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走入童话深处
2023-04-23沈秀
沈秀
深度教学是当前语文课堂变革的重要途径。教学童话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前置学习—整体把握—聚焦特色—读写融合”四个模块,层层推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四个模块分别对应深度教学的准备阶段、铺垫阶段、主体阶段和深化阶段。前三个模块指向“学得通透”,第四个模块指向“用得出来”。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为例,做具体阐述。
前置学习:激活兴趣,搭建学习阶梯
“前置学习”作为启动学习的环节,不但要引导学生扫清生字词等阅读障碍,而且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提前2~3天在教室公告栏处张贴“学习预告”和“学习入场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知学生要做的学习准备。
学习预告:一次特别的旅行
同学们,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是怎样的?你们听说过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笔下的童话世界,那里有两只小蟋蟀,它们将带领你们去体验一次特别的旅行。这次“旅行”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挑战,让你体验童话世界的魅力,收获有趣的科学知识……你准备好了吗?请用心完成“学习入场券”上的任务,迎接挑战吧!
××老师
×月×日
“学习入场券”(如下表)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掌握故事大意,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反刍”的科学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入场券”的问题数量不宜多,难度不宜超过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所指向的任务一般包括字词学习、内容概括、资料查阅、困惑记录等。问题的表述要明确、具体,便于学生作答。教师要在课前整理学生的作答内容,了解班级整体学情;在课堂伊始引领学生交流、分享疑难字词等相关问题。
整体把握:梳理文意,感受人物形象
浅层学习的认知目标往往停留在识记、理解水平,而深度学习则指向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水平,强调高阶思维的形成。深度教学不排斥浅层学习,并要以此为基础。
“整体把握”教学模块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文本基础内容,即通过绘制路线图梳理全文大意,从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中感知人物形象,感受红头胆小、懂得感恩和青头重情重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
1.绘制路线图,梳理文章大意
在课前阅读和前置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本环节,教师先出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圈画表示红头旅行位置变化的词语,把握红头的旅行历程,画出“旅行路线图”。然后,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红头被吃进牛肚子里还能出来呢”,引导学生思考、分享“反刍”的知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旅行路线图”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学生通过画路线图,真切地体会到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惊险,更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和“反刍”的科学知识。
2.关注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红头胆小、青头机智勇敢的特点很容易被学生发现,但红头“懂得感恩”和青头“重情重义”则容易被学生忽视。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汇报红头和青头分别是一只怎样的蟋蟀,再适时提供“人物形象分析支架”(见右表),启发学生重点关注红头和青头的语言、动作描写,从中体会红头、青头的性格特点,全面把握红头、青头的形象。
聚焦特色:把握文本特质,领悟主旨思想
聚焦文本特色是深度教学的主体阶段。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体现童话想象奇特的语言进行赏析,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红头心情的变化和旅行的惊险,探索、发现双线并行的讲述方式(明线是“反刍”的科学原理,暗线是红头的心情变化),感受这篇童话独特的语言魅力,领悟“朋友之间要互相鼓励、帮助和感恩”的主题。
1.抓住心理,体会双线并行
教学时,教师先从“心情变化”入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体现红头心情变化的句子和词语,分析、交流红头的感受。“悲哀地说”“哭”“高兴”“眼泪”等直接表示情绪状态的词语,学生比较容易找到,但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咬着牙”等往往会被学生忽略。学生如果找不到这些词语,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句子,让学生分析、体会。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在这场旅行中,红头的心情发生了很多变化,这种变化和旅行路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发现:旅行路线就是反刍的过程,反刍的过程和红头心情的变化构成一明一暗两条发展线索,即“进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回牛嘴→返回陆地”和“紧张害怕—悲哀绝望—坚持不懈—心怀感恩”。
在分析红头心情变化的基础上,教师出示问题“在红头紧张害怕、悲哀绝望的时候,青头是怎样帮助它的?请根据课文给出理由”,引导学生关注青头的语言和动作,抓住红头“紧张害怕、悲哀绝望”两个关键点,寻找体现青头从担心到冷静指导再到鼓励和安慰红头这个过程的语句。学生作答时,教师可以把红头心情的变化和青头提供的帮助对应地写在黑板上(红头“紧张害怕—悲哀绝望—坚持不懈—心怀感恩”;青头“担心—冷静指导—鼓励和安慰—巧施妙计”),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同时,教师让学生分析文本中感叹号和省略号的作用,读好相关句子;引导学生关注表现心理状态的提示语,如“拼命地叫、悲哀地说、咬着牙、高兴、眼泪”(红头)和“急忙问、大吃一惊、一下子蹦到牛身上、一骨碌爬起来”(青头)等,让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关注情节,领悟故事主题
本环节,教师围绕“朋友”主题设计了两个问题。①文中第1段表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你觉得整篇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让你感动?小组讨论并回答。②从第20~21段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中,你学到了什么?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第一个问题关注友谊。找出体现友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从中找出最感人的部分则需要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和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这个问题无固定答案,学生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第二个问题关注红头对青头的感恩。在遇到困难时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鼓励,对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但接受朋友帮助之后的感恩,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第20段中省略号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从中体会红头对青头的感激之情。
读写融合:创编童话,学会迁移运用
读写融合是童话教学的深化阶段。创编童话的学习活动属于高阶思维层次,是学生在“学得通透”的基础上,跃升到“用得出来”的媒介。创编童话要求学生深度理解童话故事的主题及其讲述方式。
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提供写作支架,引导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续编故事,对红头的神奇旅行进行反思,进一步探究红头的心理变化,深化理解“朋友之间要互相鼓励、帮助和感恩”的主题;同時,教师提供“童话创编评价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编童话的要求,提高迁移、运用能力。
课堂上,教师先创设写作情境:“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成功脱险,在牛肚子里完成了一次惊险的旅行。青头为红头的脱险而高兴,还用幽默的话语安慰红头。多么神奇的旅行!多么真挚的友情!如果你是红头,回想起这场惊险之旅感触颇多,很想给青头写一封信。在信中,你如何表达自己对青头的感谢呢?你从青头身上学到了什么呢?请发挥想象,把你想对青头说的话写下来。”这段引语中蕴含着支架,让学生以红头的身份想象给青头写信的场景,对课文结尾进行创编。这样的创编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头懂得感恩的形象,又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朋友之间要互相鼓励、帮助和感恩”的主题,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在评议学生创编的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换习作,仔细阅读同学的习作,并根据下面的“童话创编评价表”进行评价。
评价表中包括以下评价点:创编的红头形象是否与原文一致;创编内容是否与主题相符;文字表达能否体现童话作品充满想象的特点。这样的评价标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编要围绕主题、人物形象要有一致性等要求。通过互评,学生提高了创编能力和评价能力。
(作者单位: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