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2023-04-18彭发胜
彭发胜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545006)
精准教学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从斯金纳行为学习理论中提出,主张学习即是一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以教学流畅度作为评价学习发展的核心指标[1]。在教育发达国家,针对精准教学的研究早于我国至少半个世纪,可见,精准教学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实践时间并不长。尽管如此,我国基础教育中已有学者对精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精准教学的实践办法进行了阐述,比如从确立教学目标、遴选教学内容、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评估等方面着手探究精准教学的实践办法。还有学者通过挖掘和分析大数据,记录学生动态化的学习趋势,预测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等[2]。因此,基于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探究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必会更有利于加快该门学科的改革步伐,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夯实基础。
一、大数据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一)大数据为公共体育分层教学提供了有效依据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公共体育课程基本都是一刀切模式,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所接受的都是相同的运动项目,其运动方式和强度也基本一致,严重忽视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差异化问题。笔者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历年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典型性分析,以此为依据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则可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前提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区别性目标。这样可以提高所有学生不同程度的体育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学习需求。
(二)大数据为预防体育运动风险提供了有效办法
这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动猝死的新闻偶有发生,各种网络媒体中多有报道学生在参与体质健康监测、校园运动会、班级体育课中猝死的现象。以“猝死”和“大学生”作为关键词,笔者通过大数据检索我国2010年至2021年期间的相关新闻报道,从检索结果中整理出94例大学生猝死事件,其中有50%的大学生猝死发生在操场,另外50%则是在教学楼、医院、网吧、健身馆等地。大学生由于健身、跑步、体测、打球等运动导致猝死的比例占据了一半以上。此外,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尽管运动猝死属于小概率事件,然而运动猝死的直接死因98%都是心源性猝死所致,即他们都死于心脏性疾病,比如心肌梗塞、先心病、心肌炎等[3]。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提前针对学生开展运动风险评估,继而筛选出运动高风险的学生,那么学生运动猝死的概率则会有效减少,甚至完全避免。此时,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运动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评表,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运动习惯、生活习性等相关信息,则可为学生运动猝死概率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并可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预防学生运动风险的一个前提保障。
(三)大数据为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公共体育课程评价强调以达标性评价为主,即为采取最终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及体质健康水平。此种评价的结果性极强,从而少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动态化掌握,难以有效反馈出真实的体育教学成果,更无法精准地评判学生的努力程度,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允性[4]。比如,某个学生的体质本身较差,通过努力参与体育锻炼后得到一定改善。然而,结果性评价则无法将其体育学习的具体情况反馈出来,消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因此,公共体育课程评价必须综合考核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则可为公共体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提供方便条件,促使体育教学评价更具科学合理性。
二、大数据驱动下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的教学内容
大数据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进度。高校通过大数据技术,推进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逐步数字化。首先,高校可将体育发展史、体育运动项目史、体育文化史等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有效减少纸张耗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存储、保管以及整合利用。其次,高校还可将体育项目运动技能数字化,通过大数据突破传统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弊端,借助数字化影音的记录、播放、暂停、重复等功能,更好地达到体育实践性、表演性、过程性的教学要求[5]。例如,高校通过录制数字化视频,记录下传统武术项目传承人的表演过程,或是某个精彩赛事中的经典动作等。这些都可作为技术动作的直接素材用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之中。
(二)营造网络化的教学环境
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与教育信息的普及,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大支持。教师可依托网络开展体育直播课,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效将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融为一体。同时,在网络支持下,创建信息课堂的实践操作性更强,更值得教师推广应用。教师可将开展同一运动项目的学生集中到一个信息课堂上,让他们同时接受本项体育运动的教学,并与其他师生进行高效的网络互动。例如,传统武术课教师可自行开辟一个网络直播间作为课堂,在课堂上进行武术知识讲解、武术动作分解、武术表演等教学活动。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师生、生生之间可随时随地开展高效的沟通交流,相互质疑和解答、分享学习成果等,体育教学的互动性变得更强。
(三)建立科学化的课程评价
在教育信息化需求下,高校都有自己的大数据研发专业团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则可以直接利用大数据组织教学评价和分析工作。而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之一。首先,教师通过大数据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分析。教师只需将学生的各项成绩数据录入到相应的成绩建模系统中,则可直接对其成绩进行具体化分析。教师不仅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量化成绩,而且能将整个班级乃至学校所有学生某个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某些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以便为高校体育系部、体育教研课题组等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数据。其次,教师结合日常体育教学、体质监测、课程考核中所收集的各种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精准分析,以此准确了解学生的身体运动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敏捷性、心肺能力等数据,并与某个体育项目或运动技能相关联。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探究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等的创新,从而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6]。
三、大数据驱动下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
(一)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大数据驱动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能以更为开放化的网络形式予以实践。首先,高校可构建自身的公共体育资源教学平台,将高校、体育教研机构、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等所有的体育教学资源整合为自身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帮助有某项体育特长的学生可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资源,开展因人而异的学习[7]。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可随时进入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并根据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后台还可结合学生的在线学习表现开展过程评价。其次,高校可通过网络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选修活动。教师可将自己制作的教学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或某个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运动训练,根据教师的要求达到标准化的体育活动量。例如,教学瑜伽选修课的教师可将视频上传到火山短视频平台,师生只要互相关注短视频账号,学生便可随时随地开展瑜伽技法的学习,教师也可随时检查学生上传的瑜伽训练视频。
(二)借助智能移动设备提高教学的交互性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驱使师生之间的教学交互性更强。通过智能手机、移动平板等为载体,师生之间可开展及时、高效的教学互动。首先,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和宽泛。比如,在网络课堂上,学生可通过公屏弹幕或小窗口进行交流,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提出疑问,教师也可及时予以回应。教师还可通过网络课堂观察学生的学情,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训练状态进行纠偏和赞许。其次,教师还可开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就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比如,在开展排球发球教学时,教师可进行网络视频示范,细节化展示排球的发球方法和动作技巧,教学生如何掌握发球时机、找好发球点位等,针对学生在排球发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错。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和引导学生依托各种运动软件开展体育交互活动,学生之间进行技能切磋、问题挖掘等,彼此交流体育技能及训练方式,从而达到学习共享和互帮互助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大数据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共享课程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如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备受关注,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以及教学研发火热。而在大数据驱动下与之相关的教学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将更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推广[8]。首先,教师应在确保不涉及保密性问题的前提下,适当地开放某些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资源,以此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学习和创新之中,实现体育传承和现代创新的相互融合。比如,针对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保存的体育项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大数据技术中的重构模拟软件对其进行技术修复、运动器材功能和造型的复原等工作,让这些少见的民族体育项目得以重现人们的视野,得到更多人的欢迎[9]。其次,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项课题科研活动,组建专题项目小组或运动社团,为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和探究创建一个专业化的团队,特别是面对濒临失传的民族体育项目,以兴趣为初衷组建学生社团,并利用大数据相关软件开展虚拟化的多元实验,在此过程中达到学习共享和互帮互助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日益下降的情况下,积极增进其体质健康水平成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显然,传统体育课程中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教学严重缺乏精准性,降低了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更加强调体育教学的生本原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学习需求,而且能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精准性、及时性及高效性,强化体育运动风险管理,从而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全新思路。高校通过大数据技术及其相关软件的应用,推进了公共体育课程的数字化进程,使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元并实现有机整合,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