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舞蹈的文化馆传承研究

2023-04-15洪巧明

戏剧之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化馆舞蹈民族

洪巧明

(清流县文化馆 福建 三明 365300)

全球化视阈下,各国的多元文化彼此之间加强了沟通与碰撞,进而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全新文化。我国的非遗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也是人类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延续,更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不断延续以及实现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前提。非遗舞蹈以独特的舞蹈动作语言,与其他文化有着显著区别,进而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族精神进行记录与传播。20 世纪以来,非遗文化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促使非遗舞蹈的传承有了显著进展,也带来了更为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力。同时,文化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焦点问题,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要发展文化软实力,因此通过文化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遗舞蹈本身表现出显著的特殊性,不仅属于文化创新的范畴,还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由文化创意视角传承并保护非遗舞蹈,既体现了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基本诉求,而且与当下广大民众的多元文化诉求相契合,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的最优做法。

一、非遗舞蹈的特点

(一)明显的民族性

非遗舞蹈文化代表着各民族精神信仰的积淀,其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可以说非遗舞蹈的显著特性在于民族性,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核心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舞蹈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与品质。一个民族较长时间在同一地域生活,有着统一的政治经济形态,使用相同的语言,接受共同的教育,进而形成了一致的风俗习惯,产生了共同的民族心理,这也就从形式、内容、独特的审美意识方面凸显了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当然,因主题内容的差异,舞蹈内容的民族性也会呈现出各种差异化形态。

(二)形式简单、随性

非遗舞蹈对本民族的地域魅力与人文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代表着民众的精神世界,突出迎合了人们的情感诉求。非遗舞蹈还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舞蹈淳朴而生动,无需灯光、舞台的外部加持,亦无需精致的装扮,甚至仅凭简单的乐器就能随性舞动,动作洒脱,魅力十足。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应属维吾尔族舞蹈,尤其是多郎人的多郎舞,动作矫健灵活,有着多样的表达形式,酣畅淋漓地彰显了多郎人的粗犷性格。

(三)艺术的诠释和表达

非遗舞蹈文化对比传统民族舞蹈文化,从根本上看其有着更深刻的思想境界。尤其当今社会节奏愈发加快,艺术发展愈发纯熟,不管艺术要素还是非遗舞蹈要素均表现出进一步深化的趋势,尤其是部分特定的文化观念以及舞蹈文化体系均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当下民众的精神诉求。非遗舞蹈既是一种文化内涵,更代表着艺术的诠释和表达。从根本上来说,非遗舞蹈建立在一种文化观念前提下,彰显了充沛的思想文化内涵,代表着人们对社会价值产生自我认知的艺术形式。

(四)地方文化优势

舞蹈是认识一个新地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民俗环境、地域特征的最为直接也最生动别致的方式,特别是当地的特色非遗舞蹈,其通常是当地精神信仰与人文理念的代名词,深刻表达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特色舞蹈浸润了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民俗环境、地域特征的深层价值,突出表现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表征,经由特色舞蹈的外在表露,使这些深层价值被认识,人们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二、“非遗舞蹈”的现状

传统舞蹈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劳动生活等内容,体现了各个地区的审美习惯。由于舞蹈本身的特点,很多非遗舞蹈通过口传身授得到了传播和延续,但是也有一些非遗舞蹈在文字记载、图谱记载方面相对较少,遭遇了传承方面的困境。

虽然自2004 年开始,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被纳入的舞蹈类项目已有113项,但是很多民间舞蹈未被纳入非遗就已经濒临消亡。在20世纪90年代所调查的2100个传统舞蹈项目中,已经有853 个消失了。可见,非遗舞蹈的传承问题迫在眉睫。

前文已经分析过,非遗舞蹈的特点之一便是明显的民族性,其依附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环境、民族性格、民族状态、民族审美“活”的显现。其依托于人民群众,本身又相对独立,以人的声音、技艺或静态图画等为主要表现手段,并以口手相传作为传播途径得以延续和传承,是“活”的文化传统中最濒危和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遗舞蹈”传承和发展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中国传统舞蹈的传承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在乡野,也可以在城市,可以在剧场,也可以在室外广场。最重要的是让人们明白,这些古老的传统舞蹈从哪里来,未来可以到哪里去。

非遗舞蹈的传承有很多方式、方法和路径,比如非遗舞蹈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非遗舞蹈进校园等等,但是非遗舞蹈的传承主体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当地的文化馆。作为文化馆来说,对于传承和创新非遗舞蹈,进一步促进非遗舞蹈的发展,其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为此,本文将从文化馆角度来谈一谈如何促进非遗舞蹈的传承。

三、文化馆如何促进非遗舞蹈的传承

为了促进非遗舞蹈的传承,文化馆应该促进跨界融合,发展线上演播新业态,健全非遗舞蹈传习场所的建设,加大年轻人在非遗舞蹈方面的培养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非遗舞蹈传承,从而使非遗舞蹈成为更容易被受众接纳的、更容易获得群众认同感的活动形式,进一步彰显非遗舞蹈的活力。下面,笔者将结合一些工作中的经验和看法,谈一谈文化馆在非遗舞蹈传承中应该做到的几方面内容。

(一)促进跨界融合,发展线上演播新业态

为使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线上文化诉求得到满足,文化馆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利用网络媒介打造专门的“云上”文化表演活动,将多种元素融合起来打造迎合新时代审美、精神诉求的线上演播新业态,例如“美好时光”长桌派系列活动。这种创新的线上演播节目能够突破传统电视演播的刻板形式局限,不再拘泥于单一文化范畴,以艺术手法为“吃”这一日常小事注入更多新奇魅力。而且能够容纳不同年龄群体,把环境、知识、趣味、互动等要素结合起来,共同成就更贴近生活、更具人间烟火气的线上文化新业态。

(二)健全非遗舞蹈传习场所的建设

传统舞蹈应由政府负责传承,亦可借助民间团体力量去推动,政府与民间双方共同合作,互为补充,使非遗舞蹈传承拥有更多的社会化形式。文化行政机构引导群众自发式地传习非遗舞蹈的难度并不大,但重点是如何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的是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并非政府的单一组织。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方式。文化行政部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体,应积极推动各地文化馆、区域文化活动中心、非遗传习所的相关工作开展。文化馆代表市、县两级的大众文化事业单位,应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的各类传统舞蹈主题宣传演出以开展宣传工作,让广大民众更进一步了解传统舞蹈;同时,在公共场所引入传统舞蹈,使其走下神坛并走进广大民众的生活,以公众力量共同推动保护、传承、发展传统舞蹈,使其发挥出保护并传承传统舞蹈的主导作用。

(三)加大对于年轻人在非遗舞蹈方面的培养力度

无论是非遗舞蹈还是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群体都应该不断扩大,尤其是要向年轻群体延伸。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遭遇困境,主要在于传承人的老龄化、传承人的断层。因此,对于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来说,必须加大对于年轻人的培养力度,使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舞蹈,走进非遗舞蹈。为此,文化馆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年轻人的非遗舞蹈培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非遗舞蹈的公益培训、公益宣传等,也可以积极开展非遗舞蹈进校园、非遗舞蹈大赛等来扩大非遗舞蹈的知名度,更好地促进非遗舞蹈传承。

(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非遗舞蹈传承

社会力量不仅广泛,而且影响深远,因而应引入社会力量保护传统舞蹈,落实多样化的保护方式。利用社会参与和市场经济的购买服务,合理组织传统舞蹈演出,例如非遗舞蹈比赛,客观带动学校开展学习和选拔非遗舞蹈的相关活动。社区可以单独进行舞蹈选拔,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宣传力度和宣传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非遗产舞蹈的发展,更广泛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强化政府采购服务,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来,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和谐生态体系。

此外,文化馆可以借着文旅融合的东风,积极促进文旅融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舞蹈展演活动,组织非遗舞蹈下乡演出,或者进行本市甚至本省内的非遗舞蹈巡演,从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此外,在文旅融合的当下,作为当地文化馆来说,还应充分挖掘当地的一些非遗元素,打造适合在景区演出的非遗舞蹈作品,积极指导、辅导、支持基层文化馆利用非遗元素多创作文艺作品,从而进一步扩大非遗舞蹈的影响力。

当下社会组织发展愈发完备,更要借此促进有关舞蹈团体的良性发展,积极帮助其联合各界力量,共享资源,制定有利于传统舞蹈保护并普及的科学对策。唯有促进多种主体间的共同合作,才能使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以上,本文从非遗舞蹈的特点入手,对文化馆如何促进非遗舞蹈的传承展开了探讨。如今,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国内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足够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下足了功夫。就非遗舞蹈来说,其有着非常多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路径,而本文所提到的文化馆的传承路径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对非遗舞蹈最有效的传承路径。对于非遗舞蹈来说,其并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产生于田间地头的一种劳动与生活方式,实际上涉及社群、部族的独特信仰,其核心内涵旨在文化,包含了哲学以及宗教观念。因此,文化馆在传承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即关注非遗舞蹈的生态化、活态化传承。

猜你喜欢

文化馆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冰上舞蹈搭档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多元民族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