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3-04-10王振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应用优势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

王振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项目式学习机制,符合学生学习实践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认知,对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科学规划,确保教与学能够顺利贯彻和执行,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并在多方互动交流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有比较强的敏感性,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以便做出匹配性设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应用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84-03

项目式学习是指学生在阅读、实践、体验、探索、创新中完成预设的知识积累的一种学习行为。项目式学习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优化意识,因为规定和预设了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的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者,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机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操作机会,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实践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活动有较高接受度,教师适时组织,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学科认知体系。

一、设计项目式学习内容,凸显活动多元性

科学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在项目式学习内容设计时,要先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解析,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对相关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处理,体现活动多元性。

如教学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教师拿出一个塑料棒,先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然后靠近碎紙屑,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这些碎纸屑纷纷被塑料棒吸附了。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塑料直尺做相同的实验,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实验简单易行,实验效果十分显著。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静电现象的解读,使学生对静电现象有了一定认知。教师继续给出实验任务:“利用一块毛皮摩擦气球,也会产生静电。如果将气球靠近带静电的头发,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拿到相关材料,开始了具体操作,很快就得出实验结论:静电分为两种,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教师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结,引出正电荷和负电荷等概念,将学科学习推向深入。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鼓励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寻找生活中的静电案例,准备参与班集体交流活动。学生很快就找到一些生活案例。如妈妈织毛衣后去开门,结果“触电”了,硬说门上漏电了;用毛巾擦拭头发,因为擦拭频率较快,结果头发自动竖起来了,看上去很夸张的样子。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现给予回应,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产生了深刻印象。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实验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入操作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完成认知内化。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又鼓励学生展开生活观察,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知。项目式学习任务没有统一格式限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做出规划和设计,体现活动多元性。

二、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强调活动探究性

项目式学习有比较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具体组织时,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科学学科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选择时要做好对应设计,凸显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探索性。科学实验、生活操作、社会调查、实物观察等,都属于学科活动范畴,教师要将项目式学习与这些活动进行多点融合,自然形成活动实践体系。学生对实践性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在项目式学习互动中比较容易实现认知内化。

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研究,结合现有材料设计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机会。例如,教学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简单电路》时,教师拿出一些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材料,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具体操作,自行设计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进入操作环节,教师跟进指导,对学生不正确的操作进行纠偏。当学生顺利完成操作任务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为衔接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求学生对教室内的电路进行观察,画出其结构草图,看谁观察得细致,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教室内的电路都在墙壁里面,从外部观察很难,所以学生只能根据电灯、电器的位置,以及开关位置做具体推演,学习氛围十分活跃。教师又组织学生展开现场介绍:“教室内的电路到底是怎样布设的呢?根据你的思考,你能够给出自己的梳理吗?请现场展开介绍,说说墙壁中的电线是怎样布局的。”学生踊跃发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有学生说,这墙壁中的电路很复杂,但符合闭合原理,唯有建立闭合时,才能让电灯亮起来;也有学生从电灯和开关位置展开梳理,对墙壁内线路进行规划,其他学生给予纠正和补充。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线路布设问题,给学生以更多学习启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固定材料设置实验操作活动,这是比较典型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学生对这样的操作任务有较强的参与热情。因为操作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进行生活对接,要求学生对教室内的线路展开观察,并画出草图来,这是比较有难度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学生纷纷参与学习活动,很快就给出一些观察方案。教师又组织学生展开现场介绍,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启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将项目式学习与实践活动进行多点对接,凸显活动的探究性,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认知内化。

三、推动项目式学习研究,彰显活动科学性

科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应将项目式学习内容进行融合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研究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自然进入到科学探索情境之中,获得全新学习感知。

学生对科学实验最感兴趣,教师对此需要有更准确地把握,以便给出最适合的设计。项目式学习融入实验操作内容,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完成科学认知的验证。例如,教学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待检测的物体,对其导电性进行具体检测。在实验之前,教师先鼓励学生预测,对待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做评估,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看谁的预测最为准确。教师展示待检测物品:木片、陶瓷、橡皮、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铁丝、铝丝、硬币、导线、插座、石块、塑料棒等。学生开始预测,并将预测写出来。之后学生自行展开检测实验,先连接好电路,小灯泡亮起来,然后切断线路,用这些待检测物品进行链接,看电灯是否亮起。如果能让灯泡亮起来就是导体,否则就是绝缘体。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感兴趣,在实验中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为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给出更多实验待检材料,要求学生课外做检测。学生对这个实验有了强化体验,对绝缘体和非绝缘体的概念有了全新认知。

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先做预测,后进行实验验证,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实验操作热情。同时,先预测后实验,这样形成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项目式学习内容设计带有更多自主性,教师给出科学应对,能帮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强化认知。

四、优化项目式学习组织,突出活动实用性

项目式学习程序启动后,教师需要跟进指导和组织,为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做好准备。首先是科学组织学生学习团队。让学生自由组合能够有效提升活动的和谐性,为后面的研究实践做好铺垫。其次是技术支持。教师针对学生项目式学习实践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确保学生学习活动顺利推进。再次是对接意识渗透。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项目式学习时,要对接生活和其他学科,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最后是应用实践。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实践性学习,促使学生尽快掌握学科技能。总之,教师可通过优化项目式学习组织,突出活动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油菜花开了》一课时,教师拿出一些油菜花,要求学生进行解剖实验并分析,找到萼片、雄蕊、雌蕊等不同组成部分,利用放大镜展开相关观察。学生自发组成合作小组,对这些油菜花进行解剖实验,归纳出观察结论,并在班级内进行推介。为了让学生形成系统性认知,教师鼓励学生画出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顺序图。学生大多没有具体的观察经历,只能够进行推测。在展示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对应展示,给学生提供对比参考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观察,使学生对油菜生长过程有了全新理解。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个性思考,对油菜生长情况进行大胆猜测。有学生介绍:“我们家附近就种植有大片的油菜。初春时节,油菜便开始开花了。远看油菜花,就是黄色的花海。近处观看,油菜花花瓣如宣纸,一般分为4枚,呈现十字形,一串串的花朵连成一簇簇,真是非常的壮观。每年三四月间,花朵便会陆续开放。……”教师对学生介绍的情况进行归结,结合图片进行验证。

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解剖实验任务,而且以项目式任务形式展示,为学生提供了直接体验的机会。从学生实践操作过程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是比较有创意的。特别是让学生画出油菜成长草图,给学生提出了学习考验。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推演,其实践训练价值十分丰富。项目式学习没有固定格式,教师通过优化学习组织,突出活动实用性,能够提升教学成效。

五、创新项目式学习实践,强化活动开放性

科学学科本身与学生生活实践有很多相通之处。教师要做好融合处理,引导学生在关联性学习和实践中成长学科认知。实地观察、实物测量、生活调查、实验操作等,都是科学实践与生活融合的重要形式。教师要进行创新设计,凸显活动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

教师对接学生生活展开教学训练设计,以项目式学习任务形式呈现出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成长学科能力。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外利用一切机会展开观察学习,或者是借助信息渠道展开信息搜集,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尽量找一些鲜为人知的植物。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或通过网络信息渠道展开搜集,或请教家人,或是查阅一些教辅材料,找到很多相关材料,并进行整合处理。在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主动介绍,使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起来。有学生介绍了桃子的种子传播方式,因为熟透的桃子味道鲜美,猴子或者人类,会摘桃子来吃,自然将桃子种子带到更远的地方。桃子成熟掉到地上,滚到河水里,也会随波漂流到很远的地方,形成自然迁移。有学生介绍豆子,黄豆成熟后,豆荚会自动爆开,豆子会跳出好远,这样便能够形成散播的效果。还有大家熟知的苍耳,这种植物最特别,其种子上带着很多刺,可以缠绕在人的衣服上,野兔等动物经过时也会将这些种子带到很远的地方,实现散播的效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展示,给学生提供认知展示和内化的机会。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大开眼界,学习到很多未知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信息,这无疑带有很强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

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信息搜集项目式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多种信息搜集渠道,学生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展开信息搜集。从学生对种子远播案例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任务比较看重,信息整合也比较成功。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展开创新设计,体现活动的开放性,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科学学科教学有个性追求,教师在项目式学习机制引入、操作、调度过程中要发挥关键作用。在设计项目式学习内容时突出其多元性,在组织项目式学习时强调其探究性,在推动项目式学习时彰显科学性,在優化项目式学习内容时突出实用性,在创新项目式学习时强化开放性。教师客观科学地设计项目式学习机制,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动力,也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潘伟锋.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以“轮子”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2):55-57.

[2] 唐皓,叶宝妮.在小学科学单元式教学中实施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框架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5):97-100.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应用优势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