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设计,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23-04-06周伟宏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作业负担布置作业

文 周伟宏

长期以来,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以及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致力于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一线学科教师做好作业设计,切实为学生减负,成为“双减”政策顺利落地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在小学生作业管理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作业设计的质量不容乐观。

一、小学生作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作业种类单一,系统性不强。大部分教师认为作业主要依靠教辅材料,自己的任务主要是批改作业。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常常根据当天所学临时“拿来”,且常常以数量为标准,以书面作业为主,种类单一,科学性、系统性不强。

2.作业过程乏味,吸引力不强。现今的作业“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突出,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很少能享受到“过关斩将”的喜悦,更缺乏与同伴头脑风暴的“刺激”,自然难以激发起写作业的兴趣。

3.作业展示弱化,提升效用不强。作业的布置、跟进与反馈多是“师—生”之间的单线联系,反馈时缺乏展示与互动。作业评价语言、评价方式缺乏新意,会让不少学生认为,作业的完成只是为了应付老师,长此以往作业也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

二、优化作业设计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优化作业设计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要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努力达到这样的愿景:

1.优化作业教育功能。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能更好地发挥出作业育人和诊断教学的功能。这不仅能让学生从繁重低效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有了更多开展家务劳动、亲子阅读、田间劳作等实践活动时间,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推动校本教研开展。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设计和布置、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一。以作业设计研究为切入点,易于整合分散的教研力量,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这不但能为教学质量提升赋能助力,而且能够增强教师的发展力和幸福感。

3.构建良好教育环境。摒弃固化的作业理念,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以作业变革推动学校、家庭、社会逐步扭转片面的教育评价,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得小学教育成为富有生命力、具有生长力的教育。

三、优化小学阶段作业设计,要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小学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量与质的矛盾,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优化小学阶段作业设计迫在眉睫,重点应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努力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机统一。

1.思想上,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作业观念

作业观念主要指教师对作业地位与功能等方面的认识。教学调研中,绝大多数教师最认可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的功能,其次比较认同作业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作用,最不认同作业能够“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说明,对于作业功能认识的窄化,是导致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只关注知识巩固的重要原因。作业设计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作业除了具有巩固课堂所学的功能外,还具有培养、评价、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比如学习的坚持性、自信性和责任心等。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才会真正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

2.策略上,要有效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设计作业时,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才会更有效。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学生的差异性为依据,实施作业的分层布置,并且在引导学生正视差异的同时,激励他们“跳起来摘桃子”。

3.设计上,要有效对作业进行优化

在作业内容上,要重质轻量。一是基础性作业当堂化。基础性作业侧重于对学生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巩固,通常以当堂训练为主,设计必须精准,做到减量提质。二是重点性作业趣味化。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搭建可视化的支架,借助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直观呈现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三是实践性作业生活化。设计作业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如教授“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后,安排学生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和爸爸蚂妈一起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在作业形式上,要丰富多彩。一方面,要将独立型作业与合作型作业相融合。基础性作业强调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巩固,适合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难度的作业、项目化作业以及长周期性的拓展作业,一般适合合作完成。另一方面,要将书面性作业和非书面性作业相融合。除布置书面作业外,教师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布置一些综合类、创新类、实践类、问题解决类的作业,如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田间劳作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作业选择上,要自主弹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重选择、轻统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层次地布置作业。如作业量的分层,针对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知识掌握程度设置弹性作业量;对作业难度的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差异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到作业中。

“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既是一个新鲜课题,也是一个永久课题。学校应以此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围绕减负提质深耕细作,在不断完善学校顶层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激发师生的“草根创新”,在作业设计方面真下一番“绣花功夫”,这样,一定能开创出学校教育发展的新气象。

猜你喜欢

作业负担布置作业
快来写作业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优化高中生物课外作业的有效策略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有效识字 减轻写字作业负担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