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2023-04-06孙勇强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创专业课程

孙勇强

(淮阴师范学院 教务部,江苏淮安 2233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又鲜明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从萌动发芽[2],再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

2010年,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这是真正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3],创新创业教育由此从试点探索走向全面推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靶向施策,2022年工作要点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紧跟国家战略驱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4]。在这一背景下,淮阴师范学院抓住机遇,着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实训、行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省-校-院”四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探索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 强基固本,聚焦创新创业机制建设

1.1 完善校内管理机制

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着力推进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互融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5],聚焦创新创业机制建设,保障“双创”工作有效开展。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教学管理服务、学生管理服务、科研管理服务等相关部门主要责任人。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整合“双创”资源,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完善制度、组织协调、挖掘资源、转化思路,全面统筹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二级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一盘棋”局面。

1.2 优化多方协同机制

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有效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探索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6]。学校与当地政府共建电子商务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与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共建技术与服务实践创新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校级、省部级等校企“双创”实践实训基地。推进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协同,畅通顶岗实习渠道,促使学校在学生择业就业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与企业无缝对接,形成了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协调共进的多方合作机制。牵头制定实践基地管理等办法,保证实践基地运行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提质增效,重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1 构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方向,准确把握教育发展形势,明确目标要求,逐步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7]。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训练、自主研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设置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通识必修课程;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作为必选课程模块增设在通识选修课程中;拓展重构专业导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增加交叉自主学习模块,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将创新创业实践形式和成效作为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专业教育与“双创”融合,逐步实现课内理论与课外实践相联合、专业选修与通识必修相配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2.2 推进“双创”教学模式改革

坚持在“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注重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方式,以项目制形式组织教学,综合运用讲授、讨论、演示、练习、实践和对外交流等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集中授课与小组活动结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上好创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精心设计专业导论课程计划,邀请行业专家开设讲座,激发学生职业兴趣[8]。注重基础理论课程开发,建设理念先进、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库。探索学分认定制度改革,鼓励学生使用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充抵部分选修课程学分,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注重形成性评价,融入过程性评价,逐步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改革为多维评价并举[9]。

2.3 加强“双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0]。着力建设和培养师德师风优良、年龄职称配比合理、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师资队伍。重新修订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明确规定将教师指导竞赛、主持项目等“双创”教学成果产出作为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积极拓展师资培训形式,开展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双轮驱动”,通过岗前培训、“师徒制”业务辅导、学习工作坊、专题沙龙等方式,全面加强“双创”意识的培养和理论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搭建教师锻炼平台,建立常态化锻炼实践机制,打通教师到行业企业的绿色通道,成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健全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规章制度,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训练效果。

2.4 促进科研反哺“双创”教学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以科研带动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教学改革,积极发挥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11]。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科研与教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统一思想,鼓励教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科研反哺“双创”教学的意识,构建科研教学一体化。通过鼓励学生参与项目来提升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选题中增加“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研究”专项,不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2.5 以竞赛推动“双创”实效

建立“国家-省-校-院”四级竞赛管理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学科支撑—团队备赛”工作推进模式。在“校-院”两级开展创新型、创意型、素质型、创业型等分级分类竞赛,使竞赛内容和专业教学无缝对接,使“双创”竞赛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新常态。竞赛以重大“双创”项目为抓手,以高教学会竞赛列表项目为基础,综合考虑办学特色和专业分布,加大奖励与资助力度,将相关竞赛成绩与教师职称评聘、学生评优评奖挂钩,鼓励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努力做到“学赛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学”[12]。

3 双管齐下,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

3.1 引培结合,建设优质课程资源

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融合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辅助实践教学,完善课程教学与服务,促进教育生态的优化升级。分层分类培养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双创”MOOC 课程。推进建设专业创新类虚拟仿真实践项目,增加研究性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积极拓展现有创业指导课程,立项建设创新创业类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推出创新创业主题讲堂,倡导并弘扬企业家精神,启迪创业意识。促进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的融合,实现课程建设与岗位实际需求的有效衔接。

3.2 总结凝练,打造精品课程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3],是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组织企业行业的优秀人才以及各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内化过程,构建形式多样、开放共享的课程教材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教材,不断丰富项目库、案例库,联合讨论编写并出版创新创业类教材。通过强化教材建设的专业支撑,充分发挥精品课程教材的示范作用,持续提升教育水平。

4 同向同行,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新样态

4.1 校地合作,共建行业产业学院

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同合作,有效整合集聚政府和社会资源。同时也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紧贴当地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区域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度和建设水平。通过创新机制,打造“产学研创孵投”大平台,强化人才输出和科研成果转化,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2 校“园”合作,共建实践创新基地

学校与国家级科技园共建实践创新基地,科技园区采用“交钥匙”工程,提供实验场地,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实践基地和创新实验室。设置特色食品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室、发酵食品与益生菌资源开发研究室和食品专业实训室等,承担教师科研、食品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等项目。

4.3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

校企共建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共建,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联合技术攻关等方面相互支持,实现共同发展。

通过多方协同育人,盘活现有资源,调动各方活力,充分发挥高校育人的积极作用,以校地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构建协同育人新样态,逐步实现专业共建[14],有力推进学校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双创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