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锡常一体化背景下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分析

2023-04-18戴梅林

科学咨询 2023年23期
关键词:苏锡常高素质教师应

戴梅林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100)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各行业对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书呆子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用,社会和各行业更加注重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在苏锡常一体化的背景下,探索培养优秀人才的新思路和方法,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学生特点、行业需求等因素,制订科学且可行的教学方案和活动计划。职业院校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推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成功改革,为培养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苏锡常一体化背景概述

“苏锡常一体化”指的是苏州、无锡、常州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基于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改革目标的共识,签署了《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合作重点包括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协同共享、区域产业发展的协同互补等方面。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共同探索工程造价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苏锡常地区的职业院校应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有助于推动苏锡常一体化建设,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培养符合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改变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相关职业院校需要在管理思想和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同时响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工程造价基本特征

在苏锡常一体化背景下,为了推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成功改革,并为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奠定基础,教师需要准确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特征。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成长特点,优化教学体系,调整教学节奏。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项目资金花费的分析和思考,主要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等内容。由于不同建筑单位对工程造价的定义和要求各有不同,使工程造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职业院校在实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时,需深入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和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基于此,职业院校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丰富工程造价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三、苏锡常一体化背景下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苏锡常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职业学院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和职责。这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职业院校的领导需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统筹管理工作,引导全体教师共同推动工程造价教学的成功改革,并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满足技能型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是提升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创新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通过改革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可以客观全面地审视人才培养的现状,识别、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探索影响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培养方式、路径进行具体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多角度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改革教学体系[1]。

除此之外,职业院校通过改革工程造价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能为学生今后融入社会、参加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而且能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推动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这一改革促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深入理解工程造价的内涵及其特征,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工程造价技术人员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优化教学体系。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和适当点拨下,扎实掌握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使教师以其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

四、苏锡常一体化背景下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措施

(一)基于人才培养需求推进教学改革

工程造价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实际操作有机整合,确保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侧重于教材和参考书的内容,有时会忽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苏锡常一体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改变过去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参与和能力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首先,教师需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步骤,更多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建筑知识,如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逻辑和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他们完成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借助其多样化功能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攻克学习难点。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软件工具,引导学生通过绘图软件对工程建筑进行可视化学习,增强学生对工程造价相关知识的直观理解。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学习计算工程数据,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实际应用于实践问题。最后,教师需要精准把握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接受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收集到的教学反馈调整课程内容,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定额单价”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基础内容,如人工、材料、机械费等,然后再引入定额计价、清单计价等概念,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更牢固、准确地掌握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实践应用水平[2]。

(二)结合市场发展趋势丰富教学内容

在工程造价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明确核心教学目标,即培养能够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做出贡献的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考察,以了解工程造价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重点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些信息,教师应丰富工程造价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以理论指导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科技和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至关重要,否则可能会被社会淘汰。工程造价行业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为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和参加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应定期获取行业相关信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教学素材融入工程造价教学中,例如造价知识、政策等,不仅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鼓励他们高度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

教师需要基于市场信息创新教学内容,多引导学生了解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国家政策等,并给予学生阐述想法和展示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中畅所欲言,启迪智慧和思维。学生可从不同视角出发分析工程造价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该行业对相关人才的基本要求,客观地分析自身能力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学习成长方案。这样做将提升学生的自主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在实际工程中了解工程造价的最新发展状态,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机会。在实际工程中,学生可以明确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变革趋势,在清晰的思维指引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

(三)强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为了在苏锡常一体化背景下推动工程造价教学的成功改革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校企合作是关键。学校领导需要做好统筹管理工作,与当地企业沟通并达成合作关系。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定期安排他们参与工程项目,以实际经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对于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至关重要。学校和企业都必须认识到,推动工程造价教学的成功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双方在此过程中都不能轻言放弃,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平台,可以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共生性”关系。合作开始之前,院校和企业应签订合同,明确双方需履行的责任,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以此规范双方的思想和行为。此外,院校和企业还需建立线上人才培养平台,定期将重要的培养目标和工程项目发布在线上,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到实质性的收获和成长。学校和企业应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通过线上平台及时沟通,就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讨论,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设定统一的人才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在工程项目中的具体表现定制个性化的辅导方案。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这不仅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全能型人才,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通过促进交流,构建阶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度来培养高素质、全能型人才。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内均应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工作,且双方的导师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使命。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教授理论化内容,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工程造价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企业导师则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企业导师可通过轮岗制度让学生参与实习,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学习和体验工作的内涵及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在参与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导师应适当给予指导和点拨,但避免过度干涉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观摩和实践深入理解工程造价的知识,明确自己未来的成长目标和前进方向。

(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为了在苏锡常一体化背景下推动工程造价教学的成功改革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院校教师需打造“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这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创新工程造价的教学模式,并丰富教学内容。在工程造价课程中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模式可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紧密联系,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应在工程造价专业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扎实理解工程造价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于项目实践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综合水平,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可采取讨论教学、情境创设、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科学多元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模式,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通过演示、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域,帮助他们理解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感受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逐步引导学生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并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4]。再次,教师应多给予学生实践参与的机会,通过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创新工程造价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进行实践演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工程造价相关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和心理压力。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授理论知识之后为学生布置项目任务,鼓励他们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应记录经验,遇到问题要积极解决,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苏锡常一体化的背景下,职业院校领导需做好统筹管理工作,根本上提升思想觉悟、转变教学理念,并创新管理模式。他们应带领全体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针对当前工程造价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探索工程造价教学改革的途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贡献的全能型、高素质人才。教师应深入理解苏锡常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工程造价的基本特征,明确工程造价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探索科学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和参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苏锡常高素质教师应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浅析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苏锡常地区国控污水处理厂氨氮排放特征研究
近30年来苏锡常城市增长形态过程与聚散规律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