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古筝曲《秦土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2023-04-06乐思琴

参花(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慢板音阶古筝

◎乐思琴

1957年,曹正先生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在他的倡议下,一批陕西的音乐工作者积极参与,投入到创作陕西筝曲的工作中。近年来,陕西筝派发展迅速,作曲家在老一辈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现代作曲技巧,创作了大量陕西筝曲。古筝曲《秦土情》就是复兴古筝本土技艺大潮中的优秀作品。本文选取《秦土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首乐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结构,希望对现场演奏古筝曲《秦土情》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周展及其音乐作品特点

筝曲《秦土情》的创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周展。作为演奏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周展先后在新加坡、德国、加拿大等国演出并举办个人音乐会,在国际上获得了较高声誉,为传播古筝艺术做出巨大贡献;作为教育家,周展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等职务,出版《古筝名曲解析》教学VCD光盘和我国第一部古筝五线谱教程《中华筝教程》;作为作曲家,近年来,他创作、改编了大量的筝曲作品,其中代表作有《秦土情》《白桐曲》《梦回临安》《百花引》《西京调》等。

周展的古筝音乐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表述:一是在风格上,坚持运用民间音乐元素,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性特征,如《秦土情》对陕西民间戏曲素材的运用,《白桐曲》对河南大调板头曲旋律的运用等;二是在演奏技巧运用方面,体现出古筝传统演奏技巧与现代演奏技巧相结合的特征,也体现出演奏上的传承性和创新性,如《梦回临安》《百花引》等乐曲中所运用的作韵技巧、非三度叠置和弦与西方传统调式功能和弦相结合形成的色彩性,极富时代感。

周展古筝音乐的新特点,对本文的音乐特性、戏曲素材以及和声色彩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探索方向,同时也为演奏技巧的运用与表现起到了指引作用。

二、筝曲《秦土情》的文化背景

筝曲《秦土情》创作于2008年,是作曲家周展先生旅居香港期间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此曲将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作为音乐素材,运用中西方结合的作曲技法,体现出具有现代特征的地域音乐风格,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陕西风格筝曲作品。

“秦”代表一个帝国概念、地理概念、文化概念,秦文化则代表着孕育中华文明的黄土高坡上生生不息的文化精华。秦文化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秦川大地上,人们不仅创作了黄土地风格的信天游山歌,还孕育出以秦腔为主的歌剧梆子,以及歌剧中的流行歌曲,在此基础上,加上各地的“碗碗腔”“眉户”等小众音乐,共同形成了最早的陕西音乐文化体系的雏形。这得益于音乐文化自身强大的融合性,这种融合的力量也为陕西民族器乐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民族乐器的改良和民族器乐创作、教育、表演的发展,逐渐构建起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秦派音乐艺术,如以《秦腔主题随想曲》《秦风》为代表的秦派二胡艺术;以《枣园春色》《秦川抒怀》为代表的秦派竹笛艺术;以《秦桑曲》《香山射鼓》为代表的秦派古筝艺术等。

从以上背景看,《秦土情》中的“情”,不仅指作曲家个人的思乡之情,也是作曲家发自内心的对秦文化的珍视与尊重之情。

三、《秦土情》的曲式结构

(一)引子

引子属于散板,是乐曲的开始,它的功能是奠定全曲的基调,渲染全曲的气氛。在《秦土情》中,引子清晰地展现了作者心中的祖国形象,描绘了中国西北地区山川、湖泊的美景,以及陕西美丽的地方文化和陕西人民的生活图画。

(二)优美抒情的慢板

秦筝主要弹奏的是抒情的乐曲,多用来表达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其中的慢板就是抒情的重要方法之一。慢板深情地表现了作者对家庭和家乡的思念,既有离家万里的惆怅,也有对八百里秦川恋恋不舍的热爱之情,让观众产生了极强的代入感,瞬间走进作曲家的内心世界,进而产生强烈共鸣。

慢板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主题,并且旋律、节奏大体相同。

第一部分是《秦土情》第15—22小节,以抒情音乐为主题,采用上行跳进和下行级进的陕西特色旋律走向,并运用了多种演奏技法,例如勾摇技法和双托技法等。在乐曲的15—16小节中,下行级进的旋律走向让听众感受到了慢慢诉说和娓娓道来的故事感;在乐曲的17—18小节中,上行跳进的旋律走向又给乐曲带来了激动的感情色彩,这两者的结合使音乐涵盖着不同的情感,如兴奋和悲伤,悠扬和亢奋,低沉和高亢,这些极富落差感的情感变化,为听众带来丰富的聆听体验和视觉联想。演奏双托时,要注意左右手同时自然地放松,动作要干净流畅,音色要清晰,保证音质。

第二部分是《秦土情》第23—29小节,再次呈现了乐曲的主题。演奏滑音时,上滑时要保持较快的速度,而在下滑时要适当控制速度,让速度尽量放慢,只有这样的速度配合才能让乐曲的情感更有层次感。用摇指颤音时,要注意左手的颤动频率,有效控制音准,并保持上下颤动的协调。

30—38小节为《秦土情》的第三部分,主题再次被凸显了出来,在演奏31—34小节时要格外注意对节奏的把控。在第三个部分中,音乐逐渐转变成悲伤的情感,这时,为了提高听众的感官体验,采用了强烈的摇指和刮奏技法。演奏时,需要注意左右手的协调配合。

第四部分为39—53小节,是主要的抒情部分,演奏时要保证摇指的流畅性,以及确保演奏分解和弦时手型的稳定。

(三)激情的快板

快板是将快速的演奏技巧与抒情的音乐风格相结合。其节奏欢快热烈,表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演奏快板时,快速指序、点奏、扫摇、短摇和大关节托劈等技法被大量运用。其中,快速指序在《秦土情》的快板演奏中十分重要,多运用于快板的技术乐句,表达兴奋的情绪。短摇通常以大指的托劈来完成,可以使音乐更优美,更明亮,更饱满。《秦土情》还运用了扫摇这项技术,这项技术的重点是控制力度,通过控制力度来表现乐曲的强弱,进而影响听众的情绪。

(四)深情奔放的再现和尾声

这个广板与慢板旋律、节奏大体相同,也可称之为再现慢板。当音乐进入广板部分时,情绪骤然高涨,并在短时间内达到顶峰。《秦土情》以快板结尾,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并且以优美的旋律结尾,为听众带来高水平的听觉体验。

简而言之,筝曲《秦土情》是由丰富的秦韵组成的,既有古典音乐风格,也有现代音乐风格,体现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流派的融合特征。秦筝这种特别有吸引力的乐器,促使音乐家对陕西筝曲音乐创作有着无限的向往。

四、《秦土情》的演奏技巧

(一)左手大指按弦

左手大指按弦是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在陕西筝曲的演奏中也十分常见,通常是用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和拇指合作按压。在《秦土情》作品中,这种技巧在展现抒情的慢板段落以及有许多混合节奏模式的快板部分被大量运用到。乐曲中的G需要由E滑到G的音高,C由A滑至C的音高,这种技巧是由陕西音乐中的“碗碗腔”演变而来。

(二)快速指序

在以往古筝的演奏中,拇指或食指弹奏单音,中指和拇指一起弹奏八度,拇指和食指交替弹奏,或者拇指托劈,这称为“传统指序”。随着古筝演奏技术的进步,赵曼琴先生首创了快速指序技术,由简单的轻、拢、慢、捻逐渐加入了右手技巧,它打破了传统的古筝手指技法,加入了分解和弦和琶音,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它解决了古筝不能快速弹奏节奏的问题,还提高了演奏者手指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使古筝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三)摇指

摇指是古筝的代表手法之一。弹奏的时候,大臂应该自然放松,手臂自然微张,手型稳定,随后将力量转移至大拇指。摇指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灵活的音色,有利于表达《秦土情》的情绪。

(四)滑音

滑音是陕西筝派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几乎在《秦土情》的每个地方都可以看见。这是模仿了“碗碗腔”中的“哭腔”。在滑音中,我们还应该注意音调的控制,音准的准确性。在陕西筝曲中,上滑音是果断的,快速的,达到甩腔的艺术效果。在演奏下滑音时,应该慢慢地回滑,呈现出热耳酸心的艺术感受。

五、《秦土情》的音乐特点

陕西音乐的地方特色在于陕西音乐独特的音阶和二变音。这些地方性的演奏技巧都在筝曲《秦土情》中得到了灵活运用,也成为筝曲《秦土情》的灵魂所在。其音调具有民族风格的特点,运用了单三部的曲式结构,和声的运用也具有民族特色。

(一)《秦土情》的地方音乐风格

在陕西民间戏曲音乐中有欢音音阶和苦音音阶,而陕西筝曲中这两种旋律音阶更是处处可见。苦音音阶主要以57124为主,而欢音音阶则是以56123为主。苦音音阶中4微升、7微降,在五声音阶中4、7称之为变徽和变宫,其特别之处就是它们在演奏过程中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所以称之为二变音。这两个音是苦音音阶的精华所在,它们带有不稳定性,微升、微降的同时带颤音加剧了这两个音的音高上下浮动,是具有中立特性的中立音。

慢板中运用了苦音的旋律音阶,旋律主题反复出现三次,分别在24—29小节、34—37小节和38—45小节,旋律主题来自“碗碗腔”中的过门片段。

此曲慢板的重点是变宫。每个变宫音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或激昂,或铿锵,或婉转,或哀怨,单单只是一个音就能表现出这么多不同的情绪,这就是陕西筝派的魅力所在。

快板和慢板所表现出的忧郁和惆怅是不同的,反映了作者对即将回到故乡的期待和憧憬,二变音的使用让感情发生了变化。

快板有些没标注出“按音”“滑音”,但在实际演奏时有添加,这些“按滑音”体现出陕西音乐的声腔化。

(二)《秦土情》筝与钢琴的结合

《秦土情》是一首古筝和钢琴协奏曲,很适合舞台表演,它将现代筝乐创作技法与陕西民间音乐“碗碗腔”的音乐特色相结合,极具秦风古韵与时代气息。钢琴伴奏对古筝的声音起到渲染气氛和情感的作用,是段落之间的纽带。

在乐曲的钢琴伴奏声部中,较多地采用了以三度叠置和弦构成的功能性和声进行,呈现出功能性进行的特点,如乐曲87—89小节的二级原位和弦,具有下属功能;在90—92小节则进行到了调式的五级和弦第一转位上,形成从下属到属的进行,从古筝主旋律声部的角度看,其旋律也体现出了从下属到属的进行特点。

六、结语

我们着手了解一个乐曲的特点时,不仅要从音乐本身出发,还要从音乐的背景出发,只有加强对地方音乐流派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创作的本意。笔者抱着尊重原创、尊重原创者的态度,力图既充分理解原创者的创作思维,又融入自身的现代审美视野,扩大自己的研究维度。“思乡之情”乐曲的演奏,意象依旧,文化依旧,演奏依旧,也就是说,只有厘清了演奏技法的关键点和意象的关键点之后,才能使演奏形神兼备。陕西音乐的地方特色在于独特的音阶和二变音,这是提炼和融合了戏曲和地方音乐元素的艺术结晶。这些地方性的演奏技巧都在筝曲《秦土情》中得到了灵活运用,也成为筝曲《秦土情》的灵魂所在。

《秦土情》的音调具有民族风格的特点,曲式上运用了单三部的曲式结构,和声的运用也具有民族特色,大多数是一、四、五级和弦,音调稳定。同时,钢琴伴奏的适时介入,加上古筝的主旋律部分,组成了一个和谐的音乐世界。作曲家离开家乡后创作了这首乐曲,思乡而不归,各种情感杂生,正如他曲中表现的既丰富又矛盾的情感世界。充分展现了游子的孤独、惆怅,以及对归乡的浓浓期盼。比如,散板的演奏让人联想到八百里秦川的壮阔之美;慢板让人联想到思念家人的离愁别绪;快板让人联想到归乡脚步的健步如飞;广板让人联想到归乡亲人团聚后浓浓的天伦之乐。

猜你喜欢

慢板音阶古筝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