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的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举措——以浙江大学为例

2023-04-22王立民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双碳校园

王立民

“双碳”背景下的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举措——以浙江大学为例

王立民

[浙江大学总务处]

高等学校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创新,是高校实现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条路径。

双碳;绿色校园建设;举措

一、引言

1996年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创建“绿色学校”的倡议[1],2001年发布《绿色学校指南》;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51356-2019)[2];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3],标志着全国范围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启动。按照《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51356-2019)定义,绿色校园是指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学习及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并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建设是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将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实到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宣传思政等各方面工作,明确绿色校园建设目标,将绿色教育、绿色文化、绿色创新、运行管理等纳入建设体系,使校园成为绿色人才培养、绿色文化传播、低碳零碳运行的示范窗口,辐射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浙江大学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工作,2008年浙江大学成为全国首批12所节约型校园示范高校之一。[4]

二、浙江大学绿色校园建设现况

(一)建设现况

1.规划建设合理,生态与功能一体化校园初步建成

浙江大学在杭五校区绿地面积约170万平方米,各个校区绿地率均超过35%. 结合新校区原有生态地貌进行空间规划与建筑布局,利用自然湿地和植被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绿化空间,如滨水空间、功能绿地、庭院景观及屋顶绿化等,校区内现有绿化植物品种480种,植物园1处、湿地生态园1处。紫金港西区建设过程中统筹推进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雨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等;根据校园空间的承载力设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节约土地资源;各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向社区提供开放服务,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等。

2.维护改造升级,节能与环保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都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对校区中央空调系统、供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等大型设施进行专项维修,完成教育部第二批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紫金港校区动力中心主机更新等各类节能改造项目。新校区建设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空调系统能效比、锅炉热效率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5]。依据紫金港校区的地区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适度应用可再生能源,含学生宿舍生活热水和食堂热水。持续降低管网漏损率,十三五期间完成老校区水平衡测试,利用低功耗物联网水监测平台的探测查漏,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校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十三五期间完成25万㎡面积的建筑节能改造,年均节约736吨标准煤,超额完成主管部门节能考核要求。

3.数字化助推绿色校园运行提质

深入推动精细化管理,应用信息化手段支撑绿色校园管理,“十三五”期间实施了绿色智慧校园系列项目,构建了中央空调动态调适控制、低功耗物联网水监测、标准化无人机房等子系统的“一网三平台”能源信息化体系。推广安装智能电表2500多块,智能水表500余块,对校园用电、用水、用热、用冷和主要能耗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并将数据用于运行管理、诊断和改造。

4.教育科研并行,绿色校园建设理念渐入人心

建设绿色课程体系,开设“绿色教育”专业课程180余门。以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为主题,开展年度节能减排宣传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治理,培养绿色人才。与建筑工程学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承担住建部“中国好建筑”“校园建筑调适项目”,与电气学院、能源学院联合指导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设计,基于能源监管平台海量数据支撑学生教学、科研实训等培养过程;指导学生组建节能减排协会、绿之源协会等学生社团,通过大学生节能减排学科竞赛、校园能耗公示、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等方式,为学生组织提供创新和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参与绿色校园治理。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体制相对健全,目标考核机制不明确

绿色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相关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从政策制定、部门执行到考核评估来说,考核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学校现有绿色校园建设体制相对健全,但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责任分工考核机制,缺乏目标分解和考核评价,绿色校园建设工作便难以系统、有效、持续的开展。

2.重硬件设施建设,轻绿色文化普及

当前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相对重视建筑的标准与外形,对绿色理念的宣传普及不够。绿色教育主要集中于校园绿化、节能、废弃物回收处理等方面,绿色学校、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没有系统地走进第一二三类课堂与实践中。如果有良好的绿色教育体系,就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绿色知识后,在校园绿色技术及设施场景中获得体验,从而放大绿色校园的育人功能。

3.重部门单兵推进,轻业务协同联动

绿色校园建设涉及学校众多职能部门,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在高校较为常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往往由总务、后勤或某单一部门牵头执行。学工部、采购处、基建处等相关部门未有效参与,如前期采购、绿色建造、实验室节能由各部门分头推进,未形成工作协同效应,导致绿色校园建设事倍功半。

三、浙江大学绿色校园建设的新举措

(一)构建绿色校园的顶层设计与闭环生态

国家《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文件中指出要坚持“导向鲜明,目标明确;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层层落实,全面发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将绿色学校创建与长远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将创建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机结合。绿色校园建设应完善顶层设计与协同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绿色校园建设意识融入到人才培养、学校发展全过程,打破教学、科研、思政、管理等部门的机械化岗位边界,构建“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制度体系—绿色建设运营机制—绿色人才培养—绿色社会服务”的生态链条,形成以可持续育人目标为导向的绿色校园建设工作格局。

(二)打造“求是绿”绿色校园文化

校园景观承载和映射校园历史文化,反映出师生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校园绿色文化指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上,将经过长期积淀的大学文化与绿化景观结合,形成备受全校人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浙江大学校园环境是其一百多年璀璨历史的缩影,也是文化内涵精华之所在。每个校区其依托的地理地形环境、所建成的历史年代差异,融入的精神和文化也各具特色,毋庸置疑的是都与浙江大学求实创新精神一脉相承。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既要协调绿化、水面、建筑等元素,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绿化形态,创造舒适的校园自然环境,形成“自然美感”;同时要将浙大历史文化元素充分融入绿色景观,打造求是创新绿色文化景观带,构建富有浙大文化底蕴的“人文美感”。

(三)推进绿色校园与智慧校园同步建设

树立绿色智慧能源理念,以浙江大学能源物联网中台建设为载体,建立科学规范的的基础数据库和稳定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吸收借鉴现阶段“浙大钉”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平安校园”“智慧教室”“网上浙大”等场景化应用,充分利用浙大钉的“数据中台”优势,以碳排放控制为核心,打造涵盖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需求侧响应、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的绿色智慧管控平台,重点对校园环境、暖通空调、照明动力、生活热水等系统设备实施智能优化与控制,构建符合学校用能特征、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新型碳排放监管体系。

(四)开展和推广绿色行为管理

将生态文明理念、绿色校园建设意识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对师生绿色低碳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以党团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素质拓展为载体,将绿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素质、科研创新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搭建可持续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校园宣传活动,如“光盘行动”“绿色寝室”“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系列环保讲座。充分发挥二级单位绿色校园管理自主性和积极性,及时公示校园景观建设、工程建设改造、部门碳排放信息等,逐步形成全面开展、全员参与的绿色校园行为管理新常态。

(五)完善绿色校园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加快健全绿色校园建设质量保障和监督反馈机制,厘清绿色校园建设中各方参与主体的权责关系,明确各方参与绿色校园建设的具体形式和途径,为推动绿色校园建设提供根本保证。要加强绿色校园建设管理激励和奖惩机制,开展考核评估和质量监控,动态调整资源配置,以充分激发各建设主体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朱幼棣.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发出通知实施《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J].环境保护,1997(02):4-5.

[2]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10月1日实施[J].建设科技,2019(10):7-8.

[3]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1):2-3.

[4]陈伟,屈利娟.全国首批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浙江大学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思考[J].建设科技,2010(22):63-65.

[5]徐伟,邹瑜,陈曦等.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J].建设科技,2018(16): 39-45.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双碳校园
“双碳”背景下氢能产业链标准化现状及建设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