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6 团体辅导活动:高中学校主题班会的新形式

2023-04-08舒鑫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高中学校主题班会

舒鑫

【摘 要】目前,高中学校主题班会课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缺乏个体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内心需求、趣味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文章旨在探索团体辅导活动与主题班会结合的可行性、团体辅导常用技术在主题班会中的运用以及以团体辅导活动为形式的主题班会的特点和要点。倡导以团体辅导活动为载体,创新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综合素质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中学校 主题班会 团体辅导活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0-86-03

主题班会是学校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部分高中学校的主题班会以传统形式为主,存在着学生主体性缺失、个体情感体验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急需进行方式与内容上的革新。在高中学校开展以团体辅导活动为主的主题班会,是高中思想教育和班级建设的创新性尝试,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培养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主题班会存在的不足

在高中阶段,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不断发展,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认知和行为容易出现起伏和波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心理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增强、开放性和闭锁性共存、反抗性和依赖性并存等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注,不喜欢父母和教师一味通过说教来传授知识,更喜欢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获取知识并习得技能。主题班会课总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道德教育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将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内化学到的知识。学习理解应包括体验、观察、总结、运用四个阶段,但是一些班主任较少关注学生的体验与知识运用。在班会课上,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成长,难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此外,一些高中生存在过度关注个人成绩、集体荣誉感缺乏的问题。一成不变的课堂形式无法关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难以实现促进班级建设和管理的目标。团体辅导的应用不仅能够强化高中学校班级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德育功能,而且能通过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来带动班级整体的共同发展。因此,不断更新高中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探索高中学校主题班会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具有现实意义。

二、团体辅导活动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

团体辅导是心理学中团体心理咨询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团体的环境中,团体领导者引导团体成员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活动。通过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进行观察、交流、学习,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悦纳自我,发展出更好的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团体辅导主张以人为本,团体带领者通过表达理解、尊重、无条件接纳等态度来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团体辅导活动形式的主题班会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更像是一个引领者而非主导者和教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活动,并通过团体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协作完成相关活动任务,在师生和生生的良性互动中达到教育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丰富有趣

以团体辅导为形式的主题班会围绕不同的教育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有趣的热身游戏和主体活动、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心理情景剧和角色扮演、促进思维发展的“头脑风暴”活动等,借助图片、视频、实物等工具,注重活动与主题的适宜性和创新性,例如采用小组辩论、成果汇报、经验介绍等不同的形式加以呈现。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时事热点等,创新主题班会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运用各种各样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类感觉通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促进认知、情绪、意志的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团体辅导活动形式的主题班会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活动内容丰富有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总结。

(三)人际氛围温暖安全

人本主义治疗理论注重团体领导者的人格特质而非具体的指导技术[2],通过表达接納、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态度,与团体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良好的人际氛围中促进团体成员发生重要改变。如果团体为成员提供充满理解和关怀的情境,有利于个体克服障碍,使自身行为发生好的变化,解决存在问题和弥补不足,从而帮助个体获得自我发展的掌控感,作出自己的选择、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团体辅导活动形式的主题班会氛围温暖、安全、轻松。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了解他人,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全面认识自我并在反思中进步。此外,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互动,有利于提高归属感及班级凝聚力,促进集体的良性发展。

(四)在体验中获得感悟

团体辅导活动形式的主题班会通过情境设置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用心感受,沉浸式获得知识和技能,包括感受和体验、观察和思考、总结和反思、在实际中运用等程序,契合素养生成的路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体验和感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总结和反思构建价值观,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团体中小组的气氛和凝聚力更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对于知识和技能等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透彻。此外,团体辅导活动创设的情境大多与生活实际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学习和感悟到的知识,也能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突发状况。

三、团体辅导活动与主题班会结合的可行性

团体辅导活动在集体的环境中引导团体成员探索和发展自我,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进行觉察和反思,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和了解,发展出更好的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主题班会则是在集体的环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提升、分享,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观察和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主题班会是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团体辅导活动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因此,心理辅导和主题班会二者可以相互结合。目前,已有学者将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技术贯穿于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3]

四、团体辅导常用技术在主题班会中的运用

(一)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一种技能,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在学生分享和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去傾听学生的表达,了解不同的学生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传递的信息,同时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对学生的关注,例如偶尔点头、微笑或使用其他面部表情、用手势鼓励对方继续说等。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涉及评价和判断,通过表达积极的关注和无条件接纳,让学生能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释放自我,自由探索。当不确定学生表达的意思时,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开放式提问或鼓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表达和有效沟通。

(二)及时反馈

完整的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包括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以及对对方的想法作出反馈。及时反馈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会让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更加积极,也能让学生更快地发现和反思自己的问题,从而收获成长。及时对学生的分享和交流作出回应,特别是在学生作了较长的表达后,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话语进行重述或总结,从而表达对学生的积极关注和对问题的了解,也可使之后的活动聚焦于问题的核心。如果教师没有听清楚或不知道学生表达的意思,可以及时说出来。

(三)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作为沟通的一种方式,指的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分享想法和表达情感,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是一个允许他人靠近“真实自我”的过程。[4]自我表露是推动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适当的自我表露能够帮助他人认识自己,也能够让人获得一种宣泄感,缓解压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时,可以适当进行自我表露,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露。例如在学生谈及困难和困惑时,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或是引导其他学生分享类似经历,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从他人的经验中收获感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更好地发展自我和人际关系。

五、团体辅导活动与主题班会结合的要点

(一)注重情境的导入

团体心理辅导注重营造温暖、安全、自由的氛围,通常会采用团体小组活动来帮助成员增进对彼此的认识,因此重视情境的导入和活动的设置。在团体建立的初期,会通过“转圈圈”“丢手绢”等游戏来帮助成员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团体。在开展团体辅导形式的主题班会时,教师应注意设置相关的破冰游戏来营造轻松的氛围,初步了解小组的学生。此外,也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故事等进行导入。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都应与班会课的主题有关联,与班会课的内容保持一致,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班会的内容。

(二)注重活动的设置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和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高中生处于青年期的中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同一性如果出现危机,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在开展团体辅导形式的主题班会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活动的设置须适应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根据班会的不同主题,采用辩论、成果汇报、经验介绍、故事会等多种形式,借助图片、视频、实物等,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也可以适当打破空间限制,拓展活动空间,走出教室,到户外开展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团体辅导活动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例如对高一学生开展环境适应、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等为主题的团体活动,对高二学生开展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异性相处等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对高三学生开展考前压力调节、价值观树立、情绪管理等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

(三)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在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形式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说教类、理论类内容的呈现,避免灌输、讲授等模式对活动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进行引导。活动的开展推进应让学生自行完成或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可安排不同的学生负责小组活动的主持,优化学生的社交体验,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成长环境、教育背景、性格特征、思维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发挥朋辈作用,促进学生拓宽认知,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四)关注个体的分享与反思

“勤于反思”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素养之一。[5]因此在团体辅导中,学生积极反思后进行分享与交流的环节至关重要。允许学生在分享交流环节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悟,教师充分表达理解与接纳。在学生表达疑问和困惑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回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借助自己或他人的力量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同伴互助、求助教师或家人等方式尝试为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此外,教师在分享与交流的环节中应注重问题的设置要和生活实际相关,这样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活动过程,将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谢钢,沈雪妹,周杏林,等.浅析团体心理辅导中指导者角色功能的发挥[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84-286.

[2]吴玲,刘志宏.论团体心理咨询领导者的必备条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1):1-3.

[3]宁明鸣.疫情下的初中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J].中学教学参考,2021(18):89-90.

[4]张靓,李筱平.关于个体问交流中“自我表露”的中日比较:以初次见面为中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143-144.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猜你喜欢

高中学校主题班会
开展高中生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探讨
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知识经济下高中学校管理制度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在主题班会中的创新应用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巧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
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