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疲劳对篮球罚篮命中率的影响

2023-04-11郭博文李恩荆史佳陈洪鑫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罚球命中率主观

文 / 郭博文,李恩荆,史佳,陈洪鑫

随着篮球运动的整体快速发展,世界高水平队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对抗愈加激烈,而规则频繁的改动,也提高了对队员犯规的判罚次数[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50.,且往往比赛的关键时刻,胜负是在罚球线上被决定的[2]蒋招招,浅谈篮球比赛投篮命中率的影响[J].灌篮,2019(10):40.,鉴于罚球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罚球训练被视为平时训练的重要环节[3]胡日查.试论篮球比赛中罚球的重要性[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016(004):109-110,116.。

国内以疲劳程度对罚篮训练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缺少具体的数据来支撑实际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则多从生物力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影响罚篮命中率的因素,给本文使用心率与RPE来监控运动员疲劳状态与模拟疲劳方法的界定与使用提供了参考的依据。训练与比赛中运动性疲劳的出现,会直接影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做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与实效性,严重时,会发生运动性肌肉损伤等。但目前国内外在监控运动负荷所产生疲劳时的手段过于复杂,不便于日常训练中使用,因此本文选取RPE主观疲劳量表与心率两种观测手段来探究疲劳对罚篮命中率的影响。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篮球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班学生10名,基本信息见表1, 实验对象均身体健康,并自愿参加本实验。

表1 实验对象基本信息

1.2 实验法

1.2.1 实验时间

20 2 1 年3 月3 1日1 2:0 0 ~1 4:0 0 与2 0 2 1 年4 月7日1 2:0 0 ~14:0 0

1.2.2 实验地点与器材

地点: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楼篮球馆

器材:篮球标准场地、斯伯丁篮球、PolarOH1光感心率传感器、主观疲劳量表(见表2)、秒表、罚球命中率记录表。

1.2.3 实验设计

预实验:通过预实验分别控制篮球场边线15×17次折返跑,该指标是专项耐力测试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4]马凯,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选材指标及评价标准的建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单次跑动时长的选择是按照17次折返跑总时间并结合运动训练学中运动员无氧耐力活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员运动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设置[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所测心率与RPE指数均符合低、中、高疲劳状态特征。

实验中,将整个测试过程分为4个阶段。

安静阶段:首先不做任何热身运动准备,进行10次罚球,并记录下罚篮命中率与对应的数据。

低、中、高疲劳阶段:在心率恢复到安静状态下后,立即进行篮球边线15m×17次折返跑,分别控制单次跑动强度控制在6、5、4s内一次,在跑动结束后立即进行最大心率数值测量并进行罚篮测试,并记录相应数据。

为检验实验所得结果是否稳定,并避免因连续测试导致两次数据变化较大,故每周测试一次,共两次,并将单次实验结果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后,对两次实验结果的罚球命中率、心率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差异性分析,组内不同阶段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若P<0.05则证明两次实验中数据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特征,对两次实验结果的RPE数值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实验后,将以上10名同学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统计整理,若P<0.05则证明两次实验中数据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特征。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疲劳状态与心率的统计结果分析

2.1.1 实验中不同疲劳状态下的心率数据统计情况

两次实验心率数据收集情况如表3、表4所示。

表4 第二次实验不同疲劳状态心率数据情况(次/min)

2.1.2 两次实验中不同疲劳状态下心率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中的不同疲劳状态下心率数据进行数据差异性分析得到表5。

表5 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不同疲劳程度心率差异性对比(次/min)

两次实验中四种疲劳状态所对应心率值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次实验中相同疲劳状态所对应心率的关系,不具备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疲劳状态与主观RPE值的统计结果分析

2.2.1 实验中不同疲劳程度主观疲劳值数据统计情况

两次实验中不同疲劳状态所对应主观疲劳值如表6、表7所示。

表7 第二次实验不同疲劳程度对应RPE值

2.2.2 两次实验中不同疲劳程度主观疲劳值数据差异性分析结果

通过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中的主观RPE值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得到表8。

表8 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主观RPE值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中三组数据P值均大于0.05说明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中相同疲劳状态的主观RPE值数据无显著差异性。

2.3 不同疲劳状态与罚球命中率的统计结果分析

2.3.1 实验中不同疲劳状态下收集罚球命中率数据情况

表9 第一次实验不同疲劳状态罚球命中率情况

表10 第二次实验不同疲劳状态罚球命中率情况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依次进行两次实验相同疲劳状态的组间罚球命中率数据差异分析得到表11。

表11 第一次实验与第二次实验罚球命中率数据对比分析

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中四组不同疲劳状态下罚球命中率对比分析P值均大于0.05,说明组间罚球命中率数据无显著差异性,由此可知,两次实验中的实验对象罚球技术发挥无明显差异,两组实验所收集罚球命中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际实验照片:

通过表11、表12数据分析可知,六组数据中五组数据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五组数据中的罚球命中率差异显著。根据表12中数据平均值比较,可得知命中率从高到低排序为,中、低、安静、高疲劳程度命中率,其命中率分别69%、68.5%、57.5%、48%。

表12 不同疲劳程度罚篮命中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3 讨论

3.1 疲劳程度对罚球命中率的影响分析

中等与低疲劳程度罚篮命中率较高符合实验预期与理论基础,因比赛初期机体为活动充分,使得肌肉粘滞性高,而随着比赛与训练的强度不断增强,由于对抗激烈,负荷强度大,短时间内心率上升幅度较大,但它是在激烈的比赛中突然中断执行罚球,这时的罚球队员身体主要器官功能还都处在补偿不平衡状态,有的甚至出现负氧债的情况。

3.2 疲劳程度与心率和主观RPE值相关性的分析讨论

有学者提出目前篮球基层教练员在指导青少年训练过程中缺乏科学训练指导意识与方法,缺乏使用科学观测内部生理指标的手段[6]向磊,湖南省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根据上述背景,本研究采用了测量手段相对方便快捷的心率与主观 疲劳量表,利用上述方法进行科学监控运动员内部生理指标,可以帮助基层教练员与运动员在比赛与训练的过程中利用不同疲劳程度下的心率与RPE的范围作为参考,对自身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训练与比赛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率与主观疲劳量表(RPE)的监测来迅速确定运动员或自身的疲劳状态。

(2)教练员与运动员可以利用研究中不同疲劳程度下罚篮命中率差异性的规律对训练与比赛进行科学指导。

4.2 建议

(1)运动员在首发登场或中途替补登场前应充分活动自己的身体,使机体初步进入工作状态后进入比赛,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

(2)篮球训练过程中可采取“间歇罚球训练法”提高运动员在不同心率与主观疲劳强度下罚球技术动作稳定性,充分模拟比赛场景,提高运动员在高强度负荷下罚球稳定性。

猜你喜欢

罚球命中率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夜夜“奋战”会提高“命中率”吗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试析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