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增强作品真实感的三种措施

2023-04-09刘崎岷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真实感党费第一人称

刘崎岷

一部文学作品如果具有了真实感,读者就容易与作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这其实是作品能够深入人心的关键因素。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使读者能够沉浸其中,体会故事中各个人物的情感。《党费》是王愿坚创作的一部革命题材的小说。作者采用多种策略,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下面,笔者就逐一分析。

一、描写典型环境,增强背景的真实感

故事一般发生在特定的地域和时代背景中,与人物的活动、成长等密切相关。离开了典型的环境,人物的言与行往往就难以做到合理,故事也就会缺乏真实感。作家们非常重视环境描写,常常通过在小说中描写典型的环境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在小说《党费》中,王愿坚就描写了典型的环境。

首先,作者描写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呈现了革命斗争的背景,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在小说的开篇,作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34年的秋天。这一年是“闽粤赣边区斗争最艰苦的开始”。当时的斗争形势是:一部分红军主力参加“抗日先遣队”,已经北上了;一部分准备长征的主力已经离开;剩下的小部队则遭到了疯狂“围剿”,被迫上山。这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利于读者走进作品,理解人物的言与行,使整个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例如,在遭到敌人疯狂“围剿”的情况下,军民的生活物资非常紧张,所以主人公用咸菜来交党费便显得合理、可信。

其次,作者描写了特定的场景,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通过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读者能够想象出故事发生的场景,仿佛亲临现场。例如,作者在小说中写道:“可是,现在呢,鸦雀无声,连个火亮儿也没有,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可见,八角坳的环境是阴森恐怖的。“白鬼”那有气无力的嘶喊声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阴森、恐怖,反映了革命斗争形势的紧张。又如,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黃新同志的家。“竹篱子糊了泥搭成的窝棚”,“稻草搭了个地铺”,墙角是“黑糊糊的砂罐子”,“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是“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居住的环境如此简陋,简直不像个家。描写这样典型的环境,进一步展现了黄新同志的生活状况,以环境的恶劣反衬出黄新一心为党而不顾自己的无私与有担当,展现了其为“把红旗再打起来”而敢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如果没有描写这样的环境,主人公的行为就会让人感到费解,读者就难以看到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二、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增强叙事的真实感

在小说《党费》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站在“我”的视角讲述故事,通过“我”的回忆逐步呈现整个故事情节,再现了小说中的人和事,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首先,采用第一人称,使“我”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带领读者回到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使其获得真实的体验。

读者可以跟随“我”一步步走进故事,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思想、感受和心理活动。“我”有过当侦察员的经历。这一经历比较特殊,暗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在故事中,“我”担任联络员,负责联系山下的党组织。“我”到八角坳工作。“我”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我”亲眼见证了黄新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斗争,一心为党。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读者宛若置身其中。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有利于读者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是以“讲述”为主的。“我”讲述故事,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处境,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情人物的遭遇,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

在《党费》中,叙述者“我”并不是冷漠的旁观者。“我”会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我”刚进村子,站在黄新家的门外,听到过去“扩红”时候最流行的歌《送郎当红军》。此时,“我”心生感触:“好久没有听这样的歌子了”,“听到这样的歌子,心里真觉得熨帖”,“这么艰难的日月,群众还想念着红军”。适时表达感受、作出评价,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山下的群众对党的忠心,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作铺垫。又如,在黄新机智地应对“我”的到来时,“我”给出的评价是“别看人家是妇道人家,可着实机灵”。在黄新阻止妞儿吃咸菜后,“我”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我直接表达感受,可以丰富读者的情感体验。

最后,采用第一人称,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情 节。由“我”来讲述故事,就可以避免横生枝节,选择 性地呈现典型的场景,凸显作品的主题。作者从“我” 的有限视角入手,两次写了“我”在黄新家的见闻,略 去了不必要的情节,将初见黄新、再见黄新、黄新掩护 “我”作为描述的重点。这种受限视角有助于读者将 目光聚焦在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身上。

三、描写特殊的物象,增强情境的真实感

描写特殊的物象,往往能增强情境的真实感。在 小说《党费》中,作者不仅描写了典型的环境,而且描 写了特殊的物象,使小说中的画面更加真实。

首先,描写特殊的物象有利于增强读者的代入 感。比如,在小说中,“我”第一次来到黄新的家时,看 到“小窝棚里挤挤巴巴坐着三个人,有两个女的,一个 老头,围着一大篮青菜,头也不抬地在摘菜叶子”。作 者特意描写了“一大篮青菜”,增强了情境的真实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气息。

其次,描写特殊的物象可以将人物的精神更好 地呈现出来。作为党费,腌咸菜是小说《党费》中非 常重要的一个物象,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我”第一次 到黄新家,黄新摸出一块咸萝卜给我吃,反映了当时 生活的艰苦、物资的匮乏;“我”第二次到黄新家,看 到“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破坛子里有 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腌咸 菜的种类不同,颜色也不同,说明这些腌咸菜来自不 同同志的家,是群众准备的物资。作者借助这一物 象展现了普通群众的革命斗争精神。“腌咸菜”这一 物象贯穿了小说的始终,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 物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说《党费》中,作者通过描写典型 的环境、采用第一人称、描写特殊的物象,增强了故事 的真实感,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沉浸于其中,与故 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中学)

猜你喜欢

真实感党费第一人称
真实感——奥尔巴赫人物画笔触下的“团块精神”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费那些事儿
回归真实感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党的女儿
浅议假定情境与表演的真实感
南丰蜜桔造型
第一人称小木屋
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