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督导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高校后勤主管部门的视角

2023-04-19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仉 钊

高校后勤督导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高校后勤主管部门的视角

仉 钊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安全管理一直是其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后勤督导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高校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确保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财产的安全。因此,高校将聚焦于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后勤督导工作的提升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近年来,高校后勤工作在推动学校整体发展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而安全管理作为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后勤督导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高校是大量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教职员工和学生们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在灾害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个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高校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前瞻性地避免事故发生。此外,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增强师生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使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判断形势,采取适当的自我保护措施,减少受伤风险。

(二)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高校作为人员密集、设施众多的特殊场所,突发事故可能性较高。当火灾、地震、化学泄漏等事件发生时,高校应能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效的疏散、救援和处置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科学规范的应急流程和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提高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能力,保障师生员工的安全。另外,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各部门的紧密配合和有效协作至关重要。通过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构,高校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召集相关人员,共同制定应对方案,提高决策效率,确保应急措施的及时落实。高校还应该鼓励师生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将安全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定期举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高校后勤督导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有助于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从而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提供稳定的支持。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师生加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加专注地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推动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安全管理体系完备、应急响应高效的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能够展现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应对能力,为社会提供积极的示范和引领。这将有助于树立高校的良好社会形象,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高校后勤督导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安全管理基础框架建设

高校后勤督导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过程,其中安全管理基础框架的建设是核心环节。安全管理基础框架旨在为高校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高校师生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首先,基于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高校制定适用后勤领域的安全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管理体系与法律法规相一致,为安全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次,高校建立清晰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岗位和个体在安全管理中都有明确的责任,促进责任落实。同时,高校设计并实施针对不同人群的安全培训计划,包括员工、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培训内容涵盖安全意识、应急处理、危险化学品管理等方面,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应对能力。然后,高校制定全面有效的应急预案,涵盖各类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如火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预案中要包括组织架构、应急流程、通讯方案等内容,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序、迅速地做出应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高校还要建立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安全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等,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度。此外,高校要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审计、检查、评估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持续改进。而且,高校要定期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检验安全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演练,发现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际应急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预案和措施。最后,安全管理基础框架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高校需要建立起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对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逐步提升高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

高校要对后勤领域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包括人员、设施、环境、设备等。将风险进行分类,分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同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评估和预防工作。同时,对每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量化风险的程度。高校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统计数据、历史案例和专家判断等,确定各类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高校还要对每类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导致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例如,自然灾害的风险因素可能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人为事故的风险因素可能包括人员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通过分析风险因素,高校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是持续的过程。高校应建立起定期的监测机制,对已实施的预防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以逐步提高风险预防的水平。高校还要将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结果向师生员工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宣传校园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发布安全提示等方式,培养全员参与风险预防的习惯。而且,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作。高校需要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此外,高校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安全监测设备、数据分析等,提升风险识别和预防的精度和效率,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风险数据库,实现风险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三)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高校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包括人员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各个方面。针对每个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的重点内容和指标,以确保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监测目标,高校选择适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可以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环境监测设备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测。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人工巡检和线索收集等方式,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同时,高校利用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收集的数据可以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人员流动等各类信息。通过数据处理,高校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趋势变化。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高校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是基于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实现对潜在风险的预警。高校还要制定预警级别和标准,明确不同预警级别对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流程。预警级别可以分为不同程度的紧急程度,从而指导相关部门和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并且,高校要建立信息传递和发布机制,可以通过手机APP、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师生员工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做好防范。高校更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响应预警信息,降低事故风险。此外,高校需要定期对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以逐步提高预警体系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应急响应与处置方案

应急响应与处置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类突发事件,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流程和措施,以确保高校在危机时刻的应对能力。针对后勤领域可能发生的各类紧急事件,高校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分类,将风险按照性质和影响程度划分为不同类别,为每类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方案。高校要制定清晰的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应急指挥部和响应小组的职责和权限。应急指挥部应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召集、决策和指挥应急响应工作。根据不同风险类别,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中包括人员组织、流程步骤、资源调配等内容。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模拟实际情况,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高校还要建立应急通信与联络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包括通讯设备的准备、通讯流程的制定,以及与外部应急机构的联络和合作。同时,制定资源调配方案,明确各类紧急事件下所需资源的来源和分配方式。高校可以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取支持和援助。另外,针对应急响应与处置方案,高校要开展相应的人员培训和演练活动,包括应急知识培训、应急技能训练等,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并且,高校制定应急信息发布和媒体沟通方案,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向师生员工发布准确的信息。同时,可以与媒体建立联系,做好信息传递和舆情引导。此外,高校要对各类紧急事件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流程,包括人员疏散、救援、治疗等各个方面。根据不同的事件性质,高校能够指导相关部门和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高校更要注重与政府、社会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将外部资源纳入到应急响应与处置体系中,包括人力、物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应急响应与处置方案的建设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根据实际应急情况和演练效果,高校要不断优化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

通过对安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高校不断寻找问题和瓶颈,进行持续改进,可以逐步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高校必须要建立数据收集系统,收集包括安全隐患排查、应急演练、事故案例等各类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安全管理数据库,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基础,还要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指标,用于衡量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指标可以包括事故发生率、隐患整改率、应急响应时效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高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趋势。同时,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高校可以发现隐含的规律和关联,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高校要识别出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问题的影响程度和紧急性,确定优先处理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提供指导。针对识别出的问题,高校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措施可以包括流程优化、制度完善、培训加强等各个方面,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为将制定的改进措施付诸实施,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考核、评估等方式进行,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并且,高校对已实施的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估,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看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或完善改进措施。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高校可以与其他院校、企业等进行经验共享和借鉴,了解他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借鉴优秀经验,高校可以加速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升级。高校也要逐步形成积极的安全管理文化。通过培养和强化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意识,推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持续改进的行动。

结语

安全是高校发展的基石,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督导安全管理体系在人员生命安全保障、应急响应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和挑战,为实现教育事业的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