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实践视域下深度教学的意蕴与策略

2023-04-23崔友兴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视域循证证据

崔友兴

相對于浅层教学、机械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而言,深度教学主张教学要基于学习者的实际与需求,触及知识的深层内涵和意义建构,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使学习者形成素养。本期,我们精选三篇文章,从循证实践、教学路径和教学策略视角谈对深度教学的理解与落实。

作为一种理念,深度教学深受中小学教师认同,并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一种行动或者说实践,深度教学之“深”如何理解与把握?深度教学理念如何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度教学如何实现?这些问题既关乎深度教学理念的落地,也关乎深度教学价值的实现。基于循证实践的视角剖析深度教学的实质,探讨深度教学的实现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循证实践:理解深度教学的新视域

循证实践,即基于证据的实践,是主体针对特定的问题、基于多方面的研究证据、结合实践经验和具体情境制定实施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促进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而言,循证实践的框架体系包括研究者的证据、实践者的实践、实践对象的主动参与和管理者的协调四个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实践理念,更是一个具体可行的实践框架:实践者发现实践对象的特殊问题,恰当而详细地描述其存在的问题;检索相关的实践指南或电子数据库,尽可能地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证据;评价这些证据的效度,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在取得实践对象同意的情况下,遵循最佳证据进行实践;对实践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杨文登,《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4期)循证实践强调基于证据、事实进行决策,并采取切实行动促进问题解决。在循证实践过程中,证据贯穿始终,无论是问题的诊断和分析,还是问题的解决及其成效分析,都强调基于证据展开。这为理解和分析深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域:一方面,在深度教学的内涵上,基于证据判定深度教学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基于多重证据促进深度教学的实施,提升深度教学的实效。

二、循证实践视域下深度教学的意蕴

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是师生以人类文化知识为媒介和载体,以对话、沟通、交流为方式所展开的多重交往活动。深度教学是教学的形态之一,强调通过教师的深度教推动学生的深度学,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深度教学旨在突破浅层教学、机械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弊病,主张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组织,使之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强调学生在具体实践与活动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生成经验和形成素养。深度教学是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实践的创新。

在循证实践视域下,深度教学以证据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并遵循证据而展开。循证实践视域下的深度教学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聚焦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品质,基于证据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知识,并在师生多重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意义建构与价值生成的活动。进一步讲,循证实践视域下的深度教学具有四重意蕴。

首先,深度教学以特定的愿景为引导。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教学形态或者教学活动,深度教学是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素养为目的和归宿的充满价值和情怀的主体性实践,能体现教师主体的教学愿景,彰显教师主体的教育情怀、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特定的愿景是深度教学运行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深度教学有效运行的证据。

其次,深度教学基于证据、遵循证据而实施。教学证据具有多维性,既包括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发现和提出的证据,也包括教师在实践中反复验证、总结形成的经验。深度教学中的证据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证据,既涉及通过实验研究形成的证据,又涉及教师主体的经验、教学情境与文化等要素,是教师主体的智慧和经验、研究者的证据和特定情境与文化的统一体。深度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还是教学评价,教师始终要基于证据进行思考和实践。

再次,深度教学体现了教师主体思维方式的变革,即从点式思维、线性思维和实体思维走向立体思维、复杂思维和关系思维。一方面,教师主体需要从整体视角思考和设计教学,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理解深度教学的多维要素,在学生、课程、教学和情境等形成的多重关系中把握深度教学的定位,突破对深度教学的碎片化理解。另一方面,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化和静态化的思维方式,基于多维证据诊断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最后,深度教学之“深”是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是渐进实现的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低到高将深度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掌握了知识的符号、形式和意义;二是思维层次,教学触及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断优化思维方式、提升思维水平;三是精神层次,教学对学生的灵魂产生了影响,触及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循证实践视域下深度教学的实现策略

循证实践视域下的深度教学要遵循“有据可依”“有迹可循”“依证实践”的原则,突破经验主导型教学、主观决断型教学和模仿跟风型教学的弊端,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循证实践视域下,深度教学的实现需要从诊断评估、方案制定、教学实践和深度反思等方面综合施策,才能提升教学的科学化和理性化水平。

1.诊断评估,形成教学证据

诊断评估指通过对教学相关因素的全面掌握和精准分析,形成对教学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进而获得教学实践的证据。“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估是外加于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知道教师所教的东西,能否表现出教师所教的技能,而不是用于检测学生是否学到根据目标要求应知和能做的东西,且评估的设计通常是在课程单元完成之后,其功能在于检测或提供反馈,不具有指导教学的功能。”(崔允漷,《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循证实践视域下的深度教学主张诊断评估先行,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证据,进而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在诊断评估环节,教师主要通过以下策略掌握教学实践证据:一是借助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理解学生,明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式,形成对学生个性化施教的证据;二是借助专业的评估工具或者量表,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以及人格特质等进行测量,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搜集学生学习与发展方面的证据;三是通过家访、与学生深度交流、课堂观察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和行为习惯,获得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证据。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诊断和评估,从多个维度揭示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因素,为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和因境施教提供证据,为深度教学奠定基础。

2.方案制定,優化教学设计

方案制定指对深度教学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考量,即基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课程内容和教学情境等方面的证据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制定不仅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境,更应该依据教学愿景、教师素养和学生发展实际,在系统证据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设计,并经过教育教学研究专家、学科组教师等充分论证、修订和完善,方可付诸实践。具体而言,教师在制定方案环节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师要结合“新课程”和“新课标”明确教学的愿景、理念,将愿景和理念细化为具有层次性、连续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目标,进而使深度教学有方向、可视化与可测量。二是教师的素养和执行力直接决定了教学方案能否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还要充分考虑自身专业素养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三是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组织,将专家编制的教材转化成适合教师教的材料,再转化成适合学生学的材料。这是深度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并在遵循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合理拓展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发生联结,提升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丰富性和趣味性。总之,方案制定的关键是基于学生、教师、教材和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提供的多维证据对教学进行科学预设,形成既适合教师教又促进学生学的方案。

3.应用证据,进行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师生将教学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教学设计有序落实的过程。循证实践视域下的深度教学实践需要遵循来自相关教学指南、课程标准、教学手册的证据,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并充分结合教师主体的智慧和经验,使教学有据可依,具有逻辑性与科学性。教学实践环节是深度教学之“深”得以实现和彰显的关键,也是确保教学实效的基础。在教学实践环节,首先,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实践需要基于教学设计展开,这是教学有序且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但是现实的教学活动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使教学充满想象和智慧。基于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张力,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新的证据不断优化已有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教师要尊重和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秉持学习中心理念,引导学生在与人类优秀文化的多重互动中深度理解知识,在掌握知识的符号表征的基础上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形式,明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最后,教师要明确学习不是知识的单向输入和简单储存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建构认知图式、生成核心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生成素养。

4.深度反思,提升教学成效

深度反思指在检测教学实效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实践中的证据等进行深度剖析。循证实践视域下的深度教学是基于证据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进行深度反思,既能明晰教学实践的成效、经验与问题,又能搜集、整理和形成新的教学实践证据,进一步构建教学证据库。具体来讲,在深度反思环节,一是通过量化测量获取教学实践前后的数据,通过直观数据判定教学的成效;二是通过质化分析,即通过分析基于课堂观察、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等方式获取的教学过程的相关数据、信息和资料,揭示教学实效及其内在的影响因素;三是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深度反思,包括反思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获得的经验与教训等,为进一步深化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四是对教学过程中的证据进行反思,即对证据之于教学实践的适切性、匹配性和实效性等进行深度反思,进而甄别、筛选和获取更加科学合理的证据,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

深度反思不仅是对教学成效的分析,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证据的深度剖析,更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教学的批判性反思。通过深度反思,教师可以进一步理解深度教学的实质,在实践性反思与反思性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循证教学的理论建构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2JHQ088)

猜你喜欢

视域循证证据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循证护理》稿约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