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教材学方法 搭建支架促表达

2023-04-23张英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鸟窝一棵树习题

张英

統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我变成了一棵树》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提出质疑,探寻知识的奥秘。作为一篇童话故事,《我变成了一棵树》语言轻松活泼,内容贴近儿童,充满了生活气息。故事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的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为了保持学习的新鲜感,笔者没有在课前安排课文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初读课题后,必定会产生疑问,比如“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我”是怎么变的?“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这样,教师以问题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挖掘习题资源,感受想象的乐趣。教师应精准把握教材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习题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知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思考“文中哪些想象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学生发现:大树一般都是小鸟的栖息地,可是这棵树上却栖息着其他小动物,有小刺猬、小狐狸、小松鼠等。接着,笔者借助课后习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哪些想象更有意思?”引导学生围绕质疑展开想象。学生小组合作,畅所欲言:“我想变成一大朵白云。闲暇的时候,我就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听听风声,唱着动听的歌曲,没有任何烦恼。当太阳炙烤大地的时候,我就帮人们遮挡阳光的暴晒,给他们一片阴凉”“我想变成一条会飞的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在荷叶上穿梭,与青蛙共舞”等。学生的思绪自由驰骋,感受着想象的乐趣。

以读促写,让想象有序可依。学生感受想象的乐趣后,还应明晰想象片段的具体写作策略。于是,在学生默读第6自然段“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后,笔者让学生思考鸟窝还会有哪些形状,有的学生说“梯形”,有的学生说“五角星形”,还有的学生说“爱心形”等。接着,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并出示练习支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一写:“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长满 _______________的树,_______________。”这样,学生借助写作支架,让想象有序可依。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鸟窝一棵树习题
挂在墙壁上的鸟窝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你是一棵树
一棵树七个人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鸟窝
《鸟窝》
窗外,一棵树(外三首)
鸟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