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3-04-14马俊丽
马俊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增速逐渐放缓,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国内市场受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更加显著,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更多制约。为在新经济常态下实现稳步发展,民营企业除积极开拓业务板块外,还应主动变革,提升管理能力及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关系到企业的各业务环节,只有深入分析经济新常态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并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应对经济变化的影响,才能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06-0025-0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及特征
(一)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1978—2011年,我国平均经济增速高达9.98%。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由1978年的第10位跃居至2010年的第2位,占世界GDP比重由1980年的1.9%稳步升至2010年的9.4%。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规模是相当可观的,但我国经济仍面临内需不足、投资趋于饱和、出口增长难以为继等巨大压力,因此,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难以为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2021年,每年增量依然可观,但除2021年GDP增速明显高于2020年GDP增速外,其余年份GDP增速环比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凸显了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中高速增长将取代此前的高速增长[1]。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新常态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GDP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领域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目前,产业结构中高耗能、高污染等重化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制造业大而不强,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第三产业比重依然偏低,需求结构中消费比例偏低,区域结构上东中西部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以及对外贸易结构中货物贸易和服务业贸易不平衡。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价竞争情况比较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减弱,实体经济融资困难,地方债、影子银行、民间非法融资等一些方面仍存在风险隐患。
由此可见,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亟待调整优化。此项工作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发展的艰巨任务,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新常态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依托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引进技术和管理,靠廉价要素投入和低价格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经济的迅猛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总人口已经跨过峰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面临着瓶颈约束,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阶段;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依靠科技力量、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3]。
传统的建立在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和投资驱动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符合现阶段的国情,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2021年,《人民日报》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明确提出:“由于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日益严峻,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其经营中的难题,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
当前形势下,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特别是部门之间责任模糊、沟通滞后、制度形式化问题频现,部分小型民营企业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财务管理模式,只能照搬其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财务结构单一、适用性较低,外部管理、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内部控制职能难以实施。民营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缺乏相互约束与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财务制度有待健全,财务制度有待优化,财务管理失去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4]。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提高财务管理成效的关键。大多数民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观念陈旧,将财务管理简化为会计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财务人员无法真正认识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财务风险识别与财务信息的使用意识匮乏,财务管理工作手段较为传统,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在员工薪资待遇方面,员工缺少坚实的制度保障,培训与绩效考核不合理,对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员工管理素质无法提升,人才招聘難度大。财务工作团队的工作质量都亟待提高[5]。
(三)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压力大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大问题。新常态背景下,传统企业不断被市场淘汰,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资金获取难度加大,融资需要接受重重审核,存在发展缓慢、规模有限的融资劣势,一旦受到政府融资限制,或民营企业信用等级发生变化,融资工作开展将更加雪上加霜[6]。
此外,我国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扶持体系方面仍有待完善,融资渠道有待拓宽。目前,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仍以内部筹融资与银行贷款为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难以获得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筹集资金的渠道。
(四)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手段单一
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环境下,大量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表格处理、会计电算化等办公自动化阶段,硬件设备的引进速度较慢,财务管理软件应用缺少完善性,软件功能并未全面开发,工作速度、质量有待提高。
此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价值发挥可配合内部控制工作一同开展,民营企业可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管理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开展控制及管理工作,减轻目前人员编制中人力成本较高的压力,使财务中各岗位协同融合,规避资金管理混乱现象,建立财务清查、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审核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科学有效,找出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障碍,将财务风险扼杀在初始阶段。
三、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一)更新财务制度,优化财务体系
制度是企业经营的“筋骨”,财务制度更是企业制度中的“精髓”,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上的缺失必然会影响企业内部人员岗位工作的落实,制度上的漏洞会影响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因此,民营企业务必科学开展财务制度的建设,实现财务体系的升级。
实际的落实工作可从多方面出发,包括逐步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创新财务制度,方便后续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财务目标与财务制度体系同步建设,各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执行全面财务预算中的内容,完善相关管理的计划与策略;建立健全审计机构与监督制度,控制及规避财务风险。
(二)革新财务观念,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素质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规范经营,以延长企业的经营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民营企业在革新财务管理观念的过程中,除应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外部政策、市场现状、经营风险等外部因素外,要从企业内部员工管理的角度出发,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团队放在关键位置。
在财务观念培养与财务团队建设过程中,具体可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人才的质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民营企业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一定要摒弃陈旧的用人观念,敢于创新,引进先进的用人制度和管理理念。在对外大力招聘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且有能力的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是树立多元化的资本理念。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呈开放状态,财务管理工作可加强关注优化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内容,通过科学开展投融资活动,保证企业资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风险抵御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是将财务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目前,在IT技术、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第一时间获取各项信息开展分析工作,综合各方经验与市场、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开展资金运营筹划活动。
四是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流程。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工作流程的质量与内部控制工作、资料信息采集等工作有关,比如,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要联合工作,分析对接客户的回款能力、信用情况、发展潜力等,一旦有部分工作滞后或是质量有限,企业的经营、回款能力也将在存在漏洞的流程中受到限制。可见科学的财务流程、财务工作人员的流程执行能力在财务管理中的价值。
(三)拓宽筹资渠道,提升筹资能力
筹资是企业保障运营资金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扩大经营规模是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开展的工作,事关企业的发展命运。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环境下,相关内容方面的政策体系并未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大量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陷入经营发展的困境。
因此,民营企业应有针对性地拓宽筹资渠道,做好企业信誉管理,寻求银行、股东等投资支持,保障企业运营过程中现金流的稳定性,提升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
(四)健全内部控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对诸多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可帮助民营企业在相应的环节找到相应的风险问题,并根据风险问题内容开展控制工作。因此,在众多风险因素突出的环境下,企业管理团队不得不提高对风险控制的关注度,财务管理人员应针对此方面内容逐步加强控制及优化。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应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优化为着力点,使其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岗位中,保证岗位职责履行的规范性和全面性。
民营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具体为: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的重要性,确保内控制度下风险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民营企业会计管理与内控制度高效结合;开展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监督工作;创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等。
四、结语
为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升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文章提出更新财务制度、优化财务体系,更新财务观念、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素质,拓宽筹资渠道、提升筹资能力,健全内部控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等措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台明胜.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21(06):147-149.
[2]周穎.新常态环境下农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规范策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04):43-47.
[3]李丽涵.新常态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J].财富生活,2020(02):149-150.
[4]彭丽萍.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8):165-166.
[5]董泽强.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2):90-92.
[6]张美玲.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及优化措施[J].商业观察,2021(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