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与创新研究

2023-04-18管罗红成征涛唐灿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6期
关键词:湖南文化遗产物质

管罗红 成征涛 唐灿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2.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9;3.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五中学 贵州铜仁 55410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宝贵且珍稀,体现出历史、艺术、教育三方面的价值,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是不同时代下的相同主题,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创新传承方式,这样更利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下来,使人们了解和接受[1]。

1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表现形式、实物、工艺品、文化场所等。就表演艺术来说,音乐和舞蹈是主要代表,也涉及相声、魔术、杂技等。不管何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脱离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另一种表现。

湖南这片富饶的土地,造就了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 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就记载了74项,其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7项,体育(杂技与竞技)有2项,包括龙舟赛(沅陵传统龙舟赛及道州龙船赛)、湘西花垣苗族武术。2009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84项,类体育有7项,体育(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有4项,包括娄底梅山武术、张家界鬼谷神功、邵阳大成拳、益阳虾子起拱。2013 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50项,类体育有9项,体育(杂技、传统体育和游艺)有3项。2016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79项,类体育有1项,体育有11项(包括长沙巫家拳、益阳赫山赛龙舟、邵阳武冈技拳等)。2022 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共计7项,包含桃花江回民武术、太极拳(梅山养心太极拳)、湘西苗族民间绝技等[2]。

2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与创新研究

近些年,湖南在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包括持续性优化非遗传承人队伍、补充非遗代表性项目、组织全国性和区域性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培育湖南本土非遗活动品牌等,这些工作当下依旧在稳步落实、推进,为确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于新时期取得更理想的成效,转变思路和创新传承举措成为一种必然。为促进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与时俱进升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2.1 政府全力参与和保障

在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应有的带头作用、指导作用,在全力参与的同时,落实各项保障,投入足够多的人力支持、资金支持、设备支持、场地支持、政策支持等,确保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走得顺畅和高效。

具体而言,政府要明确自身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定位,发挥出自身优势,将传承工作逐层下达,加大保护、投入、宣传力度,将传承工作落实到部门、个人,由文化和旅游部及体育部门联合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推出有利于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制度,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宏观背景下,出台地方性法律法规,设立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相关条例落实到位,形成从市文化厅到县文化局再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分级保护体系,发挥多样功能,包括培养传承人、监督、保护、投入资金等,完善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出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需要囊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排除、修复等内容,规范保护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传承工作陷入混乱状态中。

2.2 专人传承与大规模传承齐抓

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时期,传承方式要做到专人传承和大批人群传承两项工作齐抓,这样做可以确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更具完整性、有效性,可以较大程度避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遗忘。

在大批人群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湖南当地要主抓两个人群聚集地,分别是学校和社区:一个是集中受教育的阵地;另一个是集中居住的阵地,二者分别依托学校教育、社区活动来完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学校教育传承过程中,要在学校领导、教师等人的努力下将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融入课堂、融入学生体育活动及日常活动中,用来开阔学生眼界、锻炼身体和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体育非物质文化的热爱之情,使得学生自觉肩负起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大计的实现做好准备。在社区传承过程中,社区活动中心可以在政府的辅助、支持下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俱乐部,同时指派专业人士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为今后开展活动、教授社区居民相关技巧做好准备。社区可以定期举办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问答活动、演讲活动、锻炼活动、表演活动等,让社区居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体育非物质文化的洗礼,加深对文化的认知,从而达成传承目的[3]。

在专人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培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继承人,这可以通过选拔确立最合适的保护者和传承人。为使文化遗产不被遗忘,相关培训要更突出专业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可以由上一代传承人一对一教授,或是一对多教授,相比一般人的传承要更严格,使其把握文化精髓。

2.3 构建良好文化生态环境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有必要构建有利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在传承工作的有效落实、推进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要基于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去严格控制、预防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破坏。了解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就可获悉多数遗产来源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也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外来文化的冲击,都使得原生态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导致文化附属功能不断萎缩,恢复原有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态环境成为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难点。

要想增强对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率,就需要在传承与推广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不能单纯指望复制原有文化生态环境,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现有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工作中,突出其文化本质,这是传承的核心所在,除了要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还要始终保持民族文化生态,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通往更好未来的重要指引,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去统筹、去部署、去安排[4]。

2.4 加强宣传与引发社会关注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非只是湖南省当地政府、人民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与使命,每个人都有义务加入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军”中,只因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守护它、传承它,所以有必要通过宣传的方式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强化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力度、效率。

具体而言,湖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借助新媒体介绍省内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着重宣传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扩宽人们的眼界,激发越来越多人对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奇心,增强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欲望,提升人们的保护与传承意识,透过各个新媒体平台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性,使更多人自觉加入传承、保护、弘扬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军中。

同时,也可以借助湖南当地的旅游项目向外宣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外地游客在听、看、触摸、参与中了解文化遗产,或是鼓励外地游客积极踊跃参与“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等活动,避免文化遗产陷入消亡危机。在此基础上,湖南省要尽快推动体育非物质遗产宣传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可建立专业的宣传平台,将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视为重要宣传平台,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

2.5 非物质文化衔接体育产业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时代发展,并与经济挂钩,更利于其传承和发展,所以不能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经济板块持有抵触、排斥心理。相反,还要出台多项政策,落实多项举措来促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板块结合。具体而言,就是要顺利衔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产业。

在衔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湖南当地政府要不懈努力,扫清相关障碍、降低传承压力,找寻到一举两得的传承路线,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湖南旅游项目中,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亮点和特色,或打造有体育特色的小镇、制作有体育非物质文化气息的纪念品、开创文化创意产业等。当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融入传媒行业,通过荧幕让各地人们了解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此类的衔接手段还有很多,需要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实践和不断优化中达成理想的衔接、传承效果,从而实现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协同发展[5]。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宝贵程度不言而喻,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挑战性十足,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作好部署、安排和设计。就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不仅遗产项目多,且各具特色,要想达成理想的传承效果,除了政府积极参与和发挥指导作用,也需要全民参与,更要发挥宣传作用,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湖南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