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问题改善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2023-04-22丁玉山张路方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家属区教学区车位

丁玉山 张路方

首都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问题改善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丁玉山 张路方

[北京师范大学保卫处]

高校教职工通勤的私家车数量与入校合作交流的社会车辆数量逐年加大,高校校园内的停车需求也随之增加。如何在校园面积有限、条规限制较多、停车需求较大的现实条件下,做好校园停车管理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校园停车存在的停车位配比严重不足、车场分布规划不均匀、私家车侵占公共空间现象明显、校园停车智能化建设不够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合理规划使用停车设施、提供绿色出行便利条件、鼓励使用新校区停车场、健全停车管理机制、推进校园智慧交通建设等建议,以缓解校园停车难问题,更好地提升校园综合治理水平。

首都;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校园综合治理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是突飞猛进[1],首都北京以拥有92所高等院校位列全国所有城市之首,而且高校教师这一群体拥有私家车的数量逐年上升[2]。同时,90%以上的北京高校采取对社会完全开放的管理模式,使得许多社会车辆自由出入大学校园,校园内的停车需求也逐年增加。由于历史原因,首都大部分院校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停车设施规划滞后,导致校园内停车泊位紧缺、停车随意等校园交通问题相当突出。主动采取相关举措,缓解当前校园停车难问题,影响到校园综合治理现代化程度。

一、校园停车特性及问题分析

(一)校园停车管理现状

根据不同的功能特性,北京师范大学将校园分成教学区和家属区两个独立部分。教学区车辆管理模式为本校教职工驾驶的车辆可进出校园、公安消防救护等特殊车辆可直接进入、有公务需要入校的车辆需校内合作单位提前报备审批通过后进入校园,其他未经审批通过车辆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家属区管理模式为院内居住的教职工及家属车辆可进入,探亲或办事车辆需在门口登记并与相关住户确认后可进入。

(二)校园停车需求特征

随着校园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校园停车需求的结构出现了很大改变,现阶段有停车需求的群体分为四类。一是每日上下班通勤的教职工。该群体教职工主要是在校内及学校周边无住房,每日需要开车上下班,停车的时间是8:00-18:00,基本无夜间停车的需求。二是住家属区的教职工及家属。该群体教职工是在学校家属区有住房,或继承父母住房的家属。该部分群体的停车需求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仅夜间停车,白天7:00-19:00需开车上班,不需要停在校园;另一类为家里有车但基本无用车需求,需要长期在校内停车。三是住在学校周边的教职工。该部分教职工是在校内家属区无房,在学校周边购买或租住,名下有车但因距离较短无需开车通勤。北京师范大学地处北三环以内,根据调查显示周边小区基本无固定停车位,该部分教职工需要把车长期停到学校。四是与校内单位有业务往来的临停车辆。该部分群体停车需求主要为工作时间且需求量较大,基本无夜间停车需求。

(三)校园停车存在问题

1.停车位配比严重不足

目前校园内共有停车位1800余个,其中教学区地上及地下车位共约900余个,家属区地上车位约900余个,无地下车位。目前,教学区约2500名教职工办理机动车通行证,教学区总体车位配比为1:0.36。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教学区每个工作日需要约500个固定停车位用于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教职工住家属区且长期在教学区停车约占用150个,住学校周边需在教学区长期停车约占用200个;教学区临停车辆日均需要占用车位200余个,教学区目前尚不能保证每天实际到校车辆车位配比1:1。同时,随着教职工私家车每年的自然增长量不断加大,因此教学区停车情况十分严峻;家属区地上车位共900余个,而家属区住户共有3200户,停车位配比为1:0.28,远低于常规小区车位配比1:0.8的基本标准。

2.车场分布规划不均匀

北京师范大学建成已有百年,同时地处北三环以内的黄金地段,校园内部空间容量早已接近饱和。由于建校初期无需考虑停车空间问题,后期新建的停车场只能根据校园现有的空地进行建造,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主要表现为后主楼由于是学校主要行政楼,工作人员人数多,需要车位多,一些教职工为上班方便,经常是在没有空余车位的情况下,仍在后主楼地上及地下车库插空或行车道一侧停车。而学校西门停车场由于处于学生生活区,时常能看到有个别空余车位。同时,后主楼地下车库共有271个停车位,由于地下车位可以保护车辆避免暴晒及风吹雨淋,因此有近100个车位是被在家属区或在学校附近居住且有停车需求的教职工的车辆长期占用,造成了地下车库车位资源的浪费。

3.私家车侵占公共空间现象明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校园内私家车侵占道路空间、消防通道,造成交通混乱,人车混行现象日益严重。该现象主要集中于家属区,一方面由于家属区车辆长期饱和,而车位有限,许多车主找不到停车位,把车停在行车道一侧甚至消防通道,这也是北京有家属区的高校的一个共性问题。加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幼儿园、校医院均处于家属区,早晚高峰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辆增多,加剧了家属区车辆侵占公共空间问题。另一方面,家属区早晚高峰的交通疏导和管理主要依托于教学区的保安队伍,没有成立独立的管理队伍,无法对占道现象及时疏导。长此以往从教学区分担的力量没有根本解决家属区的问题,同时还削弱了教学区的交通疏导与管理水平。

4.校园停车智能化建设滞后

虽然教学区整体停车状况基本能满足一车一位,但是在早高峰期间,很多教职工到达办公附近的车场已经没有空余车位了,而又不清楚就近哪个车场还有空余车位,需要花时间开车在校园里盲目寻找车位。以往也发生过由于找不到停车位,老师为了避免上课迟到,造成教学事故,直接将车停到路边的案例。同时,对于校园内出现的违章停车、超速行驶等情况,依旧是用传统的办法进行管理,没有形成停车及校园交通管理的便捷化、智慧化、一体化的智能管理体系。

二、改善校园停车基本思路

(一)针对性

北京市大部分高校校园,特别是五环内的高校,校园面积普遍面积较小。其中,面积低于50hm2的高校有近20所。[3]大部分学校在建校初期并没有为机动车的停放预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同时,随着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部分学校教学用地规模与空间容量已经达到标准。因此,要在充分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二)长效性

近年来,“停车难”的问题已经愈演愈烈,逐渐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在首都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政策的长效性作用,不能只考虑解决眼前的问题,要杜绝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作法出现。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切实为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三)可行性

由于北京市条规限制较多,比如白天大型车辆不能进入三环以内,每天施工时间为早8点到晚10点,很多适用于其他城市高校的改善措施并不适用于北京高校,如新建地下停车场等。因此,提出的改善方案应该符合北京市的规定要求并快速缓解校园停车压力。

三、校园停车改善对策

(一)合理规划使用停车设施

对停车设施进科学优化,同时增加停车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对教职工停车的有效引导。一方面,按照优先保障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停车,而长期停车次之的原则,制定不同的停车政策。例如可以推出校内停车限时、地下车库停车限身份、长期停车限区域等政策,不同的停车权限有不同的收费标准,通过这种模式将现有停车设施重新规划,以改善停车设施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通过在主干道十字路口及停车场内部盲点位置增设凹凸镜、在停车场内增加停车指引标识等交通基础设施与标识建设,可有效避免司机在会车或盲点时出现交通意外,同时也可有效引导教职工正确停车。

(二)提供绿色出行便利条件

一味地增加停车设施并不是快速解决校园停车问题的最佳方法,要大力倡导教职工采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步行等方式,降低使用机动车通勤,以缓解校园停车压力。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教职工生活密度较大的区域,根据上下班时间,开通专门的通勤车,如京师园至北师大东门专线。通勤车解决了教职工使用私家车上下班通勤的问题,给高峰期校园内节省了更多的空余车位。另一方面,可在开通学校通勤车的基础上,鼓励教职工采取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通勤。学校工会可运用经济手段来激励教职工使用自行车、步行,例如连续使用自行车出行或步行者给予补贴,以达到私家车非必要不入校的目的。[4]

(三)鼓励使用新校区停车场

近年来,随着昌平高教园区的建成,其各个校区教学资源充足,且在建校初期就把停车问题纳入总体规划,所以新校区停车的资源十分充足,用好新校区的停车资源可以有效缓解主校区停车压力。根据调查显示,很多中青年教师随着新校区建成,已在高教园家属区购置房产,但为方便上下班及接送子女选择在主校区周边租住。因此,这一部分教职工的车辆需要长期占用主校区的部分停车资源。若以通勤车的方式有效解决这部分教职工通勤问题,这部分教职工将不需要再租住在学校周边,自己的机动车也可以停到昌平校园,同时减少在主校区周边租房的开销,形成一举多得的结果。另一方面,学校许多单位都有一些未到报废年限但已不再继续使用,需要长期停在校园等待报废的车辆,可以把这部分长期不用的车辆移至新校区停放,给主校区空出更多流动的停车资源。

(四)健全停车管理机制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校园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尤其在上班高峰期后主楼车场部分车辆随意乱放。除了开发停车资源并限制机动车入校数量外,还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园车场的停车管理机制以缓解校园停车问题。一方面是在完善校内停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违规停车管理办法,从条规上禁止车辆乱停乱放[5];另一方面,在管理队伍上也按照教学区与家属区进行划分,两个区分别成立各自的交通巡逻队伍,根据两区违规停车的不同特性,不断调整校园停车巡视方案,通过参照制度的违规停车管理办法,可以对乱停乱放者贴罚单以示警告,若再次出现乱停乱放现象,可以对其进行处罚。通过条规限制及人力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保障校园道路良好的通行能力及车位的流动率。

(五)推动校园智慧交通建设

如今,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在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6]智慧交通建设也为我们解决传统校园交通问题带来了新思路。一方面,研发校园交通APP,丰富软件使用功能。教职工通过使用APP,可精准掌握各个时段校园内主干路的拥堵情况及停车场内空余车位的准确数量与位置。同时,还可以实现反向寻车、停车剩余时长查询、线上缴费等各类功能。另一方面,将校园交通APP与校内24小时监控平台建立联动机制,管理方可将校园内高清摄像头抓拍到的占位、违停、超速等违章记录及各类提醒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教职工,并在后台形成记录台账。智慧交通建设有助于管理人员对校园交通及停车场情况进行实时把控并进行精准高效的管理,同时也解决了“停车拥堵、寻车困难、取车迷路”的教职工体验感差的问题,从管理和服务上双向发力,助力停车更加智能化。[7]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规划停车设施、为教职工提供便利条件、健全停车管理机制及推动校园智慧交通建设等措施可以达到有效改善首都校园停车困难的目的。首都高校校园停车问题需要从根源入手,仅仅依靠当下的常规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校园“停车难”问题,仍需要将建设新的地下停车场作为解决校园停车问题的长期战略目标,以满足未来的停车需求。

[1]罗新远.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现状与挑战[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4(3):7.

[2]马亮,马健霄,颜桃为.大学校园停车规划与管理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 2011(01):76-78.

[3]赵立志,马林,屈泊静等.北京市小面积高校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1):3.

[4]刘一凡,李志民,沈莹等.高校型老旧住区停车空间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城市建筑, 2021,18(8):16-20.

[5]冯莉娜.大学校园静态交通优化研究——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20.

[6]申茂霞.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设计[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1.

[7]刘浩田,王加铭.高校校内交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西南大学为例[J].法制与经济,2021,29(01):78-81.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家属区教学区车位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我自己找到一个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 分离移交工作的指导意见 黑政办发[2016]139号
浅析高校家属区的转型策略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素质教育与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刍议
科研单位家属区物业管理的探讨
在中国大学的教学空间创造相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