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产业链发力:中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国际传播现状及趋势

2023-04-15朱新梅

视听界 2023年1期

朱新梅 高 星

2022年,中国视听国际传播呈现出新气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联合其他部委出台文化贸易出口政策,制定节目对外译制标准,持续实施走出去工程项目,各类走出去机构积极加强内容和平台渠道建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1]

一、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营造良好国际传播环境

(一)明确政治定位加强政策保障,国际传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传播效能,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深入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3月,商务部等7 部门修订发布《文化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2022年版)》和《文化服务进出口统计目录(2022年版)》,进一步细化文化事业产业名称与编码分类,与国际标准进行衔接,提高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统计体系。

2022年7月,商务部等27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支持视听节目对外贸易。同月,文旅部和商务部联合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鼓励支持视听传媒机构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形成产业聚合力,提高视听贸易合力。

2022年7月,广电总局出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对外译制规范》,对视听节目译制全流程进行规范,是我国首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译制的行业标准,有利于保障节目译制质量,提高国际传播效果。

(二)配合服务大国外交,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1.配合服务元首外交,积极开展视听公共外交活动

2022年9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前夕,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共同指导,五洲传播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视总台(TVR)、乌兹别克斯坦报道电视台(UZReport)开播“电视中国剧场”青春篇“阿璞剧场”。9月14-16日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期间,剧场播出《创新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3》《狄仁杰》《一路“象”北》中国优秀节目。2022年11月7日,配合二十国集团峰会在印尼召开,广电总局在印尼雅加达启动“视听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展播”活动,以“这十年·以视听作品感知中国的发展变化”为主题,在印尼电视频道及UseeTV、WeTV、YouTube 等平台播出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山海情》《大江大河2》《在一起》、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等十余部优秀视听节目。为配合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推动中泰视听领域交流合作,2022年11月15日,广电总局与中国驻泰国使馆等单位主办“中泰一家亲”视听产业交流活动,活动期间在泰国国家电视台、泰国国家新闻社电视频道播出《一湾一世界》《家在青山绿水间》《中泰一家亲》等6 部中泰合拍纪录片,在True ID、MONOMAX、YouTube、WeTV 等视听平台播出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山海情》《大江大河2》《在一起》等优秀视听节目。为配合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2022年11月21日,广电总局指导,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宁夏广播电视台主办“共享新视听 共创新未来——中阿合作主题周”,启动中东广播中心(MBC)“电视中国剧场”推广计划暨《山海情》阿语版展播项目。2022年12月5-6日,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期间,电视剧《山海情》阿拉伯语配音版在埃及等多个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平台播出。

2.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视听交流活动

2022年迎来中欧、中英、中日、中斯、中柬等系列建交纪念时间节点,广电总局积极组织策划系列双边视听公共外交活动,签署系列合作协议,推动视听节目在对象国广泛传播。为庆祝中国和东帝汶建交20周年,加强双方广播电视机构交流与合作,2022年6月3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同东帝汶议会事务和社会传媒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权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国家电视台播放中国电视节目的合作协议》,推动《小别离》《媳妇的美好时代》《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围棋少年》等10 部优秀中国电视节目在东帝汶国家电视台播出。为纪念中国同中亚各国建交30 周年,2022年8月2日,广电总局首次举办中国与中亚国家广电视听合作研讨会。2022年10月28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 周年,广电总局举办“中日合拍论坛暨‘全球发展 视听共享’日本展播季”,在东京影视节展期间,《超越》《人间至味是清欢》《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等24 部优秀中国视听作品陆续登陆日本卫星剧场、银河频道、BS11 等电视媒体和亚马逊日本站等新媒体平台,让日本观众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围绕大事要事,国际传播活动形成强大声势

1.营造喜迎中共二十大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围绕党的二十大,全国各级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机构积极开展国际传播活动,制作播出系列作品,取得良好国际传播效果。在二十大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采用44 种语言连续推出51 场媒体活动,超过3400 家境外主流媒体实时直播或大篇幅报道,总触达规模超18 亿人次,在全球形成强大传播声势,产生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2]

总台和地方广电机构还积极采用“借嘴说话”方式,通过在华外国人的视角,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讲述新时代中国发展故事。如CGTN 创作的《小沈说事》《汉字里的会议》《坐着火车去长城》等短视频,浙江台创作的《这十年·百名外国友人看浙江》大型融媒体节目,中国搜索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采用“街采+微访谈”模式制作的系列双语短视频《老外看中国10年》等,将党的二十大报道进行轻量化呈现,提高了节目的情感温度和可信度,取得了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其中,《老外看中国10年》系列短视频海外平台播放总量达1500 万,近200 家海外媒体报道。[3]

2.积极利用国际赛事展现国家形象

2022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首次实现全面“上云”转播的奥运赛事,围绕冬奥主题的各类外宣活动与影视节目,不仅带动全球各国和地区观众对冰雪赛事的热情关注,而且成为展现中国可信可爱可敬形象的重要窗口。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的冬奥会开幕式,引发广泛的国际好评,实现广泛的国际传播,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在澳大利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直播收视率比上届冬奥会提升了331%,德国电视二台(ZDF)收视率高达32.8%。[4]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奥运频道在其TikTok 官方账号(@nbcolympics)发布的《立春》短视频,播放量超过37.5 万人次,点赞数超过2.5 万次。[5]中外顶级冰雪运动员乃至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都成为海外媒体津津乐道的“顶流”。[6]此外,围绕2022 北京冬奥会,广电总局联合有关机构举办“2022 北方冰雪旅游海外推广季”“冰雪主题纪录片全球展映季”等活动,在海外多渠道播出一批展现冰雪竞技风采、普及冰雪运动、展现冰雪文化的影视节目。

(四)打造国际交流品牌活动,促进中外视听务实合作走深走实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打造国际交流品牌活动,是促进视听节目国际传播的重要举措。2022年,广电总局持续举办系列品牌国际交流活动,推动中外视听交流务实合作。2022年8月25日,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非洲广播联盟主办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马基·萨勒向论坛致贺信。论坛通过了《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共同宣言》,提出深化合作传播、助力全球发展、讲好中非友好故事、推动数字媒体发展、加强青年交流等5 项倡议。论坛还配套举办了“首届非洲视听节目中国展播季”以及“我的中非友好故事”短视频征集等活动,发布了节目互播、纪录片创作、栏目创新、新媒体合作4 个方面的12 项合作成果。

2022年9月6-13日,广电总局、柬埔寨新闻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南宁共同主办第四届中国—东盟视听周,搭建全方位传播中国声音的立体展台,促进中国—东盟视听交流合作,赋能中国—东盟视听创新发展。视听周开幕式首次设置东盟分会场,提升视听周国际传播能力。视听周期间,来自中国和东盟的45 部174 集优秀视听作品,在中国、柬埔寨、泰国、印尼、越南、老挝、缅甸等7 个国家61 个主流电视频道和新媒体平台播出。

为深化中俄视听合作,2022年11月20日,广电总局与俄罗斯数字发展通信与大众传媒部共同支持开展“2022 中俄视听传播周”,举办“2022 中俄优秀视听作品互译互播”、中俄青年云歌会、中俄短视频大赛、第二届中俄动画产业对话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中俄机构从2022年上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陆续相互播出《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创新中国》《瑞奇宝宝(第四季)》等一批精品佳作。

(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积极参评国际奖项

2022年,中国广播电视机构代表当选“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以下简称“亚广联”)副主席,中国将在推动亚太地区广电视听产业共同发展繁荣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电视剧《人世间》、公益广告《身心健康——焦虑号列车》、纪录片《人生第二次》、“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制作区”等作品与项目获得亚广联多个奖项。

此外,中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机构还积极参评其他国际奖项,不少优秀作品获得国际大奖。其中,古装剧《锦绣南歌》获国际艾美奖“最佳电视连续剧”大奖;合拍纪录片《抗击新冠肺炎:生死前线》获得第43 届美国泰利奖(The Telly Awards)电视纪录片铜奖,成为首次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抗疫题材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行进中的中国》《柴米油盐之上》《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上海解放特辑)》《体育促进和平》等多部纪录片获得国际奖项。

二、节目内容质量普遍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高

2022年,中国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综艺等各类视听节目质量持续提升,题材类型更为丰富,走出去方式更为多样,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多元类型多元题材节目竞相出海,电视剧保持第一国际传播节目品类地位

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综艺节目的高质量发展,为国际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品质保障。在各类节目中,电视剧以精彩的内容、精良的制作、丰富的题材、新奇的故事、演员的精湛表演甚至颜值,保持中国视听内容国际传播最主要的节目形态的地位。

1.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实现新突破,海外传播效能不断提升

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表达、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题材电视剧获得海内外观众的认可。特别是聚焦世界性话题、具备人类共同价值的作品,以思想的穿透力、情感的温度获得广泛的国际传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如减贫主题电视剧《山海情》共译制为17 种语言,在东南亚、非洲、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主流电视台相继播出,不少观众被中国减贫经验以及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所感动;展现法治与情理矛盾冲突的乡村振兴剧《幸福到万家》,同步上线193 个国家地区,My Drama List 评分8.0 ;关注新时代平凡普通人奋斗的单元剧《我们这十年》,在20 多个海外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短小精悍的内容、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获得海外观众关注。

2.高品质现实题材电视剧受到海外媒体青睐,优秀剧集实现独家播出

如《人世间》被Disney+ 收购全球独家播出权;《开端》被Netflix 独家采购,采用分区发行模式上线。

3.中国电视剧叙事模式在国际市场受到青睐,外国影视机构积极争取翻拍权

韩国获得授权翻拍电视剧《开端》,并购买了该小说的网剧和产品周边等衍生版权;《赘婿》真人剧翻拍权授权给韩国流媒体平台Watcha;《三十而已》通过IP 版权翻拍形式授权给多国,即将翻拍成印尼版Jalan Tiga Puluh等。

(二)纪录片动画片综艺节目形成系列化品牌化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纪录片创作通过中国故事、传统文化元素的国际化表达,获得海外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其中,美食类节目形成系列化发展,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高。《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江湖菜馆3》等美食类作品延续中华美食这一经典元素,持续系列化创作,在国内上线后便已预发行至北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各类海外平台。

动画作品立足全球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持续开展创作,已实现系列化、IP 化、品牌化发展,也已持续走出去。《艾米咕噜大自然小课堂》《天天成长记》《海豚帮帮号》等动画,形成系列化发展,有的实现电视动画、电影、衍生产品走出去,有的进入欧美国际主流儿童频道播出。

综艺节目一方面加强节目形态和内容的原创,另一方面加快形成标准化、产品化的节目模式,开始实现模式出口。如东方卫视《我们的歌》在国内已播出四季,其独创的“前辈歌手”与“新生力量”组合模式,于2022年实现西班牙语模式版本落地播出;国内已成功播出五季的优酷综艺《这!就是街舞》,其越南版在主流媒体平台播出后,首播收视率在越南全国电视台同时段排名第一,前3 期在越南前四大城市18-35 岁人群中平均收视率达3.1%,超过越南电视节目平均收视率值。

(三)国际合拍更为广泛,成为国际传播重要路径

国际合拍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不论是纪录片、动画片还是电视剧,都已经通过国际合拍方式,实现精准的国际传播。世纪优优携手泰国主流电视台投资制作《我叫布萨芭》《漂亮的她》《重启恋的世界》3 部S 级泰剧。其中,《我叫布萨芭》在泰国One31 电视台、LINE TV,以及越南、北美等新媒体平台播出;《漂亮的她》《重启恋的世界》在泰国3 台播出,并上线Netflix 平台。五洲传播中心联合英国广播公司(BBC)、B 站和英国雄狮制作公司共同制作的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China on Stage),通过BBC 世界新闻频道(BBC World News) 以及其他主流媒体在海外上线播出。动画片《叽哩与咕噜》第一季发行到美国NBC 播出,第三季开始与英国美国动画制作机构合作,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国际传播。视听带来新机遇,新机遇催生新未来。

(四)短视频轻体量节目便于移动传播社交传播,成为国际传播重要新内容形态

短视频短小精悍,适应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等突出优势,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形态。中国美食、美景、民俗、民乐、非遗等题材短视频,实现快速的国际传播。短视频也是节目推广宣发导流的重要形式,大量电视剧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拆条、网红解读等方式实现广泛传播,为节目导流,形成长短互动传播。

此外,举办网络视听网红大赛、短视频大赛等活动,通过国外网红视角,让更多主题主线类短视频实现广泛的国际传播。其中,广电总局举办的首届网红大赛优秀入围作品,在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 五大海外新媒体平台上共发布作品302 个,触达海外用户140 万人。

三、国际传播渠道平台进一步丰富,形成融合传播矩阵传播新态势

在全球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平台和渠道逐渐多元化,“电视中国剧场”、长视频平台海外版、智能终端内置视频应用程序、国际互联网平台等,形成走出去融合传播矩阵,有效推动中国视听内容国际传播。

(一)“电视中国剧场”覆盖多媒体平台,成为主题主线节目传播主渠道

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经在全球38 个国家开通62 个“电视中国剧场”栏目,形成全球传播、区域传播、国别传播鲜明特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五洲传播中心、福建台、云南台、宁夏台、广东台等,积极开办“电视中国剧场”。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累计使用29 种外语,译制超过9824 部、超过34 万分钟国产影视作品,落播五大洲的39 个国家40 家媒体。在广电总局指导下,尚斯国际出版传媒集团在俄罗斯红线电视台、白俄罗斯电视台开办“今日中国”栏目,播出《毛泽东》《功勋》《美好生活》等节目;在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五洲传播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视台开办“阿璞剧场”,播出《山海情》《急诊科医生》《创新中国》《天工开悟》等节目,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触达1200 万家庭、1.3 亿用户。

(二)网络视听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本土化运营能力

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优酷等长视频平台都推出了国际版,已经积累了超过1 亿的海外用户,覆盖了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平台上汇聚了规模庞大的中国节目内容,成为国际传播主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爱奇艺国际版、腾讯视频国际版、芒果TV国际版共上线剧集近1600 部[7],其中95% 以上为平台自制内容。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 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海外下载总数超过1.5 亿,华语内容时长超过1 万小时,配音内容超过2000 小时。爱奇艺国际版利用最新技术,在东南亚地区的视频加载速度优于美国流媒体巨头,AI+5G 技术实现了为直播节目提供多语言字幕的超低延迟实时翻译,在东南亚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视频平台。[8]

(三)加强国际流媒体平台多语种运营,提高国际传播效果

国内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和频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国际传播矩阵,拓展全球影响力传播力。CTR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国内30 余家主要央媒和省级以上广电机构在YouTube、Facebook、Twitter 等海外三大社交平台开设超过770个账号,累计粉丝量达11.6 亿。[9]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在国内主流媒体海外网络传播力榜单中排名前三,湖南广电和上海广电的国际网络传播力表现突出。

中国视听节目国际传播以YouTube 平台为主,其他全球化视听平台为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仅深圳雅文和世纪优优两家机构在YouTube 上就运营700 多部中国电视剧,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服务。其中,世纪优优运营100多个频道,提供13 种语言服务,累计订阅人数突破2700 万,观看次数超过200 亿次。[10]

(四)打造中国联合展台品牌,加强线下线上整合推广营销

在后疫情时代协同开放的全球展会新形势下,中国联合展台注重发挥线上线下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重要节展活动,实现疫情期间中国视听内容“云端出海”。2022年采用“云展示”形式,中国联合展台参与多项国际影视节展,包括亚洲电视论坛及市场(ATF)、戛纳秋季电视节MIPCOM、法国国际阳光纪录片节、法国昂纳西国际动画节、新加坡国际广播电视展、莫斯科春季世界内容市场(WCM Online)等,并在2022年ATF 再次回归线下展览期间,以“ATF特别合作伙伴:视听中国”(Special Partner:Seeing China)冠名,举办了4 场线下推广活动,携带30 家机构200 多部作品参展,进一步提升中国联合展台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此外,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还积极配合推出云展台、云会议、云交流、云版贸等服务,提供沉浸式展播体验,助推各类节目国际宣推与发行。

四、走出去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全产业链竞相出海新格局

2022年,中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走出去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百舸争流、全产业链竞相出海、上下游紧密合作新气象。

(一)长视频平台优势明显,成为国际传播主要力量

视听新媒体平台不仅注重自制内容的国际发行与经营,也在建设自有海外版平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推动国际合拍合制等方面积极布局,实现节目发行、自主平台出海、借船出海多条腿走路,国际传播优势明显。

1.版权发行规模庞大

凭借自身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网络视听平台积累了规模庞大的优质版权资源,为国际发行提供了充足的内容保障。截至2022年11月,爱奇艺已向全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电视剧、综艺、纪录片、动漫等影视作品7000 多集,电影300 多部。2017年以来,优酷共向海外发行了1100 多部约1 万集节目版权,其中,剧集(电视剧/ 网络剧)110 多部3500 多集,综艺节目70 多档800 多集,文化纪实类节目50 多部900 多集,动画片90 多部3500 多集,网络电影700多部;腾讯视频不仅将内容成功发行至东南亚和日韩等传统市场,还拓展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南美和东欧等新兴市场。芒果TV 自制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内容在海外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相继发行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电视平台。

除了播出自制内容外,一些平台还搭载高品质节目出海,实现优质内容与平台资源的整合。如,新丽传媒出品的《玫瑰之战》长视频国际版同步播出。

2.本土化运营提高国际传播效果

爱奇艺在泰国、马来西亚、北美等地设立本地办事处进行本土化运营,深入当地市场和用户,推动国际业务向纵深发展。2022年,爱奇艺将“迷雾剧场”中多部现代悬疑类型的华语剧集拓展至更大范围的“朋友圈”,围绕国际业务双中台建立全产业链团队。腾讯视频在印尼、泰国加强本土化自制内容建设,在2020-2021年都产生了爆款项目,这些内容观看量是中国内容观看量的10 倍,通过这些本地内容发展新用户,然后将他们转化成观看华语内容的用户。

3.充分利用国际社交媒体,打造多语种国际传播矩阵

腾讯视频通过海外主要社交网站形成多矩阵社媒运营,触达全球华语内容爱好者,累计拥有超过7000万粉丝[11]。爱奇艺社媒矩阵粉丝突破2000 万。

(二)省级广播电视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形成分工协作协同出海格局

在广电总局指导支持下,地方广播电视机构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走出去项目,形成重点突出、分工合作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北京广电充分发挥四达、中阿卫视等机构国际传播资源力量优势,积极开展对非、对阿传播,组织举办“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中阿影视合拍项目交流会”等活动,与多个国家电视台等机构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互动。

边境地区广电机构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周边传播。广西、云南广电机构发挥与东盟、澜湄地区毗邻优势,举办中国—东盟视听周、澜湄视听周、“春天的旋律”“四海情长久·五洲共春晖”跨国新春文艺晚会等活动,形成品牌化发展。内蒙古广电发挥与蒙古国接壤和语言优势,开展对蒙古国传播,在蒙古国举办“中国好歌曲 蒙古好声音”歌曲大赛活动。宁夏广电机构发挥对阿传播语言等方面等优势,举办“共享新视听 共创新未来——中阿合作主题周”活动,并将《山海情》译制为阿拉伯语,在埃及等多个阿拉伯国家播出。吉林广电发挥对俄传播优势,开展“2022 中俄视听传播周”“2022中俄青年歌会”等活动。福建广电发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举办“潮起福建·视听共享”活动,在菲律宾多媒体平台播出《福·见》等系列短视频、《大江大河》等电视剧。

上海、浙江广电发挥对外开放和内容创作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传播活动。上海广电组织举办“视听中国 走进欧洲”活动,《行进的中国》《两个人的世界》《江南》等20 多部400 集节目在法国、德国等多国媒体平台播出。浙江广电组织举办“诗画浙江”欧亚推广季活动,纪录片《拥抱》系列节目在全球展播。

(三)新兴主体不断涌现,国际发行机构形成雁阵结构

1.传统国际发行机构加强新媒体播出平台建设

2022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持续加强在线平台China Zone 建设,实现版权发行和在线播出两条腿走路。截至目前,China Zone 已入驻7 家海外平台,开办11 个多语种频道,多语种节目超过6000 小时,面向全球200 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华策影视建立的华语影视剧海外新媒体矩阵“华剧场”频道达到50 个,海外用户订阅量超过1000 万。[12]

2.内容出海MCN 机构快速成长

2022年,雅文传媒旗下运营频道在YouTube 总订阅用户超过1 亿,月均观看时长达28 亿,月均浏览量达20 亿。WebTVAsia 葡萄子传媒在YouTube运营600 多个频道,总订阅量超过5000 万,业务涉及中国大陆、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3.新兴发行机构快速成长

如九样传媒以爆款产品、经典老剧、热播新剧为抓手打开新兴市场,建立高度专业化的国际发行人才队伍,将《三十而已》等优秀节目发行到多个国家,将《云中谁寄锦书来》《灿烂的转身》《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简言的夏冬》等新节目发行到日本、韩国、蒙古国以及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传统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平台。

(四)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成为国际传播新力量

抖音海外版TikTok 通过算法推荐、技术赋能等方式,在全球短视频市场逐渐扩大规模、全球用户黏性不断增强。data.ai 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TikTok 平均用户使用时长为每月23.6 小时,超过YouTube 的23.2 小时。PLANOLY 发布的《2022年社会媒体趋势报告》显示,47.4% 的TikTok 活跃用户在10-29 岁之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从TikTok 获得新闻。

TikTok 也已成为中国视听内容国际传播的新兴平台。截至2022年12月,人民日报TikTok 官方账号粉丝数已超过120 万,发布内容覆盖中国政治、军事、生活、艺术等各领域,打造众多爆款内容,吸引粉丝们积极互动,至今已获得超过880 万个点赞。中阿卫视在TikTok 平台建立账号“Seeing China”,已经具有一定的传播力。截至2022年12月底,《视听中国·福建时间》在该账号总体观看量达70 万次,单条最高点击量13.67 万次,多条内容点击量突破5 万次。

未来,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行业将更好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扩大联合制作,提升节目内容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平台内容和语言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切实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注释:

[1]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数据来自“中国联合展台”微信公众号。

[2]CMG 观察.超3400 家外媒报道!总台“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系列活动火爆海外![EB/OL].(2022-11-13).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71094615&ver=4227&signature=vEbvIZxsgSuAIyd8WzjrlHokScifN4jxo EPQZVZomi9s64xA4VUaC92uDGm1yIOoCA4EN-1Uw7rdylSkRRvG27I*0No-7IJ12ci-u7K7vlqM1*siCxOXksy03vd7aYm&new=1.

[3]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系列双语短视频《老外看中国10年》巧妙打开国际传播新视角[EB/OL].(2022-11-30).http://cdn.chinapavilion.com.cn/art_det/id/1441.html.

[4]曾文莉,程蔚.数字科技助力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EB/OL].(2022-08-12).http://www.cssn.cn/gjgxx/gj_zgwj/202208/t20220812_5470651.shtml.

[5]王岩,陈奇.北京2022年冬奥会境外社交媒体舆情分析及应对策略[J].对外传播,2022(4):58.

[6]曾文莉,程蔚.数字科技助力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EB/OL].(2022-08-12).http://www.cssn.cn/gjgxx/gj_zgwj/202208/t20220812_5470651.shtml.

[7][8]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报告(2022)[R].2022:1.

[9]德外5 号.CTR 发布:主流媒体网络传播力报告|2022年上半年[EB/OL].(2022-07-11).https://mp.weixin.qq.com/s/Tbox2fox7BdQrbmbyZ8Gvw.

[10][11]广电时评.中国故事搭乘网络视听“新力量”远航|网络中国剧场论坛[EB/OL].(2022-09-08).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TE2NTQyNw==&mid=2650867524&idx=1&sn=83907ae5d53432d13cd1fb678e3bbc39&chksm=f0fd5ed8c78ad7cee9f6f9fe278d0c991d4d82bee279271eaac78e8d5c4580a499dc33c12044&scene=27.

[12]华策影视2021年年度报告[R].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