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是什么宇宙?

2023-04-15许敏球

视听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漫游者赛博雪崩

许敏球

近两年传媒领域最热门的词汇,非“元宇宙”莫属。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都高度关注。但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却莫衷一是,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来自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这部出版于1992年的作品,曾被《时代周刊》评为1923年至今“100 部最优秀英语小说”,已经成为一代科幻经典。2009年推出的中译本中,Metaverse 被翻译为“超元域”,序言中在“超元域”后面还标注了“虚拟实境技术”。读过这本书就知道,将Metaverse 翻译为“超元域”而不是“元宇宙”自有其道理,因为“超元域”再大,也远远达不到可以称为一个“宇宙”的地步,更何况是“元宇宙”。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恰恰是因为2021年中文媒体把Metaverse 译为“元宇宙”,它才能够在中国学界和业界流行到如今这个地步。这种“所指”与“能指”之间的漂移,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传播学话题。

在《雪崩》中,“超元域”是一个由电脑生成的虚拟空间。它由“计算机协会全球多媒体协议组织”制定出协议,确立了规则,其中核心之地被称为“大街”,长度超过地球的赤道,被划分为一个个街区,无数公司和个人沿着大街进行开发建设,让这里的闹市区“足有十二个曼哈顿那么繁华”,“高度也如同十二个曼哈顿层层叠起一般”。全球数千万乃至上亿的人每天都在大街上往来穿行,他们在“超元域”里以“化身”(Avatar)存在,可以呈现为各种不同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的玩家通过目镜,接入“超元域”,在那里展开他们的虚拟人生。作品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披萨外卖小哥,但在“超元域”中他是顶尖黑客和卓绝刀手。

今天读到这部作品,我们依然要为科幻作家的超凡想象力而惊叹。考虑到这是1992年出版的作品,当时即使在美国,互联网也方兴未艾,那就更要赞叹作家的超前洞察力。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作品在美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中影响深远,因为不少创业者青少年时代就接触了这部作品,它为他们展现了一个目眩神移的近未来。

Metaverse 是《雪崩》里首先提出的,但是否就意味着这个概念完全是《雪崩》独创呢?也不尽然。《雪崩》在科幻小说中属于“赛博朋克”流派,这一流派的开山之作,威廉·吉布森创作于1983年的《神经漫游者》,不仅创造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也创造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概念,而在1983年,个人电脑都未普及,遑论互联网。在《神经漫游者》中,个体的意识可以与肉体剥离,进入“赛博空间”之中“漫游”。同样属于“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弗洛·文奇创作于1981年的《真名实姓》,则描绘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的虚拟世界。此后像动画片《攻壳机动队》、电影《黑客帝国》通过极为精彩的影像,更加直观地把这个赛博世界呈现在观众眼前。

因此可以说,今天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元宇宙”,其实是科幻创作者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播下的种子。

那么,“元宇宙”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吗?恰恰相反,如果读过这些科幻小说、看过这些科幻电影,就会知道,那虽然是一个科技极为发达,人在某种意义上获取了“神”的能力的世界,但那并不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世界。这些作品的世界观构建上,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大公司主导。在赛博世界里,“国家”的概念已经淡化,而大公司的力量前所未有庞大。二是人工智能(机器)控制,这个世界的主宰者、操纵者、终极控制者,往往都是人工智能,是机器。三是肉体改造。“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而变成了“人机混合体”,变成了“半人半机器人”,乃至变成了只有意识上载和存在的“网络人”。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赛博朋克作品,主基调都是偏于沉郁、迷离、冷色的。

“元宇宙”在今天会成为一个如此大的热点,来自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来自技术的“奇点”似乎越来越迫近,人们不仅很难判断未来是什么样子,甚至很难判断“人”会成为什么样子。于是人们转而去往科幻中寻找“预言”与“启示”,因为今日社会的发展,似乎越来越让曾经的“科幻”变成了“现实”。“元宇宙”到底会不会到来,会以何种方式到来,它到底是不是人们需要的“新世界”,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也只有交给时间了。

猜你喜欢

漫游者赛博雪崩
雪崩大危机
OnePlus 8T赛博朋克2077限定版
赛博朋克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阿丽塔与“赛博朋克”世界
The shocking disappearance of flights
从城寨到屋村,寻找隐藏的赛博朋克之城
感觉、空间和风格
“漫游者”的空间:克利夫兰艺术博物分析(下)
欧空局将在2020年前发射大型月球着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