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探究

2023-04-06潘明洁

参花(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馆员人文

◎潘明洁

数字人文的兴起与发展,为人文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引发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变化。本文探究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服务职能,发挥其作用,融入于数字人文研究之中,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普及、成果传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一、数字人文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与影响不断向各个学科延伸。数字技术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与人文学科交叉,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解决人文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方法与路径,开辟新型研究模式,在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的基础上,跨学科融合而成的新型研究领域——数字人文。简而言之,数字人文就是把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入语言文字学、文学、历史学、哲学、音乐、艺术、电影、新闻传播等人文学科的研究中,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将人文资料转化为可智能处理的自由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信息。人文学科资源通过智能信息化搜索、统计、分类、分析,实现人文学科知识的创新,重构知识脉络,凸显人文学科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二、面对数字人文高校图书馆的转型

数字人文是实践学科,“开放、合作、连接、多元”是数字人文的核心价值。整理和保存人文资料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二者在理念与实践,以及信息、计算机相关技术领域都密切相关,协同发展关系也随着实践应用越发明确。高校图书馆依据自身特色与发展方向,逐渐融入数字人文研究,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职能,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一)图书馆作用转型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知识储存、传播和教育普及的重要场所。在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与科研服务中心的地位需要加强与深化,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和数字人文成果传播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从图书馆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高校图书馆已不限于传统保存文献的主要功能,而是紧紧围绕信息素养教育、文化信息传递等业务,以知识整合和重组为手段,推动人文资源数字仓储的整合、开发、推广、利用,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数字人文传播,积极发挥图书馆的知识传播能力和教育普及功能。数字人文下的高校图书馆更应重视成果传播和知识普及的转变。

(二)图书馆服务转型

数字人文加速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发展,让人文学科利用智能化手段,使得研究对象数字化,赋予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新的内涵。数字人文的兴起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图书馆通过对知识服务资源进行智能化处理,完成分类、组合,形成资源单元,从而构建有序的知识服务体系,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关联化。这有利于人文学者对研究项目的定量、定向分析,了解归纳总结规律,并预测发展趋势。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强化图书馆在知识传播利用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图书馆馆员的转型

数字人文为人文学科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也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可以根据现有人员的能力选择部分具有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资质的馆员开展培训,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字人文研讨、探询数字人文项目的机会。循序渐进、不断深入,试图使他们在已有的数据采集、整理、组织的专业优势上,转变成既了解人文学科领域相关知识,又能掌握数据处理、知识组织、文本知识挖掘等技术运用的数字人文馆员。

三、数字人文带给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机遇

(一)发挥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手段也不断改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需要在数字人文的发展浪潮中寻找新的亮点,而图书馆资源的组织、信息服务与知识传递等方面的优势,正是数字人文所需要的。知识服务在原有的学科服务、集成化服务、数据分析等基础上,融入数字人文研究,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学科研究、知识普及、成果传播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数字人文研究成果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发挥图书馆知识服务职能价值

从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看,图书馆承担着人类文化保存的职能,知识服务一直都发挥着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在推动科技创新应用、提供多元知识文化服务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催生了数字人文,在数字人文这一新生领域,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得以充分拓展与创新。在理念、技术、资金、政策的顶层设计下,跨学科、跨领域的交互式知识服务模式,能够使图书馆知识服务最大化地融入数字人文中。

(三)优化知识服务资源构建

高校图书馆依托数字科技丰富了馆藏资源,为资源增添了智能化特点,奠定了图书馆为数字人文提供知识服务的稳固基础。针对数字人文研究的独特性需求,图书馆面向数字人文的研究体系,不只满足于知识服务资源的数字化,还不断完善知识服务资源的数据化与关联性。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数字人文研究的实际需求,通过知识服务对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统一与共享,满足个性化知识服务需求,快速准确地提供文献资源检索路径,创建灵活多样化的知识服务体系。在提供知识服务过程中,对资源进行智能化处理,寻找有价值的资源服务单元,给予分类组合,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识别知识服务中资源的关联性,为数字人文探究资源内在关联,发掘规律问题提供了可能。

四、数字人文背景下的知识服务作用与实现要素

(一)作用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角色决定了数字人文的实践内容。数字人文的实现是一个研究过程,从图书馆开展的知识服务实践活动来看,知识服务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人文研究过程,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知识服务作为辅助者,存在于数字人文研究的外围,支持辅助数字人文相关研究,维持着一种被动服务状态。二是知识服务作为合作者,参与到数字人文研究当中,成为数字人文研究的合作伙伴,积极参与数字人文项目构想、可行性探讨与组织建设方案,发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

(二)实现要素

在人文研究过程中对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组织、保存、传播等,是高校图书馆传统职能的数字化延伸,实现数字人文的知识服务要素如下。

1.资源

馆藏资源是为数字人文提供知识服务的基础,也是图书馆知识服务参与数字人文的先决条件。数字人文的实践离不开图书馆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资源通过数字化或其他形式的知识服务传递,为人文研究提供支撑。

2.技术

技术是实现知识服务于数字人文的核心。文本挖掘技术、可视化数据、关联数据等是数字研究的手段,图书馆知识服务可探索相关技术平台,帮助人文研究人员利用技术从事研究,促进技术更好地融入人文研究,实现对原始资料的数据化、数据描述,进行资料元数据的创建,将技术、资源、研究目的有效关联起来,推进数字人文研究。

3.服务

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参与数字人文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图书馆知识服务需要围绕数字人文的研究过程、资源需求等提供数字传播等服务。主要分为集约化文献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等。这些知识服务通过与人文研究员数据共享合作,标引和数字化原始资料,增强文献研究数据集的功能,有助于开发在线数字学术项目,推广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增强数据集加工和数据管护工作,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的职能。

4.人员

人员是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知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馆员与数字人文研究者通过互动来实现参与知识服务合作。参与知识服务的人员要完成数字人文项目中的数据改良(整理分类研究数据、数据格式转化、元数据创建等)、编程与网站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参与知识服务人员组织与安排是数字人文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数字人文研究能否成功与工作人员的能力、态度、管理有着密切关系。

5.空间

与其他实现要素相比,空间是图书馆知识服务所独有的。图书馆可以为图书馆馆员与人员研究者提供研究、交流、培训的实体空间,如视听单间、小型讨论室、多人会议室等,也可建立数据分析室,提供PC基础设备以及定量、定性研究软件工具。依托大数据技术,将智慧化学习研究的空间设计理念融入知识服务空间中,提供个性化数字人文研究。在实践中,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的空间、设备、软件等构成了数字人文研究的基本条件,其作用也不容忽视。

五、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优势

(一)有利于智能化开放获取

人文学者不管是研究还是创作,在搜集、查找、阅读与记忆资料上都会耗费大量时间。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探索智能化查找与开发获取途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数字人文学者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更是为了构建人文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开放平台,极大地降低获取文献资源的门槛。因此,智能化开放获取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而言,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应不断完善,立志于构建一系列对人文社科领域有重要帮助的高质量的数据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致力于实现文献资源智能化的开放获取,应考虑长远规划与实践协调,避免建设过程陷入困境,有利于将学者从烦琐的资料查找中解脱出来,突破时空与权限限制,实现无阻碍获取与利用资源。

(二)有利于研究成果集成化保存展示

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所呈现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传统印刷出版与单纯学术论文的复制保存,其是以交互平台或门户形式呈现。其展示的内容不局限于文本,还包括图片、影像、地图等,实现知识服务研究成果集成化保存与展示。这种成果不是出版物的原始复制,而是让人文研究成果资源更易于处理、传递、探索,赋予人文学术研究更多灵活性,使之易于协同发展。图书馆是文献保存的机构,数字人文下的知识服务将原始文献数字化,完成文献资源保存,再通过数字人文成果的发布与维护,整合推送相关研究成果,有利于将出版与保存融为一体,形成集成化的保存与展示,更好地完成人文研究成果的传播。

六、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现策略

(一)加快数字人文理念的推广和环境的营造

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迅速广泛的技术变革中,图书馆知识服务为数字人文提供了获取、存储、处理与传播海量数据信息的新方法,高校图书馆应是数字人文理念推广的先行者。与此同时,良好的数字人文研究环境也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与保障,图书馆作为资源中心与服务中心,在辅助数字人文研究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可搭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为人文研究提供资源、技术、空间的支持,营造虚实结合的环境,加强人文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数字人文环境。

(二)优化资源整合,提供技术应用保障

高校图书馆应针对人文研究的需求,将与研究相关的资源进行全面优化、整合、共享,使知识服务在满足个性化资源需求的同时,提供统一性、时效性的资源服务,创建灵活多样的数字人文研究知识服务体系。数字人文是一项学术活动,图书馆知识服务应为人文研究者提供各种文献管理软件、网络展示平台等基础性的学术研究工具以及使用指导,也可以根据人文研究个性化特点参与研究设计、解决问题、推广展示成果的技术应用支撑中来。

(三)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培养数字人文馆员

数字人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图书馆数字人文的知识服务实践,需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坚持个性化应变与协作合同的原则,为数字人文提供技术应用、跨机构协同、数据成果推荐等管理运行平台。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建立知识服务相关计划和激励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评价制度,使数字人文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图书馆优质的数字人文知识服务离不开专业人文馆员的支持,培养数字人文馆员,使其既掌握人文学科领域相关知识,又懂得数据处理、文本挖掘、可视化等基本技术应用。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人员实际的能力,选择性地培训对数字人文有兴趣的馆员,为其提供认识了解数字人文项目的平台,从学习与实践中培养数字人文馆员。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馆员人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人文绍兴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人文社科
人文学科文化及其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