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家校互联学习共同体 提升整本书阅读效能

2023-04-20黄梦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黄梦凌

【摘 要】优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融合的混合式整本书阅读模式,构建家校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加强个性化过程指导,打造“人人、时时、处处”混合式阅读学习的新生态,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整本书阅读;混合式阅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4-061-03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新常态,同时“双减”“家庭教育促进法”“双新”等新政相继落地。学校教育如何实现既要减轻学生学习和作业的负担,又要保证学生课内外的生活及学习质量?我们抓住整本书阅读这个促进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联结点与生发点,以混合式学习理念为主导,依托钉钉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家校互联的“阅读学习共同体”。通过对“双师制”“双课堂”“双融合”等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有效整合阅读教学各环节,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以实现整本书阅读效能的提升。

“双师制”—— 构建家校互联的学习共同体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我们邀请家长有效参与并构建起阅读的“学习共同体”。正如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指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校园,也是所有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天地,同时也是家长支持和参与学校改革、促进共同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1]

为突破现实中家校沟通滞后、行动不一的局限,我们招募优秀家长,与教师一起共同担任学生校内外的“阅读导师”,在家校互联中实现共研共训共发展,以“双师制”优化学习共同体的组织与管理。

一是网络互联,选好阵地。DingTalk 这个便捷的线上平台为家校双方提供了共商共议、同频共振、紧密联结的便捷空间。我们依托Dingtalk ,发布海报招募“家长导师”,利用该平台搭建家长与教师随时交流与学习的空间,并实现家长与教师一并嵌入阅读项目而开展研修培训的需求。

二是以点带面,营造氛围。有了活动阵地,如何让与之匹配的家长加入学习共同体呢?首先,教师基于对家长的了解并结合家长自荐、他荐,邀请有学识、有素养、有热情的家长组建起“先行实验队”,在业余时间开展学生的阅读、组织、评价等小范围的研讨活动。形成范例后,各班通过线上家长会,面向全体学生推介“阅读学习共同体”的成效。此“样本”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旺盛的学习欲,带动家长投入的热情,阅读小组得以迅速实现组建,全员参与活动的局面已然形成。

三是“双师”同轨,双线研修。在“以点带面”的方式影响下,各年级均设有阅读实验班,每个实验班成立了6-8个阅读小组,每个阅读小组配备“家长导师”,负责协助小组日常开展活动,助力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评价与反馈。“校内导师”则轮流参加各小组的活动,与“家长导师 ”一起跟进过程指导。阅读学习不仅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家校双师”的义务。“家校双师”除了要兼管学生小组的阅读计划、任务追踪、指导分享,还形成了学校教师线下一周一研讨,家长导师线上一月一研讨的工作机制。研讨中紧扣“整本书阅读”效能的提升进行常态化的研究,更新理念,优化组织,互动评价,以导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助推学生阅读效能的提升(图1)。

在“双师制”的学习共同体建构中,钉钉平台成为粘贴剂、桥梁和资源库。钉钉云盘积累并优化阅读指导资源,包括阅读单与阅读指导微课等。教师在线直播提供适宜的阅读指导方法。钉钉“家校本”“打卡”“班级圈”等功能,成为教师、家长导师展现阅读小组及学生个人参与内容、过程、收获的过程性评价资料袋,让过程可见,让成长可见。

“双课堂”—— 开展多样个性的过程指导

“双课堂”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培育阅读习惯和素养,也能助推阅读成果的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在实践中优化课堂模型,为课堂提质增效[2]。我校的大阅读项目组以“线上+线下”的“双课堂”教学和学习共同体管理为实施路径,优化混合式整本书阅读的模式。

1.线下指导,前后衔接形成闭环

混合式学习的“双课堂”基本模式(图2),为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路线参照:在线上指导中对个性化的具体问题给出诊断,实现过程性监督与评价;在线下课堂集中力量,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围绕共性问题,充分进行自主展示、探究与合作学习,开展结果性评价,实现阅读方法的高效渗透与学生阅读素养的扎实提升。

例如,“多面的狐狸”是二年级“中外寓言故事”主题阅读的线下汇报课。课前,学生已通过日常线上阅读活动,自主分享阅读寓言故事;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聚焦与回顾中梳理与狐狸有关的寓言故事,分析文中狐狸的品质,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每一只狐狸都是狡猾的。然后,教师推介不同类型的狐狸故事进行课后延伸阅读与反思,引领学生感受不同作品中不同狐狸的形象特点。教师还建议大家可以找寻同一动物的不同故事进行课后阅读,在阅读拓展和比较中提高概括和思辨的能力。在整节课中,阅读方法的指導贯穿始终,形成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展示互动→课后延伸思考”的完整闭环。

2.线上联动,因需而设优化课型

线下课堂的组织灵活易操作,而线上课堂因小学生年龄、习惯等特点,时长仅有20分钟。如何用较短时间,帮助学生明确目标,高效完成任务呢?

线上课堂,除了聚焦主题展开交流、展示等多元互动,也可借助钉钉强大的数据报表功能分析学情,还可通过“班级圈”观测小组活动的形式,及时在线评价学生阅读的成果,强化与家长的线上沟通,开展过程性评价。此外,我们强化问题意识,即导师们通过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搜集学生的需求,共同研究对策。如针对学生阅读上的不同需求,校内、校外导师共同制作“导学微课”,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这套微课,涉猎阅读的文本、习惯、方法、检测等多个方面,形成一套系列微课。如微课“你真的认识绘本吗?”中指导学生认识书的结构,“阅读笔记这样做”给予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引导,“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帮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前的导航,“中国神话传说人物大检查”则以闯关检测阅读成效,等等。这样每节约5分钟左右的微课,可以找准学生学习的痛点,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我们基于阅读实际开展的线下指导、线上优化,将指导、评价贯穿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全过程,在双线并行中形成闭环,为不同阅读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阅读支持。

“双融合”—— 培养浸润未来的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效能的提升需要“长线作战”,不囿于学堂,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多场所、多时段,更要延伸到他们未来的成长中,从“形”入“心”,走“心”入“神”。在实践中,我们从一年级的绘本阅读课程到毕业班的“12岁的旅程”阅读课程,以“资源推送导读→小组混合式共读→教师引读→亲子共读→家校讨论→混合式成果展示”的方式,构建起学校“大阅读”课程的闭环。基于项目式阅读学習,采用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融合的“双融合”策略,以多形式展示学生阶段性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成果:从走近整本书到走进人物心灵,从走进生活到走进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共鸣中促成阅读素养的形成。

1.化整为零,课内课外融合

整本书阅读,目标上紧扣“整”字,归整文本,设计序列,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教师在指导上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让阅读的好习惯、好方法始终贯穿课内外的活动。

我们整体设计与确定各年段学生的阅读主题类型。各年段学生的阅读书单及主题活动的制定,均按照教材系统的线索进行铺排。既依据不同学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又对标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抓住语文课本中“快乐读”这个衔接课内外阅读的金钥匙,“以标定本”“因材施教”。对于低年段学生,依据学生直观的形象思维特点,确定“绘本王国”和“开口读”的阅读主题;对中年段学生,则对标教材的积累和拓展阅读的要求,确定囊括童话、成语、寓言的“故事王国”阅读文类;对于高年段学生,依据其能力发展水平,确定了以“人物成长”为主题的四大名著阅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重点进行阅读导学单的整体设计。导学单的“整”,是指注重了阅读指导的整体性,课内阅读与课外活动的整合性。如四年级的“十万个为什么”导学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试着解决。教师根据本书的编排特点,针对七个章节设计了七个旅行站点,以其中的主人公米·伊林的足迹为线索,设计趣味任务。预设到学生读后有疑问,设计留白的站点供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其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与思维。开展系列化的趣味情境式任务设计,引领学生从表面、碎片、零散的泛读阅读状态,走向精读,实现由“读过”到“读通”再到“读懂”步步深入。

在实践中发现,整本书阅读的导航设计融合了“课内课外”,灵活的学习方式贯通“线下线上”,将课内与课外,阅读与活动串连,犹如打通了阅读与生活的“任督二脉”,深受学生与家长的喜爱。

2.方式灵活,线下线上融合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分享与展示因线下线上融合、灵活多样而更具生命力。我们将线上常态化的阅读分享与线下的课堂阅读评价及综合活动有机融合,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更生动地展示、运用,并创造出更高质量的阅读活动方式。如与常态的学习活动融合,采取线上钉钉群阅读打卡、线下语文课“课前三分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个人或小组的阅读成果展示。这种“双线结合”阅读活动的基本模式,以个人分享、小组分享的形式多轮滚动展开。在长效的阅读与表达训练中,在“生生”为主的研讨与分享中,学生互相鉴赏阅读成果,互为促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与表达的欲望,助推了阅读效能的提升。这为“双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与优化混合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产生了一定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阅读素养始终是现代人面向未来、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和素养。以“双课堂”“双师制”“双融合”为特点的混合式阅读模式,有效整合并创生课内外学习资源,实现整本书阅读混合式学习的融合,帮助学生有兴趣、有个性地学习,培养了学生面向未来的阅读力、表达力等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高映悦.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学习共同体”的优化路径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9: 3-6.

马惠超,乜勇,徐青青. 云环境下基于电子书包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21-25.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天河区灵秀小学

编   辑:冯安华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微格教研视域下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索
农村新办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QQ群学习共同体的MOOC学习支持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