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流职业教育模式纵览
2023-04-06
放眼全球,不少国家都有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基本模式。其中最闪亮的有美国的CB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
1.美国CBE模式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战后,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CBE模式注重各种职业发展方向,重视学生以后的发展,学习更多更广泛的基础知识,能适应很多职业。美国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才是“宽专多能型”,这与其社会特征是相吻合的。
CBE模式的主要特点,首先是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并依此施教。
CBE模式的科学性体现在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主要是综合高中和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由于美国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特征,因此其职业教育主要由学校或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
2.德国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整个培训过程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职业学校完成相应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课程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职业能力。
3.澳大利亚TAFE模式
TAFE模式为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度,其核心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其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场所进行工作本位的学习,只有20%的时间在学校本位学习。
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是TAFE的显著特点。为此,要求专职教师要保持与产业界的密切联系,要求他们每周要有一天、每月要有几天、每年要有一段时间离开学校到行业或企业内专业岗位实践。TAFE开设的课程也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些课程有长有短,短的12周,长的有两年。凡是在全国开发的课程每五年修改一次。
TAFE模式非常重视学院学习条件的改善和优化,投巨资建设实验室、实习工场,配备先进仪器设备等。TAFE有三种途径:一是公有类,二是社团类,三是私立或企业内在职培训。
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不与普通教育截然分割,而是可相互衔接。它采用职业资格框架将二者结合起来,实行学分制,依靠学分的多少颁发相应的结业证书、资格证书或文凭。但是TAFE一般不授学位,要取得学位,需进入高等教育学院或综合性大学深造。
4.新加坡双师制模式
若从早前追溯,新加坡的职教体系是从英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中萌芽发展,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而来的,因此体系本身沿袭了西方既推崇因材施教,也致力于培育精英人才的先进理念。
发展至今,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已经成功克服了“低于学术教育一等”的形象及地位问题,过程中还打造了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工艺教育学院(ITE),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机构之一。
新加坡职业教育之所以领先于世,与其独具特色的先进发展模式分不开。新加坡职业教育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即职业院校从企业中物色教学人选,他们在校时教学,在企业时解难,具有双重身份,故称“双师”。新加坡职教体系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大多数职业院校内80%的教师都曾是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由于教师全都来自企业并且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因此对企业工作流程和项目研发非常熟悉,学生在课内得到的知识不再是悬在空中楼阁的理论,更多的是具有了最新的市场动态与行业分析。
此外,新加坡职业教育还创新推出“无界化”管理模式,各学科之间可以共同研究、协作开发、联合承担各种大型项目。教师也并不固定属于哪个系,而是通过参与项目由学校统一协调管理。学校建立局域网站将师生参与项目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经验汇总供大家分享借鉴、学习交流,并通过不同学科的边缘交叉培养出现代社会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5.日本产学官模式
日本的产学官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同时产业界向职业教育机构投资。学校与企业在人员上进行交流,企业委托大学推进项目科研。
产学官模式能够统筹政府、学校与企业的相关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将受教育者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在企业的实验实训操作结合起来,是日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产学合作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研究、委托培养;在校生在企业实习和学校教育计划的共同开发;企业购买相关技术成果或通过技术转移机构向企业转移;技术指导等咨询工作;在校生的创业活动。
6.中国职业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已走出简单的借鉴移植阶段,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开发模式,产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成果,主要有六种:“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工学一体化”模式、“项目课程”模式、“任务引领型”模式、“课证共生共长”模式。
概括地说,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就业视角、技能本位、行动导向、工学结合。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有以下关键词:工作、任务、项目、模块、一体化、系统化。
“宽基础活模块”模式(简称“KH模式”)主要吸纳了CBE模式和MES模式(模块式技能培训)的技能模块化思想,也吸纳了德国双元制课程思想。“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和“工学一体化”模式是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在中国的“修订版”,都强调工作过程和工学结合。“项目课程”和“任务引领型”两大模式诞生于上海,两者名称不同、机制相同。“课证共生共长”模式是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公司在长达10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其最大优势在于牵住了“课程”和“证书”这两个牛鼻子,使人才供需两端相向而行。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与企业工程师的认证推广相互嵌入,课程体系与认证体系共生共长,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