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背景下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3-04-06张雅婷

山西青年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张雅婷

天门职业学院,湖北 天门 4317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实施以来,首次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来定位,并明确其地位。今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职业教育要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和保障。因而,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应时之策,长久之需,而其中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中的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更是非常必要。

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内涵

“适应性是个生态学术语,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应的现象。随着实践研究的现实需要,这一概念衍生出学习适应性、社会适应性等,在实践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演化与拓展。职业教育适应性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一是内部层面,职业院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理论内涵、发展规律等,构建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外部层面,为实现协调共生之目的,要紧跟行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通过对自身型、产业升级等需求的无缝对接,满足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价值期待,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1]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推动和体制机制的综合治理和优化调整,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转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是适应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是适应各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是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一)语文教师队伍不稳定

在职业院校中,语文课属于非专业课非技术课,往往是被“边缘化”的课程。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成绩往往偏低,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成绩较差,课程学时占比小,即使是在技能高考中总分也只有90分,相对于专业课490分的总分来说比重太低。职业院校的学生们一直都不重视语文课,语文课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学生们上语文课不愿意听讲,也不认真学习,教师上课学生们也不愿意与教师互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找不到职业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幸福感、自豪感。职业院校也不太重视语文课和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团队中往往处在“边缘”,职业院校在对语文教师的进修培训上,对语文课程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投入的经费少。这些都导致了许多语文教师对教学没有热情,对职业产生倦怠感,工作状态较差,不安心工作,这就自然导致了语文教师队伍的流失和不稳定。

(二)语文教师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即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总和。”[2]职业院校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国家自上而下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数量激增。在提升学生素质与专业技术能力并重的教育目标要求下,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成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实现这一目标,打造一支高水平、职业能力强的语文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目前,就职业院校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而言,语文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知识结构单一,从大学毕业后到进入职业院校任教,走向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几乎进入停滞状态,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校内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校际间的教研、交流活动很少,几乎没有,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较慢。这就导致了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陈旧,教育观念老化,教学思想僵化,教学能力提升较慢,对语文课程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能力、教学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不能及时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

(三)语文学科建设落后

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普遍感受到讲课不如中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比不上大学教师,处在十分尴尬的处境。职业院校语文学科建设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研究。在202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出来之前,许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教学要求等研究较少,甚至很是迷茫,导致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

2.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教法缺乏研究。其中,职业院校中职语文课所选用的教材主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分基础模块下册、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主要讲授基础模块上下册,对其他两个模块讲授较少。而在讲授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时,许多教师仅单纯就课文而讲授,与专业结合较少,对如何更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少,将语文课上成了中学语文课,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死板、单调、枯燥、乏味,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不愿意听讲,教师也身心俱疲,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3.职业院校语文课程建设落后。职业院校的专业课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各个院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专业课课程建设,但语文课程建设显得落后,主动进行语文课程建设的职业院校和语文教师相对较少。一方面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人数较少,队伍较小,进行语文课程建设缺乏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进行语文课程建设的氛围,导致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建设较为落后。

三、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为了能让语文课发挥更大的作用,语文教师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而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承担着为学生继续补充基础知识的功能和职责。只有让学生更多地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才能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学生愿意接受职业教育。

(二)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不再单纯培养只懂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是需要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同时又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而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思想情操、丰厚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却又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时候,更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高超的教学方法,拓宽语文教学的范围,增强与现实生活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养高技术人才。因而,拥有高质量的语文教师队伍,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四、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语文教师师德修养

语文教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因而“语文教师比其他课程的教师承载了更为深重的教育使命和民族责任,语文教师应当首先成为一个精神贵族和文化领袖”。[3]师德修养高尚的语文教师对学生产生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而加强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尤为重要。

而如何加强职业院校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呢?可以从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来采取措施和手段。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学期都会在学校报告厅举办至少两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邀请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育专家开讲,组织教师们集体观看《湖北省道德模范致敬礼》《榜样》《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等节目,组织教师们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和著名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同时让每一位教师都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线上网络教育方面的师德培训,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师德师风教育报告手册。教师们通过这些形式学习到了师德师风的理论知识,感受到了榜样的示范力量,树立师魂,将高尚的师德弘扬和传承下去。从教师个人层面,天门职业学院语文教师不断重塑自己对语文学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找回对语文学科的自信和自尊,热爱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不断加强自我的师德学习,时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将自身作为榜样来影响学生,更好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将品德教育有声有色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达到以文育人的目标,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提高语文教师职业能力

职业院校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待提升,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1.提升专业素养。笔者所在学校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定时邀请教授、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举行系列活动,夯实教师基础,充盈文化底蕴。为提升教师的普通话能力,学校邀请普通话测试员进校开讲,当面指导教师的吐字、发音,让教师们能将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单独指导语文教师们进行诵读练习,让语文教师们能将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节奏美,不断提高语文教师们的朗读基本功;为提升教师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能力,学校邀请省内优秀职业院校的专家们来校开展讲座,指导教师们如何进行教学诊断和改进;为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邀请知网、学习通、云班课、希沃等公司讲师和天门职业学院的计算机高手开展培训,培训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为充盈教师们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教师们的知识积累,学校为教师们购买教育教学类、法律类、心理学类、经济类、历史类、经济学类、文学类及各学科的专业书籍,通过教师们的自主学习、集体研讨等方式,让读书成为教师们的习惯,夯实教师们的专业知识,拓展教师们的知识视野,语文教师们也以此方式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促进教师们的书写基本功,学校在教学楼大厅展示教师们的书法作品,工整规范美观的书写让许多教师深受触动,激发了教师们的书写热情,不断提升个人的书写能力。

2.提升教学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年都会派出一些教师参加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和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同时,学校每一学年都会举办相关的教学能力培训、说课比赛、研究型教学法公开课展示、校级的教学能力大赛。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数次研究型教学法公开课展示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们进行公开课展示,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点评,全校教师们积极参加认真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在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中,学校以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为标准制定相应的校级方案,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来激励教师们积极参加比赛。教师们以比赛为基准,在日常的教学中,非常注重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天门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师们积极踊跃参加校级和省级的教学能力大赛,不断磨炼和提升教学能力,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比赛结束后,老师们分享和交流比赛的经验和收获,并以此促进自己的教学。

3.提升教科研能力。学校每周都会定期召开各学科组的教研会,探讨教材教法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制定“青蓝工程计划”,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语文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并在教研组内相互听课,每周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各位教师上课情况进行研讨,对教案、课件、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语文教研组内的几位新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老教师们悉心指导,与新教师们一起磨课研课,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让语文教师队伍成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重视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们进行科研,并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学校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各类各级的课题,并提供机会让教师们参与教材和专著的编写。语文组教师们成功申报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校级课题,参加各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工作,撰写数篇论文,努力提升科研能力。

语文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职业院校要提升语文的学科地位,不断强化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键。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