大豆是我国大宗粮油饲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仅靠单作种植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为提高玉米、大豆产能,科研人员历经数年研发出了新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研制出了与之相配套的种管收作业机具,实现了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可以快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又可以获取巨大de 经济效益,在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第三方评估,该项技术可多收大豆100~150 kg/667 m2,巧妙地化解了单一农作物产量增加,但受市场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增产不增收的潜在风险。该技术的诞生为提高大豆玉米产能开辟了新的思路,对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有着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1]。
1 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沁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发展大农业,大力引进新技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报纸、网络会议、培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力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引领带动广大农户大面积推广种植。2023 年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面积大约666.67 hm2,主要集中在定昌镇、漳源镇、新店镇、郭村镇、册村镇、故县镇、南里镇实施。参与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的农户,除了保障玉米产量不受影响的同时,多收获大豆75 kg/667 m2,增收400 元/667 m2,效益可观,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了土地增值、粮食增收、农民增收的目标。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1 选地整地
选择集中连片的地块,要求地块平整、土地肥沃、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排水良好、蓄水保墒能力较好,土壤pH 值6.0~7.5。
选好地块后,首先,要用拖拉机开展整地作业,确保地面平整、土壤上松下实、土块细碎且均匀,为大豆和玉米成长营造适宜的环境。其次,要对土壤进行深耕作业,一般深度在18~20 cm,通过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和透气性,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合理的深耕可以显著促进农作物增产,深耕作业每3~5 a进行1次。再次,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时深度要达25~30 cm。用深松铲疏松土壤耕作层,打破犁底层,通过对土壤的舒筋活络,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作物抗旱、抗倒伏能力,可促进农作物增产50 kg/667 m2。最后,镇压土壤表层。通过镇压作业,使种子覆土均匀,既可以精准控制播种深度,提高土壤的紧密度,还可以调节土壤的温度,压实过的土层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2 适时适墒播种
沁县属于北部春播早熟区和中部中晚熟区,大豆玉米可在4 月下旬—5 月上旬同时播种,并在播种的同时浅埋滴灌装置。播种前田间含水量<60%(手握耕层土壤可成团,自然落地就松散)土壤极度干旱时,可以尝试采用浇灌的方式制墒播种,先浇灌表层土壤,再晾晒3~5 d。也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提示,在雨前抢墒播种。如果是在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区,还可以选择覆膜播种或探墒深沟播种的方式。
2.3 合理选择种植模式
结合当气候、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本地的种植模式。现在常用的模式有2 种,一种是“3+2”模式,另一种是“4+2”模式。沁县地区主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2”模式。
“3+2”模式:即种3 行大豆、2 行玉米,每带宽为2.4 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为70 cm,玉米带行距一般为40 cm、株距一般12~14 cm,留苗密度4 100 株/667 m2;大豆带行距一般为30 cm,穴距(每穴为2 粒)一般为15~20 cm,留苗密度5 000~6 600株/667 m2。
“4+2”种植模式:即种4 行大豆、2 行玉米,每带宽为2.5 m。玉米带行距一般为40 cm,株距一般为12~14 cm,留苗密度4 000 株/667 m2。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为60 cm。大豆带行距一般为30 cm,穴距(每穴为2 粒)15~20 cm,留苗密度6 400~8 500株/667 m2。
2.4 选用良种
2.4.1 玉米品种的选择
一般要选择株型紧凑或者是半紧凑(叶片夹角一般在15°以下)、株高要适中、偏晚熟、耐密抗倒、抗旱性能强且便于机收的高产品种。玉米株型越紧凑越适合密植,同时空间透光率越大,扩大了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大豆受光量显著增加,玉米大豆产量品质显著提高。根据沁县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玉米品种一般推荐强盛370、太育9 号、潞玉1525、龙生19、大丰26等熟期相当的品种。
2.4.2 大豆品种的选择
一般要选耐荫抗倒型、株型收敛、便于机收的高产大豆品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耐荫型的大豆在苗期受到玉米蒙蔽胁迫后,它的主茎就会变得逐渐粗壮,结节也不会过度生长,这样就使得倒伏率变得很低。在玉米收获后大豆分支发生得更快,结荚数量也更多,产量很高。据沁县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的大豆品种有:长豆35 号、金豆一号、东豆一号、中黄13、晋豆25、汾豆98、晋科5 号、品豆24 号等熟期相当株型收敛的高产品种。
2.5 种子处理
玉米一般采用包衣种子。播种前要人工剔除病粒、虫粒以及干瘪粒的种子,提高玉米种子的纯度,种子晾晒还可杀死一部分害虫和致病菌,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大豆种子要进行拌种或者包衣处理。大豆在播种前一定要选用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1 kg 种子用5%的稀效唑可湿性粉剂16 mg拌种。要根据种子的数量选择合适拌种的工具。5~10 kg 拌种可在塑料袋内摇匀即可,超过25 kg 要用拌种机进行拌种。拌好后的种子一般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干,等到种子表皮晾干以后才能播种,时间不宜太长,要避免种子损伤。一定要注意:拌好后的种子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4 h。
2.6 机械播种
选择和种植模式相匹配的农业机械进行播种。一般可选用2BYFSF-2(3)型鸭嘴式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施肥播种机,也可以选用2~4行鸭嘴式玉米播种机和2~3行鸭嘴式大豆播种机,两者配合一前一后组合播种。不覆膜时,建议采用探墒深沟的方式播种。大豆播种时,则优先选用专用的大豆播种机,或兼用可调整至窄行距的玉米播种机,采用一穴双粒的播种方式播种。
作业前要对农机手作业进行专业的培训,既要确保农机手的自身安全,还要保证玉米大豆株距、行距达到技术要求。在作业前,一定要试播一段距离,要保证机具匀速直线前进,农机手要密切观察机具的运转情况,要测量种子与种肥的深度是否合格,及时对播种深度进行调整。播种深度一般为3~5 cm,施肥深度一般在10~15 cm。出苗以后要及时进行查苗,如果有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种。
2.7 科学施肥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在肥料施用时必须坚持遵循“减量、高效、协同、环保”的总方针。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肥量,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可以少施或不施氮肥,尽可能要减少施肥的次数,选用缓释肥或者控释肥,实现底种追合一。
玉米一般可用等氮量的玉米专用复合肥或控释肥(折合纯氮14~18 kg/667 m2),用量50~80 kg/667 m2,大豆可以用低氮量的大豆专用复合肥,用量控制在15~20 kg/667 m2。播种时,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
播种后要随时监测大豆玉米的生长状态。发现玉米长势稍弱时,要及时使用简易追肥器在玉米两侧追施尿素15~20 kg/667 m2。要减少大豆的用氮量,纯氮素使用量控制在2~3 kg/667 m2,不超过4 kg/667 m2。大豆可以根据长势在其分枝期(当苗期较旺或者当预测后期雨水较多时)与初花期施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 g/667 m2,兑水50 kg 左右喷施茎叶来进行控旺管理。
2.8 除草
在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下,一般采用播后苗前化学封闭除草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苗后除草药害。在生产实践中要做好预案,要及时掌握农作物生长状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大豆玉米可苗前封闭除草,在大豆播种后出芽前。封闭除草一般在播种后2 d 内完成。如需苗后除草,可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精准定向除草(用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隔开进行施药作业,或采用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精准实施茎叶定向除草)。
在喷施除草剂时,一定要注意喷施方式,避免药剂漂移引起药害发生;操作人员自身要做好防护,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农药中毒;喷药作业地块周围50 m内无鱼塘、河流、湖泊等水源;喷洒作业完成后药箱内尚余剩余药液要妥善处理;尽量避免在雨天、大雾天等恶劣条件下喷药;注意轮换用药。
2.9 病虫害绿色防控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发生的特点和防治经验,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绿地从清等)撒施或者丢窝防治地下害虫。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尤其是玉米大喇叭口期或大豆花荚期,采用广谱防菌剂、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对多种病虫害统一防治,达到“一喷多防、一施多治“的效果。
2.10 适时收获
一般根据大豆、玉米成熟顺序和现有收割机机型,选择适宜的收获模式。
3 结语
玉米、大豆是我国的大宗粮油饲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保障国家粮油饲安全的措施之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大豆自给率,又稳步保证了玉米产能。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助推我国大豆玉米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快速帮助广大农户增产增收,全力保障我国大豆玉米粮油安全,稳步实现我国粮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