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hatGPT背景下青年学生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2023-04-17张革华周雨柔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教育

张革华 周雨柔

(深圳大学 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60)

近期,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席卷全球,这项技术是人类人工智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技术,ChatGPT凭借着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语言处理能力使其用户量飞速增长。更重要的是,ChatGPT技术甚至能够更深层次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由于其带有西方价值逻辑,给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多态势的负面影响。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这反映了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深度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青年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后备力量,因此,研究ChatGPT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新态势,全方位分析ChatGPT背景下青年学生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策略,对于青年学生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维护当前社会技术大变革时代下的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ChatGPT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新态势

ChatGPT是2022年11月由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出品的一项新型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发了诸多关注,针对这项技术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ChatGPT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都超出预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样新态势。

(一)多元文化的强力冲击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权威

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ChatGPT技术以呈现“中立、客观、理性”的内容自居,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无法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价值倾向。一方面,ChatGPT技术的训练数据来源范围十分广泛且多元化。它包含了多个主流平台和非主流平台信息,由于各种信息背后的输出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因而这些在数据整合后形成的回答内容中就承载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多元文化。多元化的信息在ChatGPT的数据训练中汇聚,相互交汇、糅合、交锋,使得产出的问答内容带有多元价值取向,甚至会有不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当言论出现。另一方面,ChatGPT的开发者极有可能自主操控人工智能话语权。开发者在选取数据进行模型训练时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以技术优势能够实现隐蔽地向他国输入特定文化和价值观的目的,其底层逻辑仍是西方制度和价值体系。青年学生还处于思想未成熟时期,同时又兼有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以及思维活跃但不稳定等特点,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容易遭受多元文化价值取向冲击和话语权操控的危机。在这种多元化信息的隐蔽攻击之下,青年学生对于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表述不免会产生质疑,一定程度上会侵蚀青年学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从而消解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权威。

(二)未经审查的信息输出破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导向

作为ChatGPT的开发公司OpenAI称该技术有时会生成一些听起来很合理但实则错误或荒谬的回答。缺乏辨别信息来源真伪的能力是ChatGPT技术的缺陷之一,进而导致输出的回答真伪难辨,一方面,虚假信息的输出会混淆或误导青年学生的认知。此类信息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点,甚至导致其作出错误的行为和决策。另一方面,“失真”信息助推了错误思潮的传播。由于ChatGPT收集了来自多渠道的信息,而又无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且目前还未对其建立相关的防范机制,因此,青年学生在使用ChatGPT获取信息时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导向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当前的青年学生群体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手段,从网络和新兴技术中获取知识成为他们的重要方式,这使青年学生容易受到“失真”信息不良导向的影响。所以,青年学生在使用ChatGPT时接收到未经审查的信息输出,这将会大大破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导向,造成“脱轨”“偏轨”的严重后果。

(三)浮于表面的知识加工危害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度

ChatGPT的技术逻辑是对数据库中已有知识的重新整合或再加工,尽管相对于以往的人工智能来说“聪明”许多,但在语言的深层次理解上与人类还存在着本质差距。一方面,ChatGPT产出的浅层内容降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度。意识形态教育本应从“知”“行”“践”“悟”四个方面全方位展开,ChatGPT给青年学生提供了便捷渠道获取知识的同时,由于在ChatGPT问答式的运行模式中,ChatGPT通常以理性且具有说服力的逻辑呈现内容,但实则缺乏深层思考和辩证思维,导致学生不仅被“灌输”浅层内容,而且弱化了学生参与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深入人心的成效不显著。另一方面,ChatGPT浅表化的语义理解无法应对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由于意识形态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要深刻理解意识形态内容还需结合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以及人类本身的理性、情感和价值取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只能进行浅表化的知识呈现,无法使学生深度理解意识形态背后的全貌和内在结构。ChatGPT制造出缺乏深度思考的意识形态内容,导致意识形态内容的深层含义不断被弱化甚至消失,青年学生在缺少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这种浮于表面的知识加工必然会危害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度性。

二、ChatGPT背景下青年学生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

面对上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态势,可以从中预见ChatGPT背景下青年学生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但新技术的快速更迭发展不会因存在风险而停止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分析ChatGPT可能带来的、可以预见的风险,从而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针对性角度。

(一)价值渗透风险

ChatGPT技术具有的强大的文本整合输出功能是基于其背后超巨量的数据训练建构,这些数据信息来源多元化且不透明,缺少第三方监管和审查机制,在“算法黑箱”的运行模式下,由ChatGPT生成的内容很可能带有人类的原始歧视和偏见,更重要的是,作为西方话语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分身,ChatGPT会生成具有意识形态偏见的信息[3]。在当今世界各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中,ChatGPT或会成为西方新型意识形态渗透工具,对我国青年学生进行价值渗透的风险急剧上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行价值入侵。价值观能够潜藏在语言、文字、图片等呈现形式当中以达到向接收者传递价值观念的目的。而ChatGPT所依赖的信息数据有明显的西方价值倾向,与此同时,结合西方国家本身具有的技术霸权,能够通过生成式语言模型直接把握内容输出导向,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西方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霸权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在强力的价值入侵下,扰乱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二是强化文化偏见。文化偏见来源于西方话语体系中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固有印象和偏见,和其对自身文化的优越感,ChatGPT目前的预训练数据存在局限性,代表性仍然不足,因而承载了西方对我国固有的文化偏见。这种由人类的文化偏见产生的数据偏见会在ChatGPT的循环运行和反馈学习中被不断放大强化,使接收者深陷歧视与偏见的泥潭之中,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可能会打破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三是传播错误思潮。西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其中一种重要手段就是传播错误思潮。若人工智能技术被不当利用,ChatGPT可通过信息的深度伪造,歪曲我国历史、伪造历史真相、诋毁英雄人物,也可输出看似有理论证的文本宣扬西方意识形态,造成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传播,使意识形态渗透的危机时刻潜藏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

(二)信息茧房风险

“信息茧房”是指在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束缚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4]。ChatGPT的产出内容在使用者面前表现多是“顺从”,会依据用户的个人偏好和提问方式生成符合主体认知的回答。由于每个人的偏好和提问不同,因此,ChatGPT提供的回答缺少全面性、多样性和广泛性,在持续几轮的问答中就会不断确证和强化用户已有认知,若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便困于被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中。学校一项重要教育任务是要强化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强青年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信息茧房问题显然不利于凝聚青年学生群体的价值共识。一方面,信息茧房放大了个体的价值偏见。ChatGPT能通过强大的搜索整合功能从不同角度去佐证个体观点,使带有价值偏见的个体在同质化信息的裹挟下更加确信自身观点,弱化了个体自我纠偏的能力。同时,在人机模式的互相“喂养”中,个体的价值偏见也会被ChatGPT所吸收,在信息传播中不断放大偏见,进而催生了由千万个个体价值偏见形成的社会价值偏见,不断挤压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信息茧房分化了群体的价值共识。特别是在西方话语控制下的ChatGPT会把对我国社会价值偏见不断传播和无限放大,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去中心化”“碎片化”,从而削弱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根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分化青年学生群体的价值共识,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三)技术异化风险

异化是指由人生产活动创造的产品又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身的现象。马克思曾指出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异化是其在当代的一种表现形式,技术异化即是人类经创造性活动产出的科学技术产品,经过一系列发展,又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新一代人工智能产物ChatGPT火爆“走红”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新技术也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影响着各个领域。在意识形态领域,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其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数字化,并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认知、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应当警惕技术异化已经造成和可能造成的风险。具体来说,我们面临着三重困境:其一,隐私困境。在智能时代,个人数据信息几乎已经无所遁形,而ChatGPT这类问答式人工智能更加剧了隐私泄露的风险。一方面,ChatGPT无法保证使用者自愿上传的数据信息是否会被泄露,例如,教师和学生在使用ChatGPT辅助教学或学习的过程中,上传研究数据或调研数据以便获取答案,关注其使用效果却忽视隐私安全进而导致数据泄露。另一方面,ChatGPT能够更加精准地捕捉用户画像和信息,能够在双方看似正常的交流中进一步获取用户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思想观念等深层次的隐私信息,一旦被不当利用,意识形态被恶意操纵的风险将大大提高。其二,治理困境。因ChatGPT的不当利用带来的价值渗透、侵害隐私、抄袭侵权等问题,使学校或相关政府机构陷入治理困境。人工智能所造成的风险问题是以隐蔽多样且不透明的方式进行的,科技公司自身难以避免“算法黑箱”造成的危害,也缺少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导致权责不清,责任主体模糊等状况。加之学校和相关政府机构并没有权力获得ChatGPT的内部数据和运行信息,这些现状都增加了治理和调控的难度和风险。其三,主体困境。技术异化的实质是人的异化,伴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逐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动,最直接的表现是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侵蚀。工具理性的盛行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工具理性会放大人们对功利、效率、物质等实用主义的追求,把客观世界及其构成要素只是当作达成实践目的的工具或手段,而消解主体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等终极意义的追寻,在这个过程中,人在不自觉中也逐渐技术化、工具化。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丰富又浪漫的世界正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人不应当被异化、被物化,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呼唤价值理性正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四)交往异化风险

人工智能所造成的交往异化是指智能工具对人们交往行为的消极影响。ChatGPT的技术逻辑是将知识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并且在话语表达上力求趋近于人类,但其还缺少对语意的深度理解和缺乏人类独有的情感体验。而对青年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知识传授与价值传递相结合的实践性活动。ChatGPT不仅显然欠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需的功能,它的广泛应用也诱发了教育主客体间的交往异化风险。一方面,ChatGPT遮蔽了教育主客体真实性的话语表述。当教育主客体输入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语言文本,会获取ChatGPT在巨大算力和特定算法下生成的个性化答案。若与自身观念相符合,便会在无感知中加深自身的固有观念,造成因缺乏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导致的思维固化;若与自身观念相背离,很可能会在反复询问得到满意答案这个过程中无意识地接受了ChatGPT产出的错误观念。固有观念和错误观念一旦经教育主客体之间无限次传播和交流,就会潜移默化让两者都接受ChatGPT的算法模式和内容表达,从而遮蔽了教育主客体间真实性的话语表达。另一方面,ChatGPT弱化了教育主客体间的情感交互。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需要教育主客体两者在人文关怀和思维碰撞中进行充分的情感交互。而ChatGPT虽能极力模仿人类语言和情感反馈,但难以理解教育主客体间现实的复杂化语言环境,也难以实现教育主客体交互中的具身化情感体验。因此,过度应用ChatGPT会弱化教育主客体间的情感交互,这将会大大降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把温情的教育实践变为冷冰冰的机器问答。

三、ChatGPT背景下青年学生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的应对策略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是各国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生态空间,做好青年学生意识形态风险应对迫在眉睫,对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至关重要。探索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风险的应对策略,以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具体而言,针对上述ChatGPT存在的意识形态风险,可以从价值引领、制定规范、机制保障和人机协同入手采取相应的应对举措。

(一)价值引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育人实效

在人工智能时代,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交汇于虚拟空间中,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在主动求变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5]。以守正创新的理念加强改进学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突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ChatGPT不同于以往的人工智能,它带来的风险隐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与人类的直接对话交互,ChatGPT生成的内容或多或少带有某种西方价值体系的倾向,但更重要的是接收者是否能客观判断信息的真伪。因此,面临ChatGPT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强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内容的理性批判能力尤为重要。

一方面,建立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方协作的意识形态责任制。其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校的正确应用提供保障。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空间中的真假信息相互杂糅,非主流价值观、文化偏见、错误思潮等多种带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信息纷至沓来。对此,学校及其各级党组织需坚持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引领青年学生始终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价值导向,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获取信息时保持自身主流意识形态判断力。其二,积极促进多方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协作风险防范机制。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牵头各类人工智能研究所及大型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协作,加强各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协同合作,构建意识形态风险共治模式,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破技术壁垒以推动各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并加快研发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智能防控技术,从而应对ChatGPT对我国青年学生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

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人、凝聚人、引领人。结合新形势下ChatGPT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权威性和精确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对此,要针对ChatGPT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阐释ChatGPT的运行逻辑和内在机理,总结分析ChatGPT话语生产的规律和特点,同时“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不当旁观者,敢于发声亮剑,善于解疑释惑”[6]。学校要做好“把关人”,重点教授防范和辨别ChatGPT中显露的错误思潮和价值偏见,使学生能够精准辨析非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带来的危害,不断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力和理解力,用强大的思想引领化解ChatGPT带来的意识形态渗透风险。

(二)守正创新:推动意识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7]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蕴含着巨大潜力,坚持守正创新,促进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更加现代化、个性化、常态化。

首先,应用ChatGPT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代化。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一般被认为是刻板枯燥的、“洗脑式”的教学,应用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意识形态教育是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之举和现实需要。一方面,将ChatGPT嵌入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有利于提升教学全过程的效率和质量。ChatGPT能够帮助教师快速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把教师从繁琐耗时的信息搜集整合任务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工作中。通过把ChatGPT引入课堂,将其与现有的在线学习平台和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教育工具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授课工作。另一方面,应用新技术融入教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把握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性。ChatGPT自发布以来,迅速在青年学生中出圈,学生们纷纷使用这项技术辅助学习。基于新时代青年学生积极拥抱新技术的鲜明特征,学校也需随之应变,要求教育工作者把握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动性,尽早掌握新技术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新范式,并针对应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做好预案,从而更好地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代化转型。

其次,应用ChatGPT技术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个性化。一般来说,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通常采用思政课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知识宣传等方式,注重集体性、整体性,较少体现学生在价值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个性化定制学习,有助于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的传统模式,提升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效果和个性化水平。具体来说,通过利用ChatGPT的智能技术和算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个性化:其一,ChatGPT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偏好和学习能力,ChatGPT可以提供符合个体学习情况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材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让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更易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其二,ChatGPT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差异化的学习方案可以适应处于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在意识形态教育中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方案,有利于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在科学的指导下利用ChatGPT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帮助,实现因材施教,能够有效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助力青年学生“破茧”而出,促进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个性化。

最后,应用ChatGPT技术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8]。这离不开学校持续的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管理,学校通常采取不限于定期举办主题教育、青年大学习、社会文明实践等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立足新时代,在面对人工智能新形势的情况下,利用好新技术的优势创新教育形式,有助于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将意识形态教育做牢、做实、做优。“ChatGPT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内嵌在互联网平台中,随着其应用铺开,能够突破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优秀教育资源面向大众的全面共享。”[9]随着ChatGPT的发展,新技术可以与越来越多的平台互嵌实现多样化的功能,从而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例如:ChatGPT通过与学习平台结合能够及时为师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高质量教育;ChatGPT通过与社交平台结合可以为师生打造教育社群,促进师生之间充分交流和分享互动,得到及时的解答和支持。ChatGPT以实时对话的交互方式可以开辟更多的意识形态教育场所和应用图景,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在与ChatGPT的对话交互中,使用者可以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有意识地训练和引导ChatGPT,使ChatGPT成为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秀对话伙伴,有助于推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常态化。

(三)规范保障:引导生成式智能技术向上向善

在正确价值引领下,通过制定规范、完善机制保障引导生成式智能技术向上向善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风险,国家层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2023年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提供者、信息来源、生成内容等作出了限制。学校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关于青年学生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逐渐隐蔽化、多元化,对此,应当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尽快制定相关措施,细化举措、落实责任,逐步引导生成式智能技术向上向善。

第一,通过制定规范引导生成式智能技术向上向善。在技术伦理层面,通过制定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道德准则,引导师生合理正确地使用ChatGPT,例如个人或群体将ChatGPT应用于意识形态教育中需要遵循科学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范围化开展教育活动前,应当对主客体进行智能素养、道德水平、思想动态等方面的考察。在法律规范层面,学校必须坚持实施和践行国家政策方针,加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随着新技术的持续更迭发展,针对学校在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应当予以记录和重视,为国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提供素材,以更好地促进在法律规定下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第二,通过完善机制保障引导生成式智能技术向上向善。内部规范是对个人、群体、行业作出的规定,但守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重要阵地还需要外部机制保障。针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同样也要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建立安全机制,充分维护意识形态教育边界。为了充分发挥ChatGPT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践中的优势,学校应当建立各类保护机制促进智能教育的安全发展。其一,要健全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在使用ChatGPT技术时要注重隐私安全,对ChatGPT提问时谨防泄露师生的真实信息或其他原创成果数据,避免造成数据泄露的严重后果,同时在师生使用ChatGPT时设置隐私泄露风险预警提示,并通过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师生隐私保护意识。可以打造全过程监督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其二,要构建针对ChatGPT全方位监管机制。通过多方协作展开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协同监管,必须确保开发者训练数据来源的全面性、真实性、公开性、透明性,并且对算法运行和算法推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避免非主流意识形态危害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生态。

(四)人机协同:构建师生智能素养培育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协同将成为教育领域的未来图景。ChatGPT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智能素养的普遍欠缺有密切关联。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要构建师生智能素养培育体系,以系统培养教育主客体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师生把握和处理人与技术之间关系的能力。

一方面,打造智慧教师传递人文温度。“智慧教师”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要训练学校教育工作者懂技术、会技术,提升其智能素养,使ChatGPT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智能工具。其二是要坚持教育工作者在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尽管ChatGPT有着巨大的算力和分析能力,但其输出内容缺乏深度和创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者,需要用头脑中的智慧与情怀拓展教育深度,注重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并不断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形式,用“暖”人情驾驭“冷”机器,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把握好正确的价值导向,避免受人工智能所制,使受教育者在智能教育中能够保持价值理性。

另一方面,要结合青年学生积极拥抱新技术的特征,开展系统化的智能素养培育体系。构建智能素养培育体系主要有两大重点:一是提高青年学生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培养青年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正确态度和合乎伦理的应用方式。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智能素养亟需成为青年学生的基础性素养。因此,学校应当尽快开设系统化的智能素养教育课程,同时可以联合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各类与ChatGPT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与宣传活动,此外,应当加快督促相关科技企业在产品说明中详细呈现相应的提示和说明,让青年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能够科学使用ChatGPT。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信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读人工智能
订阅信息
下一幕,人工智能!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