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劳动教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组织

2023-04-10王千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

王千红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既能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劳动教育的机会,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充实感。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深度发掘教材,设计集体劳动教育活动;延伸训练维度,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活动;创新实践设计,参与社会劳动教育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组织,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家庭、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05-03

劳动教育若只存在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而没有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这是毫无意义的。缺乏培养劳动素质的教育,学生的品德得不到完善,就实现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各类劳动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丰富学生劳动的感知体验,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格。

一、深度发掘教材,设计集体劳动教育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诸多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可通过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制订劳动教育方案、创设劳动教育环境等途径,创新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劳动教育机会,以有效落实劳动教育。

1.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校园中不缺乏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能力等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筛选适合当前学生的劳动教育资源,合理地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组织适宜的劳动教育活动,能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深刻理解“劳动最光荣”,而不只是书上的一句空话。通过劳动教育活动,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养成独立、自理的良好习惯。

学校、家庭、社会中都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要整合各方面的劳动教育资源,设计适合的劳动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班四岁了》一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知道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组织设计班徽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出具有班级特色、奋斗目标、精神风貌的班徽。通过设计班徽的活动,提升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责任意识,使得“班级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不再是一句空话。

2.制订劳动教育方案

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制订劳动教育方案,注重对学生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通过对生活中人物、事物、环境的观察,获取不同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劳动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之别,不同类型的劳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课堂上,教师先适时引入全国劳模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再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内化劳动技能的目标。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制订班规活动。学生明白所有集体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是由自己参与制订规则却是第一次,于是产生了参与的兴趣。教师从劳动教育的角度,继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你对制订班规有哪些建议?你对班级值日的设计和执行有哪些想法?你觉得多久修订一次班规合适?”从学生最熟悉的角度展开活动组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劳动教育方案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制订时,应依据学生的劳动能力现状随时更新、调整,为学生指引明确的劳动方向,培养其自觉接受班规约束的习惯,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3.创设劳动教育环境

为增加学生劳动教育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创设劳动教育环境。如在校期间,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劳动知识,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在家庭生活中,教师与家长达成合作共识,注重家校合作,这样有利于推进劳动教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在实践中,教师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班  他们班》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了解学校其他班级的特点和值得学习之处。教师从浅显的问题入手,如“看看哪个班级的窗户更亮”“看看哪个班级的桌面更整洁”“看看哪个班级的地面更干净”等,让学生先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观察、走访,搜集相关信息,再对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了解各班级的特点和值得学习之处,能够学会尊重和欣赏其他班级,面对竞争和冲突时能够公正对待,懂得为其他班级喝彩。同时,学生在调查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愿意与其他班级合作,共同进步。此次调查活动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二、延伸训练维度,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活动

教师要注重家校合作,与家长联手为学生创设家庭劳动教育环境,创造更多劳动的机会,通过组织家庭劳动活动、传授家庭劳动技能、设计家庭劳动任务等途径,有效拓展劳动训练的维度。

1.组织家庭劳动活动

学生普通缺乏劳动训练,教师可与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学生在家进行家务劳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体会家长的辛苦,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此外,教师要创新家务劳动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正面评价,令其得到精神满足感,从而坚持进行家务劳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案例投放、问题设计、故事讲述等,為学生打开劳动学习的大门。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教师展示几个小视频,要求学生先进行观察,再说一说视频中的人物、事件。观看视频后,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一个孩子在帮妈妈洗碗;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一个妈妈在做饭,孩子替妈妈去买酱油。教师引导学生延伸思考:“回忆一下,自己都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情?”学生踊跃举手,纷纷讲述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面评价,鼓励其他学生学习这些做法,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劳动,有效调动了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积极性。

2.传授家庭劳动技能

学生平时参与家庭劳动较少,经验不足,需要教师、家长传授相应的家庭劳动技能,辅助学生完成家庭劳动。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家庭劳动技能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家长负责监督、指导。同时,教师与家长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先由教师传授劳动技能理论,再由家长完善劳动技能实践,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家务劳动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时,教师问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承担了哪些家庭责任?”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反馈。有的学生家中有果园,经常在家进行采摘劳动;有的学生家中有编织的工作,有参与打下手的经验;还有的学生家中有刺绣的工作,也有相应的参与机会。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选取代表为其他学生传授相应的劳动技能,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是否有更便捷、更轻松的方法。这样的劳动技能传授和探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兴趣。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布置个性化的劳动任务,给学生带来劳动启示,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3.设计家庭劳动任务

家庭劳动具有单一性、枯燥性、重复性,容易让学生失去劳动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优化设计,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劳动任务的完成过程,由家长负责记录和打卡,并对学生在家庭劳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通过设计任务、劳动实践、记录过程、结果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项目。学生在完成任务项目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还有效提升了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作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学生需要认识到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责任与贡献》时,教师播放一段家庭宣传短片,用动画的形式讲述爸爸和妈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等“我”长大了,爸爸妈妈也渐渐老去,“我”则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支撑起整个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短片告诉了我们什么?为家庭做贡献要等到长大以后吗?”大多数学生不同意“只有长大了才能为家庭做贡献”的说法。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能为这个家做什么贡献呢?”学生对这个问题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对自己要为家庭做的事情有了初步打算。教师适时布置个性化的劳动任务,让学生顺利完成劳动任务,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明白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三、创新实践设计,参与社会劳动教育活动

教师可通过整合校园、家庭、社会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创新实践设计,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劳动教育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多实践的机会。劳动实践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劳动感悟。

1.参与社会劳动实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教师要注意延伸、拓展劳动实践,适当组织社会劳动实践,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欠缺,教师针对这一学情创新实践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设计实践方案,能为方案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另外,学生对室外活动的开展有不同想法,教师主动吸纳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在活动方案设计中达成共识,能获得更好的助学效果。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搜集身边环境污染的案例。通过走访、查找资料等途径,学生搜集到比较典型的案例,如“有一户人家,恶意夜间装修,造成噪音污染,被邻居举报,最后被相关部门罚款”“有一户人家,不按规定使用门窗,使用强光反射玻璃,造成光污染,被相关部门警告”等。教师对学生搜集的案例进行梳理,要求学生分析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对环境污染有了新的认识,而不是只停留在水污染、空气污染的层面。同时,教师详细讲解生活环境污染,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全面落实到生活中。

2.拓展社会劳动训练

组织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认知水平设计劳动训练,拓展社会劳动训练的维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趣味性、探索性、互动性的活动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基于学生的学情组织针对性强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训练效果。同时,丰富多样的社会劳动训练形式,为学生搭建了劳动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社会责任感。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适当拓展社会劳动训练,有助于学生建立劳动意识。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的再生物品并带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准备十分充分,课堂上出现了废纸、旧玩具、旧衣服、废塑料瓶等物品。教师播放各种生活小妙招、变废为宝的小视频,启发学生思维,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成其他有用的物品。这样,废旧物品在学生的手里变废为宝,提高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出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个垃圾桶和一些各式垃圾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投放,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垃圾处理意识。

3.构建社会劳动方略

教师要优化设计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给学生搭建有效学习的平台。同时,教师要构建科学的社会劳动方略,将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发展,顺利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过渡。这样能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例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时,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解读后,要求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看看自己的家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低碳生活的,有哪些行为是需要改进的?”学生对调查任务已小有经验,能够快速行动起来,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行细致观察,并对比低碳生活的标准作出判断,记录在本子上。到了课堂交流环节,有的学生说:“妈妈送我上学用电动车,比较环保;爸爸一人开车上班,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有的学生说:“我家的汽车是新能源车,比汽油車环保,符合低碳生活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调查表现,并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深入贯彻低碳生活理念。

基于劳动教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组织,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科学制订集体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的方案,设计适合的实践任务,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劳动教育锻炼机会。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探索、思考、记录、评价等活动,锻炼了劳动能力的同时,提升了自主探索能力、反思能力,实现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