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3-04-06宁方景

大学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商务英语课程思政

[摘 要]文章聚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把“产出导向法”(POA)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在商务英语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基于POA理念,重新整合教学材料,在“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充分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产出导向法;商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1-0104-05

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及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都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要求。关于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论文数量近两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大学外语课程思政需要“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1]。

基于“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刚入校的大学新生,教学目标是提高他们的商务英语水平。产出导向法以单元为教学单位,以产出任务的完成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由“驱动—促成—评价”循环链构成。POA强调教师在每个环节中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POA教学研究者们大多聚焦“驱动—促成—评价”教学环节[2-3]或教材编写[4]。把POA应用于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相关文献较少,且多着力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如POA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影响[5]。

目前课程思政的概念已经厘清,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较多误区,例如教学中刻意绕开所谓“敏感区域”、无规划内容“乱入”,等等。关于如何进行外语课程思政,有文献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6]。但是如何在外语学习和教学这个动态复杂系统中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這一实践性问题目前尚无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更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基于POA理念,探索在商务英语单元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具体为在“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充分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一、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教学实施对象以及课程成绩评定标准

北京市某高校的47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教学研究,其中包括来自会计学院和社会与心理学院的4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和1名大学英语教师。研究选择在3月份进行,因为此时这些大一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流程,对于课堂参与模式也有了基本了解,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教师教龄为20年,教学经验丰富。该高校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测试成绩实行分级教学,成绩位于前80%的学生分入发展班,后20%的学生分入基础班。发展班的学生入学英语测试成绩差距较大,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参差不齐。参与本研究的46名学生来自发展班。该高校以金融财经类专业为主,所以商务英语课程的选课人数居高不下。本研究仅选取其中的一个商务英语教学班进行。本课程成绩评定主要为过程性评价和考试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占比较高(40%~50%),其中课堂表现评价(占过程性评价的40%)和作业评价(占过程性评价的40%)均融入思政元素,并实行量化制,即每次主动回答教师问题记1分,每次主动进行口语展示(1分钟以上)记2分,每次小组展示后提问记1~2分(根据问题质量决定分数),每次小组展示后回答现场问题记2~4分(根据回答质量决定分数)。平时作业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两种方式。

(二)教学方案

笔者基于POA理念,设计了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见表1),单元主题为公司福利。本单元的产出任务如下: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你拿到了两个工作offer(录取通知),请选其中一个并阐述理由。根据POA理念,产出任务应该围绕“用”展开,“学”不再是目的,而是变成一种手段,一种用来完成产出任务的手段。产出任务应该向学生呈现他们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交际场景。虽然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场景,但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场景存在的真实可能性。产出任务要求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完成,要求每人进行3分钟展示,分小组进行。

(三)教学流程设计总体思路

教学流程设计总体思路为“驱动—促成—评价”。第一步,在总体驱动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产出任务的场景四要素(目的、话题、受众和场合),让学生理解完成产出任务的必要性,然后解释产出任务的具体要求,其中涵盖交际功能和语言项目两个方面,让学生进行产出任务的尝试。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和教师了解完成任务有何种困难。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源,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学提供更精准的方向指引。总体驱动阶段要注意的是,不用向学生特别提及或特别解释思政育人隐性产出任务,注重思政育人的“润物细无声”。产出任务中,来自H的offer是为完成思政教育目标而设,但是这不需要说明和解释。第二步,在促成阶段,教师把大的产出任务分解为逻辑上相互联系的若干微活动,每个微活动的完成都包含一个“驱动—促成—评价”的循环。第三步,在若干微活动完成后,进入总体评价阶段。评价关注整个产出任务目标的达成度,师生合作对整个产出任务进行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进行评价时既要注意学生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要注意有意识地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价值导向问题,并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补救教学。

(四)教学流程实施

本单元核心语言教学内容为“Company benefits and incentives”,思政教育重点有三个:第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二是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第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学材料、交际场景、教学目标互动协同,“驱动—促成—评价” 循环中的每个环节既围绕显性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表达形式和话语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也紧紧围绕思政教育相关隐性产出任务进行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驱动

POA的驱动环节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显著差别。将驱动置于新单元的开始阶段,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产出任务并尝试完成之后产生一种“饥饿状态”[7],从而产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本单元驱动任务严格根据POA理念,向学生呈现他们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交际场景。虽然学生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场景,但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场景存在的真实可能性。本单元驱动场景设计为“As a senior college student, you have been seeking a job for a long time. You've got two offers: one is from H, the other is from X. You're considering how to choose between the two offers. You are discussing with your roommates.”。这个产出活动是将来可能发生的、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场景化产出活动,话题是讨论如何选择工作,目的是选择一个自己中意的工作,身份是大四毕业生,场合是宿舍。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四个场景要素完整,话题和目的明确,身份适当而且分明,设计的产出任务具有明显的交际价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产出任务。驱动环节大约需要半个课时。

在学生初始尝试完成产出任务的过程中,7人用到money、salary,1人用到wage,4人用到work time、workload、pressure,3人用到distance,3人用到environment,2人用到promote,1人用到welfare。可以看到,学生没有用到benefits、 perks、incentives等核心词汇。学生所用句型多为“I think... is important.”等,句子结构单一。学生初始尝试完成产出任务突出呈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逻辑不够清晰,思路较为混乱;二是语言较为贫乏,句型较为单一。导致这两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乏話题相关内容知识储备;二是缺乏词汇及语言结构知识储备。学生在尝试后发现自己并不能有效地进行阐述和分析,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渴望:X和H公司到底是怎么样的?它们的福利待遇和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该如何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促成

本单元促成活动除了遵循POA促成环节教学流程(内容促成、语言促成和结构促成),还主要考虑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增加思政育人促成。内容促成、语言促成、结构促成和思政育人促成四者互相融合,不可割裂而论。

任务1:内容促成

在尝试产出任务以后,教师开始帮助学生厘清相关核心词汇,如benefits、perks、incentives,然后用两个半课时进行阅读文章促成活动,一个半课时进行听力材料促成活动。阅读材料“Is Working for X Too Good to Be True?”、H: Leadership, Culture and Connectivity一书节选以及听力材料“Company Benefits and Incentives”“Fantastic Ideas to Motivate Your Employees”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素材和信息来源,比较阅读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开启思辨阅读,并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录音材料中的一篇材料源于教材,内容为不同的工作人员谈公司待遇,另一篇补充听力材料内容为介绍不同的公司为激发员工积极性所采取的各种激励措施。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旨在为学生提供语言素材和信息来源,启发学生进行思辨。学习和讨论阅读文章内容以及录音材料以后,小组基本明确了产出任务的思路和内容,并进行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内容促成的教学体现了POA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学生在产出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资料,搜寻有助于完成产出任务的信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

任务2:语言促成

POA理论认为,单词、短语、语法等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为语言促成对象,语言促成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与产出任务紧密相关且表意功能强的语言形式,POA教学的重点就是目标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语言促成可以有多种路径,“辨识理解—按要求产出—开放性产出”[2]是其中比较循序渐进的路径:从关键词的词义开始,通过连线任务(matching)加深对词义的理解,然后结合文章进行更进一步的、强化关键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设计采访任务,让学生更加熟悉相关词汇和句型,通过词汇练习、回答问题以及讨论辩论等形式,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语言表达信心,实现语言产出进阶和迭代。

任务3:结构促成

为了促进学生模仿和提取话语结构,教师应该提供难度较小的两段音频材料,其中的口语表达句型较为简单,方便学生拿来就用。对于有较高层次语言输出意愿的学生而言,两篇阅读文章所提供的较复杂和正式的话语结构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也符合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要求的教学设计理念。

任务4:思政育人促成

思政育人促成隐含在内容促成、语言促成以及结构促成中。本单元的思政育人目标是引导学生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将职业前景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素质。

经过接近4个课时的有效促成活动,学生小组已经基本明确了产出任务的思路和内容,接着进行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开始进入下一步的评价环节。

3.评价

评价采取教师即时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单元的评价环节主要采取学生互评的形式。教师即时评价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互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小组展示,听众记录关键词并准备问题;第二步是现场提问和作答;第三步是量化评分。在这个阶段,学生不是单纯的演讲者或听众,而是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展示的学生在展示完毕后,需要现场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的学生记录重要内容和关键词语,准备提问并在最后进行评价。为了实现评价可测量,笔者做出如下规定:在提问环节,学生每提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有建设性的问题,平时成绩加3分;笔记内容详略得当、评论中肯者平时成绩加2分。

(五)数据来源与收集

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日记、学生学习反思日记和访谈来收集数据。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日记,对课堂整体气氛、学生表现进行文字描述,记录学生参与度、学生表现,详细计算课堂上学生参与产出的总时间、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人数等观察数据,分析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协同性;通过访谈和学习反思日记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以及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采用语料库量化分析,提取高频关键词。

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学习反思日记,发现学生在基于POA理念的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单元教学各个环节中参与意愿较强,课堂气氛活跃,产出任务完成质量较高。学生的学习反思日记和访谈反馈积极、正面。下面从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课堂交流意愿、产出任务完成质量以及职业选择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英语学习观念

从学生的学习反思日记来看,“会用”这个词出现了32次,而这正是POA的主旨所在,“学用一体化”得以实现,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不再分离,而是实现有机结合。下面是从学生学习反思日记中摘录的句子:

S1:原来公司福利有这么多的分类,我会用这些专业词汇了。

S2:以前我用英语表达这些内容不够准确,现在我会用准确的词汇进行表达了。

S3:要表述公司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激励员工,我现在会用这些句型结构了。

(二)课堂交流意愿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发言意愿明显增强。自愿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人数达到33名。学生的学习反思日记和访谈中也多是积极的反馈,例如:

S4:没有想到,商务英语课堂可以这么有趣。

S5:时间过得真快,与同学们进行观点的碰撞特别开心。

在学生的学习反思日记和访谈中,“有趣”“开心”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为15 次。这说明学生的交流意愿大大增强。

(三)产出任务完成质量

从本班5个小组上交的报告来看,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及结构,都有了大幅度的质量提升。无论是展示小组的报告还是只提交文稿的小组的报告,都反映出学生对公司福利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有了明确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准确而恰当的英文词汇进行表达,在语言结构方面能够学以致用,熟练掌握因果表达所需要的英文句型结构和篇章结构。产出任务完成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职业选择

在访谈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H公司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启地。没有选择H公司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感觉自己过不了试用期才放弃了这个选择。通过对关于H公司的阅读文章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H公司企业文化及福利待遇的了解,并增强了作为民族企业员工的自豪感,自觉把个人职业规划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了基于POA理念进行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以POA理念为指导,可以打破课堂沉默状态,使课堂焕发生机活力,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交流意愿明显增强;通过补充教学资源、重塑课程内容,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单元产出任务完成质量大大提高;通过把思政元素融入POA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将职业选择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本单元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教学活动最开始的有效驱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继而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材料进行有效促成,这才有了最终的积极评价。基于POA理念的商务英语课程思政课堂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更能有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本研究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把POA理念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有助于达成显性的教学目标,而且對思政育人隐性目标的达成也十分有助益,能够实现大学外语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是,本研究只是将POA理念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在数据收集和样本选取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以考虑增加样本数量、扩大数据收集渠道、改进数据分析方法,以得出更加科学的研究结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18(2):47-52.

[2] 邱琳. “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3):386-396.

[3] 孙曙光.“师生合作评价”课堂反思性实践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3):397-406.

[4] 常小玲.“产出导向法”的教材编写研究[J].现代外语,2017,40(3) : 359-368.

[5] 赵丹.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综合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 英语广场,2018(8):138-139.

[6] 盛群力.核心素养落地呼唤“新课型”:兼论教策略越教越聪明[J]. 中国电化教育,2023(2):29-39.

[7]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4):547-558.

[责任编辑:周侯辰]

[收稿时间]2023-06-10

[基金项目]中央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 2022 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商务英语POA教学设计与实施”(2022XYJG70)。

[作者简介]宁方景(1979—),女,山东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商务英语课程思政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