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4-23首茹芳唐玉娟卢梦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贺州市药食中药材

首茹芳,唐玉娟,卢梦娴

(1.贺州市农技科教站,广西壮族自治区 贺州 542899;2.贺州市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贺州 542899)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南岭山系中段南部,属南岭山地丘陵范畴,山多平地少,森林覆盖率高达76%,其中药、民族药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独特资源优势和良好地理气候条件[1]。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贺州市就进行了较大面积的中药材人工栽培,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贺州市存在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较为严重,部分栽培的中药材品质下降、效益不高,中药材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影响贺州市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提升贺州市中药材产业化水平,促进贺州市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迫切需要加强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活力,引导农户以多种方式参与中药材生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 贺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壮大,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十三五”初期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7.33 km2、年产量92×104t(含野生采集中药材)、年产值1.30×108元[2];到“十三五”末期种植面积增长到61.47 km2、年产量增长到1.55×104t(含野生采集中药材)、年产值增长到6.22×108元[3],种植面积、年产量、年产值分别增加了91.29%、68.48%、3.78倍。全市拥有一定规模面积(3.33 hm2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从25 个增加至50 个,从事中药材产业的人员从2 000 多人增加至4 000 多人。同时,中药材产业在贺州市脱贫攻坚决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产业结构优化,示范带动成效明显

2016 年全市中药材主要栽培品种有黄栀子、八角、鸡血藤、厚朴、金银花、淮山、肉桂、广佛手等50 多种,传统品种面积占比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4]。近5 年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市中药材主栽品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药食两用和高价值品种增幅较大,淮山、生姜、八角、香樟、黄花倒水莲、岗梅、两面针、九里香等成为主导品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长较快。如,富川县茅刀源中药材产业示范区,打造两面针、岗梅等标准化种植基地80 hm2,获评广西第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其经营主体广西锦沐仁和中草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通过统一种苗、统一管理、订单收购的方式,带动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超266.67 hm2。

1.3 产业龙头育强,集群发展成效初显。

“十三五”时期,贺州市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加,并涌现出多家自建基地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广西华泰药业有限公司、广西锦沐仁和中草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广西正能农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等。通过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运营模式,实施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提供技术支持,快速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经营效益初现。如华泰公司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自建与合作基地面积已达15.33 km2;锦沐仁和公司自建与合作基地面积已超7.33 km2;正能农林公司自建与合作基地面积超2 km2。通过中药材企业的龙头集聚效应,推广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等模式,既能确保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又可避免农户承担市场风险,有效地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5]。

1.4 产业链条延伸,融合发展成效初显

通过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优化各项要素集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由单一种植模式向精深加工、康养体验、休闲旅游等方面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提高中药材产业综合效益。例如,入驻八步区森林仙草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广西正能农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通过种植铁皮石斛、灵芝、金线莲等名贵中药材,优化生产布局,拓展农业功能,打造集生产、观赏、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仙草园,进而开发建设餐饮、住宿等项目,于2019年建成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获评广西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留宿和就餐,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2 贺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中药材产业是投资高、效益高、风险高的产业,中药材从种植到采收一般需要2~10 a,生产管理周期长,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大。如贺州市广泛种植的铁皮石斛需要2~10 a 方可采收,鸡血藤需要7~10 a 方可采收,岗梅需要3~10 a 方可采收。这些品种由于生长周期长,当遇到收购价格低时,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部分种植地被丢荒弃管。

2.2 缺少产业链完整的中药材企业

2.2.1 用地落实难,影响了中药材企业发展

中药材产业项目多以连片上规模土地为载体,受土地性质制约,引进重大项目时多受制于用地问题,影响了项目的落地。同时,由于土地权属复杂,农户租赁意识不强,中药材生产企业即使有扩大生产的意愿,但土地流转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2.2 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中药材企业发展

贺州市中药材种植绝大部分是由种植企业(或农民)自筹资金生产,由于中药材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者资金有限。同时,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比较突出,农户由于缺乏可抵押的担保品而无法通过贷款获得生产所需的资金。

2.2.3 加工体系不完善

当前贺州市中药材企业大部分为种植和初加工企业,加工设施简陋,影响到中药材的质量和销售,如中药材金银花,要求采收后及时进行初加工,若处理不及时,将对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如贺州市多个栀子种植基地无烘干设备,靠卖鲜果容易造成质量下降或果品损耗,销售时间短收益低。贺州市产业链完整的中药材企业只有广西华泰药业有限公司一家,中药饮片加工和制药企业在数量上严重不足,产业处于“一流的原料、二流的加工、三流的市场”和“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状态,产品结构单一,形成全产业链的主导品种少。

2.3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贺州市的农业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特别是中药材种植大部分利用旱地、林地种植,水利设施几乎为零,靠天吃饭现象比较严重。近年贺州市极端气候明显,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强,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时有发生,林下种植的铁皮石斛、金线莲、灵芝等品种抗灾防灾能力较弱,影响不可低估,而且严重的冻灾、洪灾发生后恢复生产面临缺资金、缺劳力等困难。

2.4 交易市场欠发达

贺州市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数量少、规模小,贺州市部分县(区)没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专业中药材批发市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药材行业协会不健全,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突出表现为松散式联合。

2.5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对产品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贺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中药材技术人才缺乏,难以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中药材相关业务部门缺乏专项工作经费,影响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开展。中药材生产者没有得到成熟的技术指导,生产带有盲目性。

2.6 野生药用资源保护工作不足

由于中药材用量逐年增大,加上市场上对一些濒危中药品种药效作用的炒作宣传,导致野生中药材被过度挖掘,如一些地方群众采挖野生金线莲时,连茎长不足2 cm的植株都采挖。还有较大面积的烧山垦荒等行为,导致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生长的稀有品种,在还未被发现时,即已被人为毁灭。

3 促进贺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编制高标准产业规划

贺州市聚焦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贺州市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描绘产业发展蓝图。将中药材产业列入贺州市“十四五”重点发展农业产业、乡村振兴重点支持产业,围绕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标准化生产与全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争取到2025 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33.33 km2,产值超20×108元,建设市级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以上,中药材加工、康养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

3.2 建设药食同源示范区

把广西药食同源康养示范区建设作为贺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集成试点项目、贺州市“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予以推进。根据贺州市人民政府、广西科学院、贺州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华泰药业有限公司五方共同签署《广西药食同源康养产业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合五方资源,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加强药食同源食品繁育种植、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在壮大药食同源类中药材种植规模,提升其标准化生产水平的同时,扩大药食同源类加工食品生产规模,培育药食同源长寿康养食品品,推进全市药食同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3.3 培育中药材全产业链

贺州市积极争取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重点培育以广西华泰药业有限公司(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链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培育壮大中药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方式,开展地头初加工设施建设,构建中药材产业供应链体系。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注重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壮瑶医药特色康养等关键环节,引进培育2~3 个行业龙头企业,形成龙头集群效应,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壮大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3.4 优化中药材种植布局

贺州市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布局。为稳定收益,种植种类不宜单一,生产基地可以采用轮作、间套种等方式种植3~5 个品种。由于各种中药种植技术不同,种植品种要相对稳定,降低技术问题导致的生产风险。

3.5 谋划交易市场及仓储物流体系布局

规划到2025 年,贺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33.33 km2,产量超8×104t。按这个生产规模,依托物流网络,县(区)级交易市场及玉林市全国性的中药材市场可以满足中药材的交易需求。县(区)级交易市场可以结合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来构建,在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时,配套建设中药材分级、包装、仓储场所,连接电商平台,快速进行投递,实现产业基地与经销商、客户等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

猜你喜欢

贺州市药食中药材
绘颜绘色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