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实效性研究

2023-04-08王国花袁文兴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留守儿童乡村振兴

王国花 袁文兴

【摘 要】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实施情况,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甘肃陇南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后服务进行调查,归纳总结出课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缺乏、资金匮乏、教师积极性不高、内容过于模式化、监管评价体系缺位和社会公共服务缺失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 留守儿童 课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0-01-0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使用“课后服务”这一名称之前,政府公文、学界、社会等对这类服务有很多不同称谓,如课外看护、课外活动、课后托管等。[1]国外发达国家课后服务体系在长期的探索和改革创新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发达国家普遍把儿童托管等课后服务纳入公益事业,逐步打造出适合自己的课后服务特色。美国课后托管又称“放学后计划”,旨在为那些有特殊原因无法得到应有照顾的学龄儿童提供看护和管理,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尊重儿童的意愿和兴趣,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发展儿童的学习潜能,增强儿童的社交技能,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地成长。英国课后服务较为完善,体现了服务体系形式丰富化和灵活性。课后服务主要由专职人员承担,以儿童为中心,集教育和照料于一体,充分满足儿童及家庭的个性化需要,从而给儿童提供了一个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良性环境和条件。关于课后服务的价值方面,斯皮尔伯格认为课后托管课程的设置应当给儿童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通过分享式合作等方式进行授课,能让儿童更好地接受知识,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儿童各种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2]

我国的课后服务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阶段。《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指出:“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意见》中明确规定“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课后服务的定位、价值及存在的问题。部分发达地区已经逐步形成比较成熟且适合本地区的课后服务体系,但针对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实证研究较少。从教育公平理论视角出发,可以看到课后服务是现阶段义务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补充部分,政府、学校应当考虑在课后服务过程中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在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农村家长对课后服务有着特殊的需求。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课后服务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资金短缺、保障不足等情况。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是我国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如何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推进课后服务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及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实现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发展现状、发展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凸显出乡村学校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乡土性、独特性和地方性等特点,积极探寻一条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特色化课后服务的发展路径。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结合自编问卷、访谈和实地调研。自编问卷结合陇南地区课后服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课后服务态度、课后服务内容安排、课后服务成效、课后服务评价与建议等维度,共25个题项,包括教师问卷、留守儿童家长问卷和留守儿童问卷三个部分。问卷题目内容主要分为基本信息情况和课后服务情况两个部分。三个问卷考察的侧重点不同,教师问卷侧重于对课后服务态度、内容安排和认知方面,家长和留守儿童问卷侧重于课后服务满意度和课后服务诉求方面。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问卷样本主要选取陇南地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小学,共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96.00%。发放留守儿童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回收率为96.67%。发放留守儿童家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为95.00%。访谈样本主要选取代表性对象,共20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校领导、普通教师、留守儿童、家长、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课后服务内容安排

表1展示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开设课后服务的内容。从课后服务类型可以看出,服务类型呈多元化,除了辅导作业、文化课讲授、自主阅读,其他课后服务主要以社团的形式展开。其中,体育类包括田径、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武术操、跆拳道等。文艺类包括舞蹈、绘画、书法、五子棋、象棋、口才与主持、国学经典诵读等。科普类包括科学实验、机器人等。手工类包括剪纸、捏橡皮泥、拼积木等。拓展训练主要有沟通项目(“盲人走路”“数字传递”“孤岛求生”“信任百步行”等)、破冰项目(“大树与松鼠”“我是记者”“猜猜我是谁”等)、团队协作项目(坐地起身、快速传球、信任背椅、袋鼠跳等)。有40.39%的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开设的服务内容主要是辅导作业。有36.95%的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开设的服务内容是学科课程讲授?虽然学校开设的课后服务类型较多,但是相较于辅导作业、文艺类、体育类、手工类,科普类、自主阅读,拓展训练所占的比重较小,拓展训练又是最缺乏的。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缺乏有力的辅导与监管措施,基本上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帮助,故有65.80%的家长倾向于选择的课后服务内容是辅导作业和文化课讲授。男生和女生在课后服务内容的选择上有显著的差别,男生倾向于选择体育类、科普类和手工类,女生倾向于选择自主阅读和文艺类。

(二)留守兒童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本学期选择课后服务的学生群体中表示“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留守儿童占总人数的42.60%,另外有35.70%的留守儿童参与课后服务的满意程度一般,8.80%和3.60%的留守儿童选择了“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家长群体中表示“十分满意”的占42.10%,表示“不满意”的占2.00%。从总体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对学校内开展的社团活动非常感兴趣,而较大比例的家长对学校开展的作业辅导和文化课讲授感到满意。

(三)留守儿童参与课后服务效果

表2为留守儿童参与课后服务效果,从中可以看出,认为课后服务增加了学习负担和认为参加课后服务后自己变化不大的留守儿童较少,分别只占13.30%和14.29%;有31.03%的留守儿童认为参加课后服务后作业能够按时完成,提高了学习成绩;有36.45%的留守儿童认为参加课后服务培养了兴趣爱好,并且增长了一项技能;有33.2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从参与了体育类社团活动,感觉增强了体质;有21.18%的留守儿童认为参加了拓展训练后,增强了心理素质,性格变得更加活泼开朗,自信心得到提升,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有25.37%的留守儿童认为参与手工类课后服务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有22.66%的留守儿童认为通过自主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激发了阅读兴趣;而有14.29%的留守儿童认为参加课后服务后自己的变化不大。说明大部分受访的留守儿童都从课后服务中得到了锻炼。

(四)课后服务资金(家长课后服务收费态度)

在题项对“当前课后服务收取基础费用”的态度调查中,仅有14.20%的家长完全赞同课后服务收取一定的基础费用,有15.70%的家长持赞同态度,有53.10%的家长不太赞同或不赞同课后服务收取一定的基础费用。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长不太同意收取费用,主要原因有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认为该费用应由教育部门承担以及部分留守儿童家长缺乏对孩子教育投资的理念。

(五)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认为课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积极性不高、内容过于模式化、监管评价体系缺位、社会公共服务缺失、其他。

三、讨论和建议

(一)优化课后服务教育资源

根据调查,乡村学校尤其是村小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在推行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比较凸显,成为制约乡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瓶颈。教育资源匮乏主要表现为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课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教师工作负担加重,教师压力的增大、对经费补贴的不满意和教育资源的匮乏都有可能挫伤教师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对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双减”政策指出:“省级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乡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留守儿童家庭收入不高,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应有效评估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支出状况,制定乡村学校财政补贴政策,坚持公益普惠导向,采用政府财政补贴、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补足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满足开展优质课后服务的资金需求。

学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参加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课后服务的质量。根据调查,乡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故教育部门或学校“应通过完善激励方案、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组织专项培训三方面提升教师积极性”[3]。此外,有关部门应通过协调青少年活动中心、遴选并推荐优质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托大学生志愿者进入中小学校协助等方式开展课后服务,补充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丰富的个性化课程,满足留守儿童的发展需要。还可以通过远程直播、线上互动等方式,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参与乡村薄弱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线上特色课程和活动,推动城乡优质课后服务资源共享。

(二)优化监管评价体系

根据调查,课后服务监管评价体系缺位也是影响课后服務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具体可操作的监管机制对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严格监督,对于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课后服务督导评估,吸纳家长、学生、教师和第三方机构一起组成质量监管组织,根据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内容、形式的需求和满意度,制订一个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准入、过程、结果评估。其次,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当中,建立课后服务评优选先奖励机制,通过阶段性定期考核和学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课后服务情况进行动态评估,进而对存在的不足方面进行适时引导和改善,从而加强课后服务规范化。最后,对引入的第三方机构课后托管服务应制订科学考评方法,以学生、家长、学校多元主体进行考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总之,通过优化课后服务监管评价体系,可以相对客观地对校内课后服务的质量、问题及整改等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督促服务机构及时调整和改进,通过学期评优活动,以优促优,进而推动校内课后服务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三)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原则上要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植高尚情操、发展个性特长、拓展综合能力、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深度融合校园内外各类资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后服务,提倡对个别学习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服务,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根据学校、地方现有条件资源,设计出具有学校区域化特色的课后服务教育内容。学校可以分时段进行课后服务:第一时段,对学科作业进行辅导和答疑,尤其关注对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的辅导。第二时段,以社团方式推进落实,开设体育、文艺、科普、手工。拓展训练和团队协作项目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另外,农村比城市更亲近乡土和自然,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应挖掘乡土文化的课后服务资源,发挥农村优势,统筹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促进留守儿童课后服务的本土性和特色化。例如在劳动教育中加入农业生产和技术教学,实地取材制作美术作品等,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加了解、热爱家乡。学校可以整合本区域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唱红歌,颂党恩”“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等系列革命传统主题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激励学生砥砺前行。还可以把退休教师、乡村能人、手艺人、非遗传承人,以及具有资质与特长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请进课堂,让更多主体参与到课后服务中。

(四)构建家校社协同的课后服务体系,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课后服务要真正落地,离不开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帮助留守儿童适应新政策下的教育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学校应构建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力求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首先,以“学校教育重素养、家庭教育重品德、社会教育重修养”的原则构建协同育人目标体系。其次,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学校应本着“五育并举,融合推进”的课程理念,将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实践课程、家校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最后,构建协同育人队伍体系。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开办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心育讲堂等研修阵地,基于问题、围绕主题开展研修,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策略支持。在协同育人中,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和赋能者的作用,而不应是发号施令者、越俎代庖者。

【参考文献】

[1]卢长春.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固始县F校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20:6.

[2]张文文.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多元化发展研究:以蒙阴县富民小学为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12.

[3]赵吉祥.乡镇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临沂市Y县五所小学为例[D].烟台:鲁东大学,2020:50.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留守儿童乡村振兴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