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表达与交流中的大概念建构
2023-04-20谭静
摘 要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大概念是跨学科或学科“核心的概括性知识”。在小学语文口语表达和交流的教学中,我们应先通过梳理课标、解读教材等途径寻找提取出“大概念”,同时要根据学情,在“大概念”的观照下,寻找或生成“适切的概念”,梳理清楚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围绕“大概念”构建起合理清晰的概念层级体系。
关 键 词 口语表达与交流 大概念 小学语文
引用格式 谭静.小学语文口语表达与交流中的大概念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3(11):48-51.
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大概念的提出给语文课程教学“教什么”带来新的思考。王荣生教授从学习内容的角度提出的“大概念”实际上是跨学科或学科“核心的概括性知识”[1]。那么小学语文课程中口语表达与交流有哪些“核心的概括性知识”,如何围绕这些“核心的概括性知识”建构其合理清晰的“概括性知识”内容层级,并选择适合学情的教学内容?笔者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例来展开研究。
刘徽等学者提出了大概念提取的八条路径,具体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分析、专家思维、概念派生、生活价值、知能目标、学习难点、评价标准[2]。我们先从课标、教材来寻找和提取“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这一介绍类口语表达与交流的“大概念”。
一、研读课标,寻找概念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属于“表达与交流”这一实践领域,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那我们首先就来看看课程标准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运用”素养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3]。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侧重语言的输出与运用,形成的最终能力素养即“具有正確、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
怎样才是“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对《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的学段目标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口语表达与交流有这样几种类型和要求:“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复述与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简要转述他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发言。”不同口语表达类型有不同要求,但这些要求,共同的指向就是“有效交流沟通”。“有效交流沟通”既蕴含了对具体语言情境的把握,也包括了对不同口语表达技能的要求。如果不能根据具体语言情境(包括具体的语言表达的任务、目的、对象等)选择交流沟通的策略和方式,那就难以做到“有效”。可见“有效交流沟通”可以说是表达与交流的核心的概括性知识,也即“大概念”。
那么围绕“有效交流沟通”这一核心的概括性知识,具体又有哪些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呢?我们进一步研读教材。
二、解读教材,提取概念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要求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将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介绍给大家。交流之前,利用教材提供的表格搜集并整理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交流时要利用好表格里整理的信息,有条理地讲述:说清楚你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或影视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此次口语表达与交流的评价标准是:看看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为何要以此作为评价标准呢?巴赫金对话理论对“听者”的发现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巴赫金认为,表述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言语交际的实际单位,表述的目的不在于说者本身,也不在于展现言说的内容,而在于“把我们的思想告知他人”。思想(观点、意见、主张、立场)与思想(观点、意见、主张、立场)的交流,才是言语交际的本质。一切表述都是具有对话性的[4]。这样看来,在口语交际中“说”是诉之于“听”的。说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听的效果。说的最终目的是打动听者,达到“思想与思想”交流的目的。因此“表述”得如何?最好的评价方式莫过于听众听得如何。本次交际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印象深刻。对于介绍类的口语表达与交流,唯有我的介绍“让人印象深刻”,才能算是“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以“看看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作为评价标准,是从介绍类的口语表达与交流的实际功用出发来确定的。介绍类口语表达要让人印象深刻,应是介绍类口语表达“有效交流和沟通”的下一层级的“概念”。
口语表达的内容稍纵即逝,怎样才能让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教材明确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交际要素有两条:一是分层表述,把理由说清楚。二是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如果我们从巴赫金“一切表述都是具有对话性”的理念出发,带着“听者意识”去考量,就会发现:第二个交际要素“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看似是对听的要求,其实也蕴含着对说的要求,即“说话要能突显重点,让人能容易抓住重点”。
那么如何分层表述?说话如何突显重点?教材给出示例:如哪吒出自动画片《哪吒闹海》,喜欢的理由:“1.年纪小但武功高强,能变出三头六臂……2.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有一次,他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从教材的示例中可见,分层表述,要学会用上“第一、第二、第三”一类表示条目的词语,这样表述才会更清楚。而如何突显重点,让听众印象深刻?从教材示例“2.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有一次,他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我们可以学习到:让听者印象深刻应先概要再具体描述。
概括性知识大致相当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概念性知识中的“原理与通则的知识”[5]。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梳理和对教材的解读,我们可以找到“表达与交流”的核心的概括性知识以及它下一层级的一些概括性知识,那么该如何清晰地呈现呢?“概括是表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句子”,据此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呈现:
大概念(层级一):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
层级二:介绍要让人印象深刻才是有效的交流沟通。
层级三:介绍时分层表述,才能表述清楚;先概要再具体描述,才能突显重点。清楚而能突显重点,才能让听者容易抓住重点,印象深刻。
通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也就区分开了“大概念”和“一般的概念”,并能围绕一个大概念,建构起其概念的层级体系。
三、依据学情,补充概念
埃里克森注意到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学生所提“基本问题”和“概括”的适切性。“大概念所谓的‘大’对孩子来说,往往是抽象的、毫无生气的、混乱的,或不相关的[6]。我国口语交际教学目前仍存在的脱离学生口语交际实际需要,教学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其实质也就是没有教给学生适切的“概念”。在“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这种介绍类的口语表达与交流中,哪个层级的概念是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我们首先从学情入手来看看。
1.细致学情分析
我们以评价标准“看看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来看一看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述示例如下(该表述引自宜州区某小学“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课堂现场):
例1:我十分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军师诸葛亮。他足智多谋,有许多主意,而且善于用兵,经常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还会一些法术,比如七星坛求东风。
例2: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孙悟空。第一他神通广大;第二他天不怕地不怕,见到妖怪非常勇敢地向前;第三是非常有正义感,会为百姓斩妖除魔。有一次……
例1分层不清,所用的连接词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而且”,显然学生还没有理解什么是分层表述,不知道为什么要以及怎样分层表述,难以让听者抓住重点。例2虽然分层表述了,但还没有理解“先概要再具体描述,从而突出重点,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求,因此,有的点只有概述,没有具体描述,有的点又太长,并没有为听众概要,同样难以让听众抓住重点。从学生的表述来看,他们还未能充分掌握“分层表述”“先概要后具体描述”的策略;而对于“分层表述”“先概要再具体描述”与“使人印象深刻”从而实现“有效交流沟通”之间的关系,也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他们的表述更多还只是停留在自我的独白上,难以考虑听者的需求。
哪个层级的概念是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大概念“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过于抽象,什么是语言情境?怎样才算有效的交流沟通?都需要具体化。具体到层级二“介绍要让人印象深刻才是有效的交流沟通”仍需要进一步明确“怎样介绍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到第三层级“分层表述,才能表述清楚;先概要再具体描述,才能突显重点。介绍时清楚而能突显重点,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呈现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知识,同时联通了上下层级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适合五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的,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但如何分层表述?如何概要再具体描述?尤其是后者,从学生的表述来看,是难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大概念”的观照下,进一步开发和生成适合五年级学生学情的、具体的知识策略或说“概念”。
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是学习元素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要根据交际场景的需要和学生在具体场景的口语交际的表现,生成、提炼并分解学习元素,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在当下的真实口语交际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学习元素,从而改善自身的日常口语交际,掌握身置其中的正式场合的口语表达和交流的技能,切实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7]与大概念相对,这里说的“学习元素”就可理解为一种“小概念”,隶属于大概念之下,是大概念下位层级的一些具体的、可操作、可迁移的知识。表达与交流领域在“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和沟通”这一核心的概括性知识或者这一大概念的统摄下,应该还有很多下位层级的一般概括性知识,从而构成完整的知识层级体系。如该次口语表达与交流中,就需要进一步开发“何以概要”的知识。
2.运用专家思维
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专家思维也是大概念的直接来源。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8]。那么像专家一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呢?事实性层面和概念性层面的相互作用,埃里克森主张的“协同思考”[9]就是一种专家思维,我们可以用这种从具体到概括的专家思维进一步生成和开发五年级学生需要的一般概括性知识。我们看看例3的表述:
例3.介绍光头强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我最喜欢人物,出自《熊出没》,他名字叫光头强。我喜欢他的原因是:第一点,他十分有爱心。对捡来的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第二点,他武功非常高强。有一次他……由此可以看出他武功高强。第三,他有创造力。他曾经为了逗乐小孩子,用一架自行车创造了双人飞天器。第四,他十分有亲和力。他的亲和力表现在他可以招来两名十分强壮的狗熊作为他的伙伴,和他一起对抗敌人。
例4.介绍光头强(修改版)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出自《熊出没》,他名字叫光头强。我喜欢他的原因有四点:第一点,他十分有爱心。对捡来的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第二点,他十分有亲和力。他的亲和力表现在他可以招来两名十分强壮的狗熊作为他的伙伴,和他一起对抗敌人。第三点,他武功高强。有一次他……由此可以看出他武功高强。第四点,他创造力强。他曾经为了逗乐小孩子,用一架自行车创造了双人飞天器。十分有爱心,十分有亲和力,武功强,创造力强的“光头强”就是我所喜欢一个人物。你喜欢吗?
对比例3和例4我们可以发现:两者都能做到分层表述,表述时都能做到先概要后分述。但对比起来,诉之于听觉,我们会更容易记住例4。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概要的策略。例4中概括要点的时候四个小标题“十分有爱心、十分有亲和力、武功高强、创造力强”较之例3更容易被听者记住。我们分析这四个标题可以发现它们的特点:结构相似,字数相似,简炼有趣。口语表达主要依赖于口语和听觉传输接收信息,流线型的信息稍纵即逝,听众的注意力稍稍分散就有可能抓不住信息。而不断重复则是让听众印象深刻,抓住关键信息的一种策略。因此,口语表达时,通过提炼数字上、结构上相似的小标题,实际上就起着重复的效果,就能让听众快速建立起心理图式,很快地内化信息,加上简炼有趣,听众就会印象深刻。再看例4中这四個小标题前两者是“十分有……”后两者是“……强”,而且四个小标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排列,前两者是“光头强”对待别人展现出来的品质,后两者是他自身具有的才能。逻辑上一定的顺序和关联,又能给听众提供记忆的线索,加深印象。
当我们理解了“分层表述,先概要再具体描述”在于帮助我们说清楚、突出重点,从而让听者更容易抓住重点,形成深刻印象,使我们与听众之间实现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的这样的“概念”后,我们就会像例4这样,带着听者意识,用心为听者考虑,概要重复,从而达成“有效交流和沟通”的交际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学情、运用专家思维对事实中蕴藏的概念进一步概括提炼,我们就能继续围绕“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这一核心的概括性知识拓展延伸概念的层级体系了:
埃里克森和兰宁提倡的“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提倡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都主张以“核心的概括性知识”组织学科或跨学科的单元教学。我们可以看到概括的层次越高,距离问题的实际情境越远,结论越抽象,概念也就变得越大。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研读课标、解读教材,寻找提取核心的概括性知识,有时还需要在大概念或者核心的概括性知识的引导下,开发生成适切的概念,厘清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上下贯通,构建起合理清晰的概念体系。
参考文献
[1][5] 王荣生.事实性知识、概括性知识与“大概念”:以语文学科为背景[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4):75-82.
[2][8] 邵卓越,刘徽,徐亚萱.罗盘定位:提取大概念的八条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22(01):12-18+3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5.
[4] 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M].白春仁,晓河,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6] 威金斯,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2版.闫寒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3-8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9] 埃里克森,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9.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