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研究:基于CIPP模型

2023-12-27邓宇洁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一流导学一流

邓宇洁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研究:基于CIPP模型

邓宇洁

[同济大学]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是最核心的教育关系。文章根据“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背景,建立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首先,分析CIPP模型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的特点,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要求。进而,构建并说明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最后,从学校、导师、研究生层面提出实施路径,促进良性导生互动。

双一流;导学思政;CIPP模型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旨在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2]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4]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5],参与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施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导学关系是最核心的教育关系。因此关注研究生导学关系,即在“双一流”建设中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充分研究其最核心教育关系的建设情况。

一、“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

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术团队、一流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一流的国际声誉,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要素[6],其中“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居于中心地位的人才培养,既是背景,亦是目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使命。研究生阶段,其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工作中,与导师的相处占据其大部分时间。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术指导、成长引领贯穿于研究生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导师指导行为主要包括学术型导学互动和非学术型导学互动两种类别,主要分为学术指导、情感支持和德行规范三重维度[7],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直接关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国内学者围绕研究生“导学思政”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基于增强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效应[8]、立足于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9],运用调研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研究和谐导学关系的影响要素[10][11]、研究生导学关系的现状[11]、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10][12],探索研究生导学团队建设与党支部建设融合模式[13],以及运用文献、问卷调查、访谈方法[14],层次分析法[15]探索研究生导学关系的评价机制等。为充分考虑研究生导学思政关系中导师、学生、建设环境等因素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本文引入教育评价中的CIPP模型,运用其意涵丰富的全过程评价模式,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以及结果评价,进行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研究。开展评估适切性分析,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形成实施路径,以期为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CIPP模型与研究生导学思政评估适切性分析

CIPP模型是由1966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也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包含“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以及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个评价维度,各取首字母组成C-I-P-P模型。其中“背景评价”即判断需要做什么,主要任务在于了解相关环境,确定问题需求,制定问题目标等。“输入评价”即判断设计的可靠性,核心事项包括收集现有资源信息,评估如何利用资源,确定是否需要外部资源协助等。“过程评价”即判断是否完成计划,主要方式为分析执行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和状况,判断其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分析执行过程中导致失败的潜在原因和不利因素,提出排除潜在失败和克服不利因素的方法,提供新的决策等。“结果评价”即判断计划是否有效,主要内容是在活动进行中和结束后,对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衡量和解释。可以看出,CIPP模型评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逐个过程、从始到末,体现出显著的全程意义、过程意义和反馈意义。

CIPP模型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的特点,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要求。一是CIPP模型全程性评价特征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系统性评价要求,切合导师全程育人的理念。“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研究生导师的要求,不仅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是要担起引导研究生培养向上向善的道德品质、家国情怀的人生追求的引路人。从研究生招生入学,到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盲审、答辩多步骤,从学术论文写作与知识产权,到研究生科研、生活状态,研究生导师导心、导学、导行,体现出研究生导师全程育人和研究生导师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系统性特征。如果仅从研究生教育结果或导师考核结果评价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是片面的,难以反映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对于研究生培养的氛围营造、品质塑造、能力锻造等多维度价值。CIPP模型4个评价维度分别对应于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的基础环境、资源配置、开展过程、实施结果4个方面,使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更为系统全面。CIPP模型全程性评价特征更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系统性需求。二是CIPP模型过程性评价特征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阶段性评价要求,满足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和研究生教育规律。研究生教育个性化最强、最强调创新,因此具有鲜明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的特点。对于因材施教,面试环节,结合面试考察、研究计划等非标准化方式录取学生;课程环节,必修课占比降低,选课自由度由研究生和导师掌握;选题环节,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确定研究题目和研究方法;学习年限没有固定限制。对于循序渐进,随着课题研究深度和难度的增加,研究生需要持续阅读相应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不断寻找突破口和创新点。对于教学相长,导师和研究生形成“共同体”,在研究生向导师学习的同时,导师也在向研究生学习,研究生在其研究领域内不断取得突破,拓展导师的研究范围,增加导师的学术产出。对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的评价需要体现阶段差异性特征,CIPP模型的过程评价能有效显示阶段化的教育效果,依托基础环境、资源配置,注重实施结果,确保目标一致,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阶段性评价需求。三是CIPP模型反馈性评价特征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改良性评价要求,促进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不断优化。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和特点,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充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夯实三全育人格局;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导师、辅导员在内的研究生思政队伍;继续拓展育人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第二课程渠道作用;丰富育人场域,创设导学互动的多元化沉浸式互动场景。开展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不在于完成一场活动,而在于通过导学互动实现导师和研究生两个群体的共识凝聚和价值认同,构建师生共同进步的导学共同体。“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导师、研究生展开,需要不断优化、不断发展。CIPP模型在评价中充分考量基础环境、资源配置、开展过程、实施结果,通过覆盖全过程的教育评估不断改进教育过程,能为优化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改良性评价需求。

三、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架构

将CIPP模型引入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实现对其全方位的评价。“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4个评价维度分别对应构建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的“基础环境评价、资源配置评价、开展过程评价、实施结果评价”4个层面评价体系,即以基础环境为前提,以资源配置为条件,以开展过程为主导,以实施结果为把控,具体架构见图1。

图1 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架构

(二)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是全过程育人教育,评估要重过程、重目标,特引入CIPP模型。在采用问卷调研、访谈调研的形式,结合教育专家、师生、已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47个。其中一级指标为影响综合评价的4个方面,包括基础环境评价、资源配置评价、开展过程评价、实施结果评价;二级指标为影响综合评价的15项具体因素,包括培养目标、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学科建设、各方态度、政策机制、师资队伍、生源情况、导生交流、导师指导、师生感受、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导师发展、各方评价;三级指标为影响综合评价具体因素的47项细分指标。具体见图2和表1-表4。

图2 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1、基于背景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基础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基于背景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基础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培养目标” “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 “学科建设” “各方态度”5项为二级指标,评估“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与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的适配度,社会、学校、教师、研究生支持程度。三级指标中,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出发点是人才培养,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层层递进。“高校所在城市发布有关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等文件的情况”“高校所在城市开展有关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活跃程度”“区域内高校开展有关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联动程度”反映高校所在区域培养人才的大背景,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位点情况,及当地的文化背景、政策情境、制度特征等。“高校发布有关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等文件的情况”“高校开展有关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活跃程度”“高校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情况”“高校发布有关导学思政文件情况、开展有关导学思政活动活跃程度”反映高校培养人才背景、学术氛围,包括高校培养单位、学位点情况,及高校的文化背景、政策情境、制度特征等,良好的校园氛围是促进导师和研究生和谐相处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宽松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卸下心理戒备,愿意倾诉交流。“学科差异性”体现在学科类别方面,学科间的学科文化、学术价值、知识属性、研究范式等存在差异;学科性质方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存在差异;学位类型方面,学术学位注重理论和研究、专业学位注重实践和应用,存在差异。研究生教育偏向于专业教育,学生需要对某一专业领域开展深入学习和钻研。“师资质量、师资数量、支撑平台”反映师资队伍与资源,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和充分性,学生覆盖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情况。“研究生课程、国际交流”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和国际交流方面。“高校开展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意愿”“高校教师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学思政的认识、意愿和评价”“高校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学思政的认识、意愿和评价”反映高校、高校教师、高校研究生开展和接受研究生导学思政的需求和现状。

表1 基于背景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基础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输入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基于输入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政策机制”“师资队伍”“生源情况”3项为二级指标,评估“双一流”建设视域下与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相关的政策机制、师资队伍、生源情况等资源配置程度。三级指标中,“考核制度落实情况”中考核制度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研究生的指导准则等。“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完善情况”中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包含研究生更换导师政策等,其核心在于研究生与导师目标利益的一致性、关注点的一致性,追求学术教育为目标或追求非学术教育为目标等。“导师专业素养”体现在导师学术地位、知识水平、学术道德等方面。“导师个体气质”体现在导师个体能力、个性心理、个人为人方式等方面。“导师资源条件”包括导师承接的课题、获得的经费、科研平台(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设备和仪器、图书和网络)、行政权力、人际关系、团队情况等。“研究生个人目标”包括研究生读研动机、研究生读研压力、研究生读研期望、研究生选择导师的考虑因素、研究生主体意识、研究生辨别信息能力等。“研究生个人能力”包括研究生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表2 基于输入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3、基于过程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开展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基于过程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开展过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导生交流”“导师指导”“师生感受”“团队建设”4项为二级指标,评估“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过程实施程度。三级指标中,“导生交流能力、意向、频率、次数、方式”“导生交流时的心情、交流过程中的态度”“导师允许研究生有不同意见,鼓励研究生有自己的想法”反映导生交流程度和有效性,受导师招生规模、学生生源质量、导师与研究生适配度等的影响。“因材施教、锻炼机会、发展资源”“意见反馈、解答问题”“创新精神、支持探索、启发思路”“学术道德、预警保护、时间管理”“职涯规划、情绪疏导”反映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交流沟通”“支持帮助、理解指导”“信任认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行为榜样”反映导生的认知状态和心理感受。“团队学习状态”“团队研究状态”“团队生活状态”反映团队建设中形成的一些准则,比如团队中,高年级对低年级、老生对新生、博士对硕士、本校生源对其他学校生源、本地生源对外地生源负有引导、帮助、解惑的义务责任;在校生对新生和毕业生的迎送义务责任、活动负责人对活动执行事务的义务责任等等;在专业方面形成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模式。

表3 基于过程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开展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4、基于结果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实施结果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基于结果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实施结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研究生培养”“导师发展”“各方评价”3项为二级指标,评估“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成效,社会、教师、研究生评价。三级指标中,“研究生专业认可度”反映研究生对专业的价值观、认可度。“在校生质量”反映在校生科研成果、学位论文、获得荣誉情况。“毕业生质量”反映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用人单位评价。“导师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反映导师科学研究情况,包括学术论文发表、教材编写、产学研,科研项目数量、经费、合作单位等情况。“导师自我成就感”反映导师自身角色定位、自我价值实现感知情况。“研究生对导师的评价”反映研究生对导师指导和导师培养条件支持的满意度(包括参与学术会议机会满意度、导师提供学术交流机会满意度、科研经费支持满意度、研究生津贴支持满意度、导师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导师培养研究生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等),以及导生关系和谐融洽程度、导生关系远近程度,对假设重启读研计划的选择情况。“导师对研究生的评价”反映导师对研究生满意度,导生关系和谐融洽程度,导生关系远近程度,对假设重新录取的选择情况。“研究生对学校的评价”反映研究生对学校导学思政开展和培养条件支持的满意度,对假设重启读研计划的选择情况。“导师对学校的评价”反映导师对学校导学思政开展的满意度。“学科声誉、社会服务贡献”反映学科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学术研究环境做出的贡献。

表4 基于结果评价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实施结果评价指标体系

四、“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研究生“导学思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重视研究生整体的创新素养和能力,又要注意激发个人的兴趣专长,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施展才能、提升自我。根据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参考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案例,现从学校、导师、研究生层面提出实施路径。

(一)学校层面:完善政策制度机制,配强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搭建导生互动平台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机制。明确导师育人职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制定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制度,全方位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建立研究生学业帮扶机制,建立研究生学段关键节点预警机制,把握招生培养、推优入党、评奖评优、出国交流等抓手,全过程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二是配强研究生教育工作队伍。辅导员重“群体”、班主任重“集体”、导师重“个体”,汇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多方力量,整合育人合力,明确职责定位,构建协同机制,及时化解矛盾,有效处置危机。三是搭建导生互动平台。融入校园文化,开展面向导学团队的学术论坛、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发挥课题组、实验室等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和凝聚作用;关注研究生生活,导师进驻学生社区空间,开展非学术环境下的导生互动,探讨研究生成长成才话题,加深师生联系纽带和情感联结;聚焦研究生党建,开展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彰显“党建+”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挥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二)导师层面:明确职责定位,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指导能力

一是定位,明确职责定位。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需要与学生开展全方位互动,对招生、培养到毕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着重培养研究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健康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维度能力,做研究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定心,体现人文关怀。导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非常重要,需要付出心血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从点滴相处中加强学生科研和就业的价值观引导。三是定力,提高指导能力。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管理能力等多主题培训,促进导师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看待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给予研究生更多的互相理解、细心沟通和积极引导。

(三)研究生层面:提高学习科研主动性,提升沟通协作能力,明晰人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是提高学习科研主动性。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和动力;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和提升,主动学习和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教材和参考书籍,加强自己的理论基础;积极向导师寻求指导和建议,积累实践经验,坚持不懈,不断改进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研素养。二是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加深理解和沟通,培育利他精神和合作精神,在与导师的日常交往时,研究生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看法,主动让导师了解自己的想法,及时把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反馈给导师,促进导生较好地合作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同时结下深厚情感。三是明晰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关注行业发展走势和变化,了解行业动态,摸清职业主线,有针对性地规划经历、提升素养,增加知识和技能储备,持续为未来赋能。

五、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中把握人才培养规律,需要充分研究其最核心教育关系——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建设情况。为充分考虑导师、学生、建设环境等因素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本文引入教育评价中的CIPP模型,其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的特点符合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要求。分别架构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评估“基础环境评价、资源配置评价、开展过程评价、实施结果评价”4个层面评价体系,并从学校层面、导师层面、研究生层面提出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24).[2023-08-18].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光明日报,2016-12- 09(01).

[3]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N]. 光明日报,2020-07-30(01).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光明日报,2022-10-26(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的通知[EB/OL]. (2020-11-04).[2023-08-18]. http://www.moe.gov. cn/srcsite/A22/s7065/202011/t20201111_ 499442.html?isappinstalled=0

[6]路磊. 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6-10(004).

[7]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数据挖掘 超七成硕士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硕士生群体特征调查[N]. 中国青年报,2021-08-09(08).

[8]倪茂晋,陆风. “双一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特征及提升对策[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03):50-56.

[9]程华东,曹媛媛. 场域视角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机制构建[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04):10-16.

[10]冯蓉,牟晖. 博士生导师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10所高校的调查[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2):54-58.

[11]王文文,郭宁,王扬. 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 (06):76-82.

[12]胡守强,涂俊才,范金凤等. 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长效机制探索[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2):24-27+51.

[13]张启钱,王爱伟. 导学思政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融合模式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 (06):37-42.

[14]傅慧俊,金立乔. 研究生导学关系评价模型及其提升建议研究[J]. 山西青年,2021(24):49-50.

[15]王新荣.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3 (04):212-214.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双一流导学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