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感——奥尔巴赫人物画笔触下的“团块精神”

2024-04-09严佳蕙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真实感笔触人物画

摘 要:弗兰克·奥尔巴赫的老师,大卫·邦伯格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团块精神”。大卫·邦伯格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触摸方法来理解“视觉”这一艺术理念。弗兰克·奥尔巴赫深受其影响。利用文献分析及图像分析方法,结合弗兰克·奥尔巴赫人物画作品,分析奥尔巴赫不同时期人物画的笔触特征,探究其笔触下蕴含的真实感及其师承并创新的“团块精神”,并分析奥尔巴赫笔触下的“团块精神”对当代艺术家创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奥尔巴赫;“团块精神”;真实感;笔触;人物画

受到“团块精神”深刻影响的弗兰克·奥尔巴赫,他花费数十年对着几位他所熟悉的模特不知疲倦地进行创作。他的作品饱含生动的真实感,在创作人物画时,他追求触手可及、极具真实的形态。通过全新的方式将“团块精神”融入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他通过持续的笔触勾勒,追求纯粹而深远的艺术效果,逐渐塑造出作品背后艺术家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团块精神”

“团块精神”是大卫·邦伯格受哲学家伯克利的启发而形成的。伯克利认为,物体在通过视网膜投影到瞳孔后,呈现的影像是倒置的。人们经过触觉和其他感官的学习和努力后,才能将视觉经验与物质世界中的物体联系起来。邦伯格通过“团块精神”向学生传达了“眼睛是愚蠢的器官”的观点,主张学生通过触摸的方法理解“视觉”的内涵,注重对事物真实性的描绘,认为“真实”是除技法外最本真的东西。

邦伯格的“团块精神”对奥尔巴赫不同时期的人物画笔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理念强调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注重通过真实的造型表现客观事物的内在特性,以便更好地认知和表达其本质品质。在“团块精神”的引领下,奥尔巴赫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在创作人物画时,他通过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让作品呈现出一种触及感而非单纯的视觉感知。奥尔巴赫通过笔触深入挖掘作品中的对象,精心观察并描绘出其独特气质,并将形象与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不断修改中,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深远的内涵,这种深度让奥尔巴赫的创作灵感得以释放,也让画面中所描绘的事物更显生动活泼,使作品散发出朴实真挚的艺术魅力。

奥尔巴赫以强烈而独特的笔触记录着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人物。他的目的并非仅捕捉事物的外表,而是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创作努力揭示事物最真实的本质。这种创作方式让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生动情感和深远内涵,呈现出艺术作品独特的意蕴。

二、不同时期人物画“团块精神”笔触特征

(一)早期:黏稠厚重,笔法朴拙

1950年到1962年是奥尔巴赫人物画创作的早期阶段。在刚刚接触到“团块精神”这一艺术理念时,他的人物画作显得笨拙。然而,奥尔巴赫笔触上的“拙”更多地表现为朴拙,是一种朴素真实的美。它在精神层面上是指“真”,即真挚情感的表达,纯粹,简单,毫无杂念,率真而為。

奥尔巴赫早期人物画作品形象相对繁复,人物皮肤上堆积着厚重的颜料,笔触也并不简练。然而,这些画作却以生动、活灵活现的方式展现着。1952年创作的《E·O·W 裸体像》,是奥尔巴赫突破性的作品。奥尔巴赫通过变形和夸张来突显模特的特征,使得人物更具个性化。他并未过于追求细节,而是更注重整体感受的真实性。在此之前,奥尔巴赫一直难以捕捉到模特E·O·W最真实的样子。然而,经过多次尝试后,他在某个特殊时刻完全凭直觉进行作画,不再拘泥于模特的合理形象。这幅画作似乎达到了画者心中“真实”的标准。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回归最原始的感受,甚至指出了对E·O·W腿部的变形也包含了真实性的虚构。这种虚构使得画面更贴近生活。在这幅作品中,E·O·W的面部经过主观处理,细节被省略,这让整个画面更为整体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模糊感,吸引人们去思考模特当时的内心状态。

奥尔巴赫早期作品中塑造的模特形象黏稠厚重,充满对模特真实分量的描绘,以及关于自我真实情感的展现。内心的想法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便是奥尔巴赫“团块精神”笔触中所传达的真实情感。

(二)中期:灵动堆积,流动笔触

1962年到1976年为奥尔巴赫人物画创作的中期阶段。这一阶段,他开始大胆尝试不同的笔触,迎来了自己绘画生涯的第二次突破。这次的突破源于他对画风固化的担忧。与早期朴拙笔触不同的是,他开始运用具有流动感的笔触,挤压管状颜料将其直接堆积在画面上。他巧妙地运用了蓝、深红、土黄和白等颜色的组合,创造出了流动笔触的多样变化。邦伯格的“团块精神”强调感知模特的真实形态,注重对外在质量的捕捉,类似于雕塑家对于形态的理解。在奥尔巴赫的画作中,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团块精神”,通过流动感的笔触来表现模特的立体感。这种流动的笔触不仅让画面具备了三维物质空间的感觉,还赋予作品一种如水般流动的生动气息。

在奥尔巴赫的中期作品中,他的笔触呈现出明显的流动感。画面中,被有意挤出的丝带状颜料,增强了人物线条的力量感,这体现了他对“团块精神”的创造性运用。比如在《E·O·W头像Ⅲ》(图1)中,他以线条勾勒人物轮廓,以条状线条的运动路径环绕着人物的轮廓,创造出了一种具有动感的效果。或许在原作品中,人物形象和轮廓可能难以区分,但是将作品转换成黑白色观看时,人物形象便显现出来了。画面中的纯白色延伸至坚硬的木板上,奥尔巴赫用红色点缀人物的头像,深蓝和黑色填充了眼睛的位置,形成强烈的对比。从颜料管直接挤出的土黄色颜料沿着人物轮廓爬行,一方面加强了人物线条的感觉,同时也突显了人物的真实感。他还提到,这样的造型并不是刻意而为,而是由于未能达到自己预期效果而反复堆叠形成的。这种展现方式也反映了作品创作的真实过程。

这一时期奥尔巴赫笔触的运用,是对人物边线、重量以及体积的确定,这是对“团块精神”的又一深度理解。与以往的作品相比,长条状的颜色作为画面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增加了人物体态的灵活性,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三)晚期:气韵生动,大气用笔

1976年之后,是奥尔巴赫人物画创作的晚期阶段。在奥尔巴赫晚期的人物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笔触的处理和运用更加成熟,以往流动的笔触转变成了曲折的线条。在他晚期一系列自画像创作中,粗线条沿着人物的体态切割而过,线条清晰果断,转折处更是毫不犹豫。这种线条处理方式与他晚期自画像素描作品中的笔触相似,这暗示着晚期奥尔巴赫开始将素描与自己的油画创作相融合。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线条感和纹理层次,还赋予了作品更丰富的情感表达。

奥尔巴赫晚期作品有着从厚重到轻薄的显著变化。罗伯特·修斯对其风格变化这样描述:“头型身影,因之不是积少成多而渐成的体块,而是即兴发挥,是生动气韵交集而成。”与早期通过不断加层而形成的厚重不同,现在的厚重不再形成硬块,每一笔涂抹更像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成果,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灵活性和敏捷感。《朱莉娅斜倚头》(图2)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作品右下角留有大量空白,不再像以前那样将颜料堆积于整个画面,所以作品更加轻盈。奥尔巴赫长时间描绘同一模特,导致画家与模特之间建立了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促使奥尔巴赫捕捉到模特所散发的情感。画面在温暖的光线下显得悠闲惬意,他从未试图欺骗观者,始终坚持用夸张大胆的创作手法赋予画面普遍的情感价值,让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晚期奥尔巴赫人物画“团块精神”笔触特征呈现出线性思维方式的逐步渗透,作品气韵生动,不光在笔法上大气多变,也呈现了画家所捕捉到的真情实感。

三、奥尔巴赫“团块精神”的影响

弗兰克·奥尔巴赫通过将自己的情感经历融入人物画作品,呈现出真实的生活情境。他所创造的人物画形式成为一种新的、能够触及的表现形式。他笔下的“团块精神”对当代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当代许多有名的艺术家都在研究学习奥尔巴赫的绘画艺术风格,如尹朝阳、吕山川、段江华等从奥尔巴赫的绘画作品中获得了对画面笔触把控的启示,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绘画之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境界。例如吕山川,其油画作品《科隆》(图3)展现了科隆大教堂和街道上行人的景象,运用颜料的叠加,创造出了引人注目的画面效果。其作品中所展现的笔触厚重而有力,暗沉的色调更加突显出一种压迫感。通过画面中膨胀的“现场感”,作品在视觉上冲击观者,使观者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事件发生现场,呈现出一种深刻的真实性。在某种程度上,吕山川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奥尔巴赫“团块精神”的一定影响。这种对于形象质感和触感的强调,以及对物象表现中笔触厚重、力度鲜明的追求,反映了奥尔巴赫所倡导的探索物象本质和真实性的观念。

奥尔巴赫“团块精神”不仅在艺术表达上有着独特魅力,更在当代艺术舞台上产生着深远影响,为艺术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四、结语

奥尔巴赫在其人物画创作中并未脱离客观的现实物象,而是赋予这些物象一种精神上的处理,将自然的描绘赋予主观的内涵,将个人情感融入艺术的符号形式中。可以说,奥尔巴赫的创作成就不仅在于其绘画材料和技巧上的创新,更体现在他作品所传达的“团块精神”之中。他的艺术作品实现了他自身的人生价值,也为当代艺术创作带来了独特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兰珀特.质朴的真实[M].马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修斯.弗蘭克·奥尔巴赫:素描大师的成长[M].王天兵,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韩晓建.对弗兰克·奥尔巴赫绘画元素初探[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6.

[4]李陈锦绣.论弗兰克·奥尔巴赫作品中的内在逻辑和精神表达[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22.

[5]沙永年.弗兰克·奥尔巴赫绘画形式语言探析[J].艺术家,2020(9):27-28.

作者简介:

严佳蕙,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

猜你喜欢

真实感笔触人物画
艺术之春
拥挤豆豆林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回归真实感
梵高:笔触与激情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细推物理重体验 表现人物贵专精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