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23-04-06杨佳训

山西青年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学高校学生

杨佳训

莱西姆大学,菲律宾 八打雁 4200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宝贵财富,做好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不管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等方面,国家都给予了大量的资源支持,以此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对高校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入探讨过程中,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融入了高校教学活动之中,并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在对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使用不仅能提升高校教育队伍的管理水平,还为高校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增强提供了有效支持。

一、对教育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等院校在管理学生上大部分都是用纪律、制度等外部因素来对其进行控制和约束。这种管理方式虽说有一定的作用,但过于死板,很难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创造力与内在能动性,以至于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管理的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本质逐渐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要从推动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入手,按照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互信互爱,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加以了解和把握,通过学生的行为与思想的研究,积极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对高校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结合其心理发展规律与情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能够提高对高校学生的柔性管理,从而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管理学生过于刚性化的问题,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1]。

二、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社会期望值太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社会飞速发展会引发高校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会对未来的人生发展与社会情况产生太高的期待,以至于容易对现实工作与生活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或逆反心理,甚至是做出某些违反社会道德或法律法规的事情,也会让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出现心理上的困惑与焦虑。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对高校学生产生过高的期望,从而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虽然高等院校一直坚持精英化教育路线,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化和社会飞速发展,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致使高校学生的学历遭到某种程度的贬值。这种社会期望与高校学生能力的巨大差异,会给大学生造成很强的心理落差,进而产生各种方面的心理问题[2]。

(二)学习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大众化,这也给大学生的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首先是考试方面的压力,作为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测评的重要方式,每学期的期末考试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很容易让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或是逃课的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时刻担忧出现挂科或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其次,是相关资格证书的压力,大学生想要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专业资格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但是绝大部分的专业资格证书都很难通过,像法律资格证书,每年报考的人成千上万,能够通过的却不足五分之一,这无疑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最后,是毕业方面的压力,对每个高校学生来说,毕业论文都是在正式进入社会前不可避免且至关重要的大考,毕业论文与答辩的成绩会对能否毕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其繁琐、反复的修改过程与答辩流程,让无数高校毕业生心力交瘁,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3]。

(三)学生承受能力差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一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这也使其心理承受能力要弱于往届大学生,难以经受过多的生活挫折。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男女间的情感问题会对许多大学生造成心理与情绪上的影响。某些学生甚至会因为无法承受失恋的痛苦而出现轻生等负面情绪。高中与大学在生活与学习环境上的巨大差异,也会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失去了家长的照顾和保护,一些学生会出现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会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或是缺乏与同学的交流,而出现异常情绪,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有,一些攀比心理也会对学生造成经济方面的压力。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情绪。过度攀比只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所影响,这无疑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某种程度的冲击[4]。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大部分高校学生都已经形成了属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对于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事件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他们一方面渴望着独立与自主,一方面却又无法完全离开老师与父母照顾,并且不愿意轻易对外表露自身的真实想法,再加上所承受的就业压力,很容易出现困惑。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重视大学生的内心波动与情绪变化,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准确及时地开解大学生内心的困惑,帮助大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缓解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动师生间的和谐交流与互动,从而在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的同时,增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5]。比方说,高校教师可以对即将毕业、承受就业压力的学生适当运用教育心理学技巧,以此来帮助大学生疏导内心压力、排解心中疑惑,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有效提高对高校学生的管理质量。因此,将教育心理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最大提升。

(三)强化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所谓教育,其最大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并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增强[6]。不过,由于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了解,相关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教育心理学能够加强教师对大学生的兴趣点与内心想法的了解与把握,帮助大学生及时化解不合理或不健康的心理思想,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从而更专注于对知识的学习与吸收,提升教育工作效果,推动高校学生更好更快发展。

四、合理利用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生的有效措施

(一)秉持着“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学生内心

一方面,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高校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高校教师能够发自内心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体会到来自老师的爱护和关心,从而让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友谊”,同时还能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为此,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管理经验的总结,结合长期以来的管理经验与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对学生心理活动状态进行有效掌握。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对高校学生形成全方位了解,既要掌握其具体的心理活动状况,又要了解他们的爱好特长和性格特点,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对大学生的科学高效管理。

(二)有效利用谈话方式进行管理,进行心灵的对话

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对沟通的重视,对其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借助谈话的方法,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与学生的“心与心”交流,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心中的困惑与迷茫,为其指点正确的人生方向[7]。在与高校学生进行谈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语言艺术,爱护并尊重学生。其次,教师要讲究谈话方式,以恰当的谈心技巧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由于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如果没有进行准确、及时的处理,很容易就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最后,高校教师要对学生予以积极主动的关心,通过以唠家常等方式,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来自师长的关爱;教师还可以耐心倾听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予以科学、合理的解决建议,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压力为动力,推动自身更好的发展。

(三)展开心理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教师要定期安排学生参加关于心理培训的活动,在通过相关训练活动提升自身的组织活动能力的同时,掌握如何在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并更新自己的能力,使自身可以对活动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灵活的处理,并获得高校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在具体的活动中,高校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中,一起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并通过实践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且在完成活动任务之后,教师还要安排学生积极复盘,除了要让学生对自身进行评价之外,还要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自我了解,并积极主动地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

(四)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家庭环境进行分析

一方面,因为各自家庭环境的差异,不同学生的父母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念都会对学生造成无比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高校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高校教师与家长都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为目标的,因此高校教师要对这点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让家长对教师的管理方式进行积极配合[8]。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比方说,那些性格比较沉稳的高校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人生规划,并且信念坚定,不易改变。因此,教师对其的管理就要点到为止,为他们留足发展的空间;而那些思维比较跳跃的高校学生,一般没有什么太高的自身要求,缺乏足够的耐心与明确的发展方向,对此,教师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为其发展设定一定的任务目标。

(五)利用教育心理学手段,加大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以自身为榜样影响学生,使其自觉提高道德素养,并借助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设法实现对学生思想觉悟的全面提高,使其可以做到自主管理。高校也要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意识进行定期培养,保证教师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并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其次,高校教师应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借助恰当的心理技巧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并通过教给学生一些缓解压力的技巧来释放心理压力,使其乐观生活。

五、结语

目前,国内高校对学生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学习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借助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其心理素质,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心理学运用方法,以此来保障对学生的管理成效。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可对教育教学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校管理、对学生的管理至关重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心理学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