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风波
2023-04-23童莉莉王莹
童莉莉 王莹
小A在九年级上学期转入我班。开学报到那天,她穿着低领T恤衫、低腰牛仔裤,显眼的皮带露在外面,发髻梳得高高的,两边的刘海将脸遮去了大半,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我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利用下午的班会课把学校对学生穿戴的要求贴在墙上,并口头强调了一遍。没想到,第二天小A竟然将辫子扎得更高,并用一朵特别大的红色蝴蝶结装饰,还戴了耳钉。这分明是对我发出挑战的信号!
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会伤害她的自尊心,思来想去,我决定先找她单独谈谈。我在校园里找到一个僻静的角落,邀请她来谈话。没等我谈完自己朴素的审美观,她就打断了我的话:“老师,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可我觉得这样就是美。何况耳钉是我以前的同学送的,戴上它是對曾经的一段友谊的怀念。”这个理由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她说话利落,显然是有备而来。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反驳她对友情的珍重?还是再次搬出学校的明文规定?这样恐怕只会引起她更大的抵触。
第一次“较量”,我算是败阵了。那天,我心情沉重:小A一定是很早就开始反叛学校的规章制度了,我可能要了解她的过去和她的家庭环境,才能找到教育契机。我找到小A的父母谈心,得知他们因为工作忙,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小A从小就寄宿在外婆家,父母因为心存愧疚而拼命在物质上做出补偿,加上外婆的溺爱,小A逐渐养成了娇蛮张扬的性格,他们早已对她束手无策。从他们无奈而忧虑的神情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我的期望。
怎样才能使小A有所改变呢?我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到图书馆查阅青少年心理研究方面的书籍,逐渐对小A的种种行为有了理性的认识:小A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且在学校生活中长期被边缘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她的种种出格行为都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种行为的矫正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智慧。
一天,学校组织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全体集合,到操场上分班站好。我发现她穿了一件白色竖领T恤衫,梳了马尾辫,没戴任何饰物,给人一种简洁、大方、得体的美感。活动结束后,我马上找出她的周记本,在上面写道:“老师发现你今天的形象很好,尤其是竖起来的衣领,凸现了运动装利落的特点,加上简洁的马尾,很有活力。这才是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该有的装束。”以后几天,小A果然没戴任何饰物。
正当我为此番小成就沾沾自喜时,小A穿了件露背外置网衫在教室里穿行,引起一阵骚动。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我强忍住怒气,尽量用轻松的口气说:“初三第一次月考马上开始了,希望大家以平静的心态坦然面对,发挥出最佳水平。还有一件事……希望大家注意穿着。”当时,我注意到小A正歪着头看我,好像在说:怎么样?看你怎么说!我继续道:“像小A今天的穿着是不适合进考场的。学生的穿着要符合学生的身份。一次,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赴俄外交部参加会谈时,因脚穿一双细横条纹皮鞋而被俄礼仪专家批评。可见,着装看似是个人问题,实则是辨明一个人社会身份的重要符号,有时甚至是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大事。”教室里一片安静,我用余光看到小A低下了头。下午,她换上了一件普通T恤。后来,我再也没为着装的事找过她。
放寒假那天,我刚到校门口,就听见有人叫“老师”,回头一看,是小A。她满脸笑容,穿着白色的羽绒服、蓝色的牛仔裤,活力十足。那一刻,我看到那双曾经迷茫、叛逆的眼睛闪烁着真诚、信任的光芒。
(作者单位:襄阳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