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式访谈法介入高校新生心理约谈个案实践研究
2023-04-06梁虹
梁 虹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近年,高校因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为此,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指出,各高校要对在校学生开展心理普查。高校新生心理约谈就是高校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测中显示异常的学生开展的访谈。该访谈与高校心理中心开展的心理咨询有所不同,心理咨询是由学生主动邀约咨询师,而心理约谈则是由咨询师主动邀约在心理测评结果中有异常的学生开展访谈。通过访谈,对心理普测中超出常模项进行评估筛查,并澄清,评估判定是否需要对异常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约谈一般用时较短,10~20分钟。在心理健康筛查中,心理约谈是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心理筛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动机式访谈法是帮助来访者解决与改变相关的矛盾心态,提升改变的内在动机,最终促成行为改变的一种对话方法。[1]它由美国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威廉姆·米勒(William R.Miller)在1983年提出,随后由他和英国的临床心理学教授史蒂芬·罗尔尼克(Stephen Rollnick)共同发展和完善[1]。
在动机式访谈中来访者的意识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一开始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问题,到重新审视自身观点及态度,继而产生想要改变的想法和决心,而后决定改变,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在改变过程中巩固改变成果,修改改变计划。常见的动机式访谈的咨询模式为30分钟,更简短的则将每次谈话时间限制在10分钟甚至5分钟。[1]。动机式访谈的简短访谈模式符合心理约谈在短时间内开展心理评估及干预的需求。因此,将动机式访谈法引入高校新生心理约谈机制中,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动机式访谈法在高校新生心理约谈中的应用。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玉(化名),女,大一新生。父母均为农民,家庭贫困,家中有父母、哥哥和弟弟,父母关系不好,常打架,哥哥当兵,弟弟在上初二。小玉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但家里长辈重男轻女,总是会莫名其妙朝小玉发脾气。有什么好东西,父母会先分哥哥和弟弟,再分给她。在校与人来往时,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担心拒绝会被别人讨厌、孤立。创伤史:小学时,遇到校园暴力,时常被排挤、孤立、推搡,感觉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有过自杀意念。小玉身材偏瘦,访谈过程中,坐姿拘谨,常会有无法自控的流泪。
二、案例分析与评估
通过小玉的自述,我们分析,因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争吵,让小玉感到无奈和无助。父母存在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常让小玉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害怕被抛弃,难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家庭支持系统弱。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使小玉产生低价值感、自卑心理,进而引发系列不合理观念,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被人喜欢,常被人瞧不起。小学时,遇到校园暴力,被排挤、孤立、推搡,感觉自己都活不下去了,陷入自卑、抑郁、孤独之中。大学时与人来往,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担心拒绝会被别人讨厌、孤立。时常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把自己累得半死,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收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喜爱。人格特质中讨好型居多。她的个性特点敏感多疑,主要心境是恐慌,情感是伤心、压抑的。
三、心理约谈过程
动机式访谈法介入心理约谈包括四个基础过程,即导进、聚焦、唤起和计划过程。
(一)导进过程
导进过程是一个双方建立一种有帮助的连接和合作关系的过程,也是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助人关系的过程。[2]成功的导进关系可以使人在咨询中感到舒适并积极参与。
首先寻找可以真心地欣赏和正向评论的东西,一杯茶、一个微笑,对小玉的着装的欣赏,让小玉感受被欢迎。
其次,咨询师向小玉说明约谈的定义以及对其会有何帮助,呈现一个正向、诚实,可以提供的服务的效果。
在导进过程中,咨询师要秉承不评价、不指责、不标签化的态度,倾听小玉的叙述,减少小玉的阻抗。
(二)聚焦过程
聚焦过程是指谈话双方在进行改变对话时寻找并维持一个明确方向的过程。在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寻找并维系一个清晰的方向,引导来访者在明确方向后,思考从哪些方面获得帮助与改变。因为心理约谈主要是心理测评中结果显示异常的疑似高危的学生的约谈,一开始目标并不一定很清晰。那么聚焦过程就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焦点明确。例如访谈对象测评结果中存在自杀意图高评分,其他项目分值低,访谈时就会把焦点放在如何做好自杀评估与干预问题的处理上。
第二种情况:对几种选择做出决定。例如访谈对象在焦虑、抑郁、自卑等项指标上超出常模,那么访谈过程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可能目标。哪个问题更重要?先聚焦在哪一点上?在处理特定问题时是否会导致其他领域出现好转?在这种情况下,聚焦过程就成了一个列举可能性、比较不同、选择并决定从哪里开始的过程。
第三种情况:焦点不明确,需要去探索。例如访谈对象测评结果除了自杀意图评分高,其他项目分值也存在超出常模的现象。来访主诉“我的生活一团糟!”此时,我们的焦点可以先确定为一个可以检验的假设,以及一个双方都同意的初始焦点,并以此作为解决来访者诉求的第一步。
案例中的小玉心理测评结果为第三种情况。睡眠困难得分最高(14分),征求小玉同意,将睡眠问题设为初始焦点进行探讨。
小玉:入睡困难近期一直有,尤其是在接老师任务和答应帮同学做事时,总是担心做不好,不能按时完成,怕被责怪。
咨询师:做不完?你每天会接很多老师的任务,答应帮同学做很多的事?
小玉:是的,每天会有很多的事要我去做,感觉自己都忙不过来了,有时都没时间学习和做自己的事。
咨询师:听得出你做事很认真,也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对你意味着什么?
小玉:会被大家喜欢,大家都愿意和我玩。
咨询师:如果拒绝别人的请求会怎么样?
小玉:我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担心拒绝会被别人讨厌,被孤立。
聚焦过程是找方向的过程。期间我们始终在寻找焦点和维系方向。而焦点是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找到的,而谈话的核心则在于改变。来访者会因内心的矛盾、思绪的混乱等产生焦虑,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去梳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谈话中,帮助来访者聚焦矛盾,找到问题症结,然后考虑做出改变。
小玉睡眠问题背后,我们发现她的人际交往状态不好,一方面渴望关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收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赞赏。另一方面又有压力,没信心,一度怀疑自己,担心自己做不好,不被人喜欢,担心拒绝别人会被人讨厌,被孤立。矛盾心态是在改变道路上很正常的表现,但也会使人长时间停滞不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情况,帮助小玉定向聚焦,澄清内心矛盾所在,引导她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咨询师:看得出你很想获得别人的关注与肯定。你的每一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如果没有获得你想要的回报你会有什么感觉?
小玉:我可能会失落、伤心,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太没用了。
咨询师:这种感觉以前有过吗?
小玉:有过,小学时,在班里因为无法满足同学的要求,时常被排挤、孤立,甚至被人围着推搡,被辱骂“没用”。那时候感觉不如死了算了。
当自杀意图出现时,咨询师就会优先把焦点放在如何做好自杀评估与干预问题的处理上。询问有关自杀评估的相关问题,例如有无自杀和自伤计划及过往史等,确定干预等级。大部分有自杀倾向的人,内心会有一个明显的矛盾性冲突。一些原因一方面会被自杀倾向者列为明确的死亡理由,而另一方面又会成为想要活下去的理由。
咨询师: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好好活着?
小玉:怕父母伤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得好一些。
矛盾的内心是来访者在改变的路径上一个正常的现象,此时,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先探寻矛盾,找到问题关键所在:死亡的理由聚焦于自我,而生存的理由表现为强烈的家庭取向。及时帮助来访者梳理自己,采用定向聚焦,引导来访者探寻可以改变的方向和行动。
(三)唤出过程
唤出过程是让来访者自己谈论关于他为什么和如何可以改变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人们会把自己说服到改变中去,而不愿意被告知该怎么做。唤出过程涉及引出来访者自己对改变的动机。可运用唤出式问题来探索内在的动机:1.渴望:“你对我们谈话结束之后的改变有什么期望吗?”;2.能力:“你认为你有能力去改变什么?”;3.理由:“你想做出这些改变的理由是什么?”;4.需要:“你认为需要改变的什么?”。[2]
运用这些开放式问题唤出个人内在的动机,以此来强化来访者对改变目标的动机和承诺。唤出的基本精神是建立在优势视角之上的,假设每个来访者都具备改变的能力,强调的是对来访者本身所具备的潜能和能力的挖掘。
动机式访谈法强调对访谈对象的接纳、肯定以及自主性的尊重。其精髓则是在合作接纳的氛围中,探索和唤出内在改变动机,消除做出改变的矛盾情绪,促使其做出改变。
在唤出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小玉不断说出有益改变的论据,看到自己做出改变的能力。
咨询师:你希望达到的最好状态是怎样的?
小玉: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别人观点与我不一致时不会感到太过焦虑,不要太过敏感别人的言行,不因这些言行而感到受伤。可以学会拒绝。
咨询师:为什么你想做出这些改变?
小玉:这样会让我感觉快乐、轻松,生活充满主动性,有力量。我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咨询师:这种状态以前有过吗?
小玉:通过自己努力考入镇上中学,离开那个小学时。还有就是高考结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
咨询师:哇,你很棒,事实证明,你是有一些有效方法让自己改变的。你觉得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你的朋友和家人平常都会怎么夸你?
小玉:做事认真、待人真诚,很会为别人着想。
引导小玉说出她自己的渴望、理由、需要以及能力,让她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当小玉说出这些改变性语句时,会使她改变的动机更加强烈,更相信改变的可能性。
(四)计划过程
当人们开始更多的思考和谈论何时改变、如何改变、如何做到时,咨询进入计划过程,开始制定改变的承诺和具体的行动计划。因为最终是由来访者自己实施改变计划,所以,我们要引出来访者自己的解决方案,促进他们自主性决策[3]。
当小玉的语言中开始较多呈现“我想要、我希望、我准备”等描述希望、能力以及改变意愿的词句时,一些表明计划过程准备好的信号出现,咨询师开始提供一些关键问题来“试水”,与小玉一起选择、制定计划。
咨询师:谢谢你跟我分享了你的经历,你能从那样的遭遇中走出来,你真了不起。你所用过的那些方法,对你来说,都是极其宝贵和个性化的经验。对于你目前状况的改变,如果你决定去做点什么,你觉得你会怎么做?
小玉:我不确定要做什么,但我知道,我不能这样一直下去了,我需要改变。
咨询师:听起来你已经准备好去做点什么来使自己感觉更好,来开始新的生活了。
小玉:是的,我已经准备好去做了。老师,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咨询师:我可能会有一些建议,但你也可以加上你的办法,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找到对你最适用的方法。
四、效果评估
访谈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在小玉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她的“为自己加油,奔向新生活”的配文图片。一周后,辅导员反应她比之前开朗许多,精神状态也改善了。还参加了大学生创业竞赛。
五、咨询总结
本次案例,是动机式访谈法介入高校新生心理约谈的一次实践性探索。动机性访谈法的基本精神包括合作、接纳、至诚为人和唤出。在访谈中,咨询师站在协助者的位置上,带着同理心认真倾听来访者的生命故事,探索内心矛盾,唤出来访者内在潜能和智慧。在接纳、信任的环境下找寻来访者改变的原因,强化她改变的动机,最终促成行为上的改变。
本次实践也为高校相关心理约谈工作实务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