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3-04-06朱敏
朱 敏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1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方面的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很多内容,而随着教育制度改革,对教育管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不少行业发展已趋于信息化方向,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信息化建设要尤其重视,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保障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在思想、内涵和方式上的整体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在教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和设备,进行数字化管理,打造数字化校园,从而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一、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校领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管理的要求。
首先,通过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加精确。以往的高校教育管理主要采取统一管理模式,缺乏对学生个性、能力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导致出现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通过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高校教育管理者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研究,收集并整理学生对高校学习平台和学校微博的使用情况,并将数据可视化,便于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学生行为习惯,实现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化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准确性。
其次,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以往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通常根据被管理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管理经验来做出管理决定,这倾向于经验主义。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过去的管理经验并不总是适用于目前的情况,这反过来对管理工作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育管理者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决定,并按照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制定适合于学生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教育管理计划,从而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能力。
最后,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在以往的教育管理方式中,高校教育管理决策需要经过一层又一层的落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之后的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缺少对各方面的有效控制,出现的问题未能被处理,使得高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在信息化背景下,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做出管理决策,监督各个环节的执行,从而确保教育管理决策可以顺畅落实。与此同时,教育管理者也可利用系统中被管理者的数据来调节管理制度和方法,使被管理者不断改进自己,增强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1]。
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对教育管理信息化认知不足
为了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高校领导和教育管理者须深刻理解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并意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正面影响,以形成全新的管理观念。但目前许多高校领导和管理者认为,教育信息化仅仅是计算机软件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而没有站在高度考量和认知到教育管理信息化所凸显的价值。
由于高校领导和教育管理者存在不正确的认识,部分学校冲动地引入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购置了大量的电脑,而没有考虑这套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与学校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另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育管理者还依然被传统管理观念束缚,片面认为现有的教育管理方式能够满足教育管理需要,再加上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置办软硬件设备,但高校教育资金有限,使得一些高校对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踌躇不前。大部分高校教育管理者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知识缺乏深入研究,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和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方法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二)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缺乏合理规划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有着完整流程的系统性项目,高校应该对其认真规划。高校由不同层次的院系和部门构成,每个院系和部门的工作要求都有所差异,而且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若是每个院系都拥有单独的网络系统,每个系统都有独立的服务器,其运营和维护费用高昂,造成了高校资源的浪费。虽然高校建立校级系统来管理学术事务和学生档案是很常见的事情,但系统功能的不合理开发意味着学生必须登录不同的系统,而且要经过多次身份验证才能进行活动,无论是选择课程、查询分数、还是上传数据,都可能被迫进行多次认证,操作过程太过琐碎,使得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变得更加繁重[2]。
由于各系统之间没有完全连接,同一文件资料可能会有好几种版本,不同部门的档案资料也会出现不同的版本,所以无法及时进行档案资料共享,这就会影响到各部门的工作衔接,导致各部门需要花费多余的时间干重复的工作,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高校在创建教育管理信息的过程中没有合理规划,不能充分结合业务需求对自身系统进行优化更新,完善系统数据。并且各部门开展业务交流时也无法有效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导致各部门的信息资源不能及时共享。
(三)缺乏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推广需要懂管理、懂信息技术、具备教育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支持。尽管部分教育管理者在高校从事教育管理很多年,但他们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逐渐下降,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管理理念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于先进的管理方式缺乏认知,对信息化的掌握程度不够。还有部分教育管理者是教师出身,对信息技术及组织结构不熟悉,缺乏对信息化技术和组织结构的研究、运用能力。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才培育方面,高校领导存在不重视等思想,导致高校对教育管理者的培训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培训内容方面,仍然是以讲述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练习时间相对较少,教育管理者的信息技术能力没有显著提升。在培训方式方面,尽管部分高校意识到了教育管理者信息素养较低的问题,并将相应的培训内容列入了管理培训中,但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理论的培训依然是以讲授模式为主,管理者在使用信息软件方面仍有困难,培训之后在信息管理方面也不够专业。在人才引进上,大部分教育管理者都是通过内部竞争被选拔上的,很少从外部招聘。
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整体实力和薪酬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社会上高质量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来说,没有吸引力。即便从外部招聘了优质人才,鉴于教育管理部门的行家太多,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老员工去完成,高质量人才没有在工作中发挥其价值的平台空间,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长远来看,高校很难留住人才。高校高质量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的短缺,主要是由于高校对高质量人才提供的福利太少,领导层不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等。
(四)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还没有全部引入较为先进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再加上目前信息系统稳定性差、不连贯,很难实现全系统的资源实时共享,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就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普通高等院校来说,由于经费短缺,教师办公室计算机设备还没完全普及,因此对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引进也不够重视。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引入信息系统,但是不能根据自身需求合理优化系统功能,导致教育管理效率仍旧不能有效提高,这些都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开发者倾向于按照高校教育管理的需要来设计软件功能和操作框架,这与高校实际情况有些不相符。高校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非常了解,而企业则有相应的软件开发技术,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开发为高校量身定做的产品方面双方缺乏沟通。此外,市面上针对高校设计的信息管理软件功能尚不完善,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大的网络风险,但目前的软件在防御网络攻击方面的能力还很弱,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创建过程中也面临着信息泄漏的危险。由于经费短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而由于成本因素和市场风险等因素,企业对高校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速度也比较缓慢,这也是造成信息化软件落后的主要原因[3]。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优化策略
(一)形成教育管理信息化理念
为了促进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高校领导、教育管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必要改变教育观念,需要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决策者,领导层应站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前沿,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4]。
为此,应加大对高校领导层的培训力度,例如,定期组织校领导、各学院院长等参加讲座,让他们了解信息化构建带给教育管理的革命性变化,并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重视;还应该辅之以更多的内部宣传和培训,使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构建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持,高校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教育管理者,可以让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教授专家进行指导,使他们尽快理解并掌握信息化教育管理技能,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高校还应该加强对现有教育管理者的进修,注重对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并在闲暇时间,组织教育管理者到其他信息化经验丰富的高校考察学习,与其他优秀的教育管理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优秀经验。
鼓励并支持教育管理者参加各种学术大会和技能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并持续提高专业技能。高校还可聘请信息技术专家和其他院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开设专门课程或是举办专题讲座,让全校师生前来参加,共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健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具有不同功能和可靠运行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使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高效,降低信息重复的情况,提升教育管理的效能。高校应加大对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投入,通过校友会、校企协作、社会捐助等途径,最大限度地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完善资源配置,改变过去依靠人力进行教育管理的模式。在使用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之后,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与信息技术部门协作,研究、收集、整合和剖析与系统有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便高校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优化、改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5]。
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在软件功能上创建教师考勤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薪资业绩管理系统。在新生注册时,教育管理者会对学生的班级、户籍等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系统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更加精准管理;对于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将学生提交的资料进行整合,然后由学生资料库进行筛选和比对,同时与学生户口所在地的有关部门确认信息是否属实,以确定该学生是否符合条件;对新生入学信息进行修改、分类和存档,方便后期的管理。
四、总结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育走向现代化关键,在此基础上,高校应重点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这就需要高校改变教育管理方式,以适应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发展趋势。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化水平,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观。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