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探究

2023-04-12李思锐

职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技工院校课程教学

李思锐

摘 要: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是电工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照明线路课程教学以及参与、组织、执裁电气装置赛项技能大赛的经验,分析技工院校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现状,总结出一些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以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技工院校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技能大赛 课程教学

技工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制造业的不断转型升级,电工电子类专业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技工院校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笔者针对如何提升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是电工电子类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一体化专业课,采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包含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获取完成任务所需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并做出决策,以及现场施工、验收与评价等步骤。

通过任务描述,设定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特征,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和“7S”管理要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与检修、实训室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等具体任务的完成,学习电工材料的选用、导线的连接与绝缘的恢复、电工仪表的使用,练习矩形线槽与塑料线管的安装、桥架以及照明配电箱的安装等基本技能。

一个学习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掌握照明线路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在校期间提前适应企业岗位真实任务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在从初中课堂中知识点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任务驱动式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专业的操作技能充满了好奇,能够遵守实训室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认识并区分常用电工工具、元器件和仪表,但在实操环节中往往会出现进度缓慢的情况,暴露出元件选型不当、接线原理错误、工艺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自信心不足

本门课程是一年级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虽对实操设备、工具、材料等充满好奇,但真正亲自去动手完成任务时,由于工具、元器件、材料选型过程中涉及的型号较多,部分学生虽了解选型方法,但自信心不足难以果断做出决策,导致不知所措,畏首畏尾,任务完成进度缓慢。比如在进行楼梯双控灯的安装任务时,需要用到单联双控开关,学生在进行元件选型时,经常被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开关制式所迷惑。学生自信心不足,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怀着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做好的心态,使得课程教学前期进展缓慢。

(二)基础知识不扎实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重视实操的学习和练习,对于获取信息环节的理论学习习惯性地忽略。由于一体化教学任务学时较长,学生在获取信息环节学习的理论知识往往等做到实操环节时会出现模糊、遗忘,导致线路连接出现原理性的错误。比如在“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任务中,学生在获取信息环节学习了“完整的电路需要构成闭合的回路”等知识点,明确了“为确保安全,开关要装在负载的火线侧”等细节内容。但到实操环节时,还有部分学生将开关的位置接错,零线、火线、负载、开关的连接没有构成正确的闭合回路。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融通合一。

(三)动手能力和执行力薄弱

照明线路作为一门工学一体化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角度、尺寸、方向等细节必须做到细致入微,但学生由于动手能力不足,对于工作计划中的细节问题执行力不够,容易在矩形线槽、塑料线管切割加工过程中出现尺寸上的纰漏。比如在单项训練完成“线槽的直角、内角、外角拼接”微任务中,学生尚且可以按照规范进行45°拼接,但是在综合性任务“教室照明线路的安装”任务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直角的拼接时,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坚决执行工作计划和图纸的技术要求,经常出现因切割操作不规范导致线槽边缘毛刺、45°角不精确导致拼接缝隙过大、线槽长度与工作计划图纸中尺寸不符、45°角切割方向错误导致线槽无法安装等问题,最终致使任务成果不符合验收规范。

(四)日常教学达不到大赛标准

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常说,普通学校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能够反映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水准。根据电气装置技能大赛参赛经验,由于受授课进度、课时数量、学生数量、师资水平、实训设备数量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学校日常教学中任务完成水平还达不到大赛的要求,不利于学生高水平高起点备赛。

三、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开展见习观摩活动,树立学习自信

为了使一年级新生更快地适应一体化教学,可以尝试把观摩高年级学生或电气装置技能大赛备赛学生任务示范活动纳入见习课程体系。安排高年级学生进行导线的连接与绝缘恢复、矩形线槽塑料线管的安装、“书房一控一灯”的安装等简单基础任务的全程实操,实操的每一个环节近距离全过程地展示给新同学。虽然新生们还没有学习过这些专业技能,但是在脑海中会对照明线路敷设形成初步的印象。新同学在了解工作环节的过程中,熟悉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元件、工序步骤,从而树立学习榜样,建立学习信心。

(二)发挥新媒体作用,强化基础知识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可利用微课短视频等资源,反复强化基础知识,实现个性化的针对性学习。例如教师可将电路的连接原理录制成微课,学生不但可以在获取信息阶段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绘制接线原理图,而且可以在任务实施环节进行巩固学习,严格按图接线,确保电气连接没有原理性错误,解决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固的问题。

(三)开展技能社团活动,增加练习机会

技能社团是课堂的有效补充。受课时安排、教学计划,班容量、实训设备所限,学生课上进行反复练习的机会不足。对比可以充分利用技能社团活动,把课余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真实的工地,了解行业企业标准,尝试真实工作任务,让有志于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悉工具、熟悉材料、熟悉设备,反复琢磨工艺,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电气装置安装的任务。

(四)优化评价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针对一体化教学和学生实训的特点,改变原有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日常课堂表现分值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查学生言语表达、团队合作等课堂参与情况;平时实操任务完成评价占50%,邀请企业专家、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从专业角度考查学生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采用任务成果评价和工艺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理论考试分值占20%,综合考查学生照明课程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将评价贯穿任务的每个环节,促使学生按照标准规范完成任务,营造比学赶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训中去。

(五)技能大赛引领,打造高标准课堂

结合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考试,研究技能大赛标准,挖掘人才培养标准和技能侧重点,将培养模式、方法引入课堂,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使技能大赛成果惠及每一位学生。

具体做法是通过提炼考试大纲和大赛技术文件的精华优化课程培养目标;分解大赛任务书,确定详细的学习微任务;借鉴等级证考试和技能大赛评分标准,科学客观地进行任务评价;组建大赛教练团队,通过技能大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设大赛集训基地,促进实训室设备更新;通过借鉴大赛集训资源,丰富课程学习平台资源;改变原有集训模式,将大赛集训备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和备赛起点。

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技能大赛工作,成立专门的“技能大赛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全校竞赛工作,将技能大赛融入日常教学,走在了同类院校的前列,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月一小赛,一季一大赛,一年一技能竞赛节”的竞赛模式,月赛在班级内部组织,全员参与;季赛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对抗,检验成果,激励先进;技能竞赛节全校动员,对接市赛、省赛,以高标准、高规格、高要求为举办原则,重在锻炼队伍、营造氛围、形成效应。有了技能大赛的引领,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利于高标准课堂的打造。

四、小结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探索和优化,笔者所在学校照明线路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课堂氛围紧张且有序,教师和学生在省、市级电气装置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技工院校的教學模式改革与创新,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专业社团活动,关注行业企业对于岗位的要求;科学优化评价模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的取证考试,对接技能大赛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张晋峰.关于技工院校技能竞赛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2020(11).

(作者单位:晋城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技工院校课程教学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