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阶段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的动态时效性研究
2023-04-06陈洋洋
陈洋洋 刘 阳
1.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2.湖北三峡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0
在整个金融行业发展中,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才培养质量也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专业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由传统的银行类业务模型向金融类业务模型方向发展,核心课程设置将更加多样化,以适应金融行业需求[2]。
金融是一门涉及经济、金融、法律、管理、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金融行业涉及金融、会计、投资、保险等多个专业领域[3]。国家对高校金融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强调要加强学科整合,突出应用型学科建设;强化理论教学,重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加强金融市场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要求;推动形成学科内部交叉融合、资源共享、人才互动和成果共创等新机制和新模式。因此,金融学学科建设要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理念,以“大金融”视角指导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与创新服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贡献。
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学科建设的发展动态,并不是简单地等比变化
要关注课程体系的整体变化趋势,必须了解和掌握金融学科核心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发展趋势。通过对金融学科核心课程的动态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了解课程体系设置的动态作用[4]。如果对新课程学习时间有较大预期,可能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会有一些变动,但是课程内容不会出现实质性变化;如果对新课程学习时间无预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动,但是这些变动不会对课程体系产生明显影响,课程体系整体设置方面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变化。
(二)学科建设的动态发展,可以给金融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
对中国金融市场来说,金融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与国家经济、金融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5]。学科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重要的学科体系建设,高校需要在进行核心课程体系设置时进行动态调整,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三)高校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提高核心课程设置的时效性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既需要有对金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需要有金融创新和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发生变化,金融行业也面临着新趋势。而这些变化也会对现有核心课程设置提出更多挑战。因此,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发展,及时将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结合最新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完善学校核心课程体系设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材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办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新时代高校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服务。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和学科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二、传统金融理论和方法论与现实金融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金融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胜任各金融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够在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从事银行金融业务运作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四个方面:金融理论知识培养、技能与素质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和国际视野培养。具体的培养目标中会有一些较为宽泛的界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金融教学模式中对此知识没有任何价值,这只是一个统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怀疑与拒绝,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传统金融方法的特点。首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金融风险控制与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等金融基本概念以及原理[6]。在《投资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管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理解传统金融体系下金融风险管理与资产定价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其次,是学生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与理解不深刻;再次,是学生对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不高。这是因为中国金融教育与西方金融教育不同,在培养大学生金融基本概念以及金融基本原理的同时,更注重金融实务操作以及金融理论在实际金融案例应用中。在现行高等教育制度下,由于金融专业并没有统一标准与课程体系,一些高校在传统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得传统金融知识在金融实务操作中难以得到应用。
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给金融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一些专业方向,但是学生对这些方向的学习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没有对实际业务操作进行过深入研究。我国各高校应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调整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目标、结构和内容时,应该综合考虑其所处具体时代以及自身对经济形势变化所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对我国经济走向进行深入研究。
三、课程设计理念
金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动态分析,是对金融业务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课程体系设置数量的调查分析来确定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的动态分布,从而得出核心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长期以来,金融行业中以投资管理专业为代表的专业类课程,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这类课程虽然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基于金融行业发展需求所设计出来的[7]。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方面和金融业务技能方面。核心课程体系设置有一定滞后性也有很强一致性,这也导致我国金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动态差异。通过分析发现部分核心课程设置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行业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是对一个学科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归纳,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科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要求。结合金融行业最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升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金融理论和金融市场研究在相关课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并融入学生的兴趣,加强金融专业与相关学科交叉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金融风险分析课应当设置专门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证券投资以及风险防范流程,以加强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金融市场研究课则可以设置市场运行、国际金融等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金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如国家金融政策)。在新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将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业最新成果结合;同时也要注意与金融学、经济学相关专业教材相衔接。
由于历史因素和国际金融市场现状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已呈现出开放、多元化与复杂化并存的局面。因此,在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注意合理借鉴国际金融市场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通过对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动态时效性研究,我们可以对当前我国金融行业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对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以及对未来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四、课程设计流程
金融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学校要求进行综合研究并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教师培训中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比重。以教学任务为中心,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合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解决课堂讲授问题和课后实践问题,通过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及项目的学习形式,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包括空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其中知识传授主要是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理论与经济实际相结合;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能够较好地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小组式学习、实践式学习等培养方式。实践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教师应针对本专业方向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培训培养,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提高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养成认真负责、主动协作、勇于创新的习惯。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让学生自主讨论并提出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市场、接触基层,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成果并掌握新方法:一方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课堂内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金融课程设置的动态和时效性是金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特征,但同时也是当前我国金融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金融课程设置的动态和时效性,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不断要求。如果没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将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将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本文从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不同两个角度,对我国金融教育过程中的核心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首先,为了使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必须要将课程体系设置做到全面和细致;其次,为了保证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能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提高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对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和时效性研究;最后,为了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金融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以及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对金融教学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本文以传统银行类业务模型、市场需求侧领域及关键节点模块为分析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认为其存在着动态性和时效性,在未来进行教学改革时,也应根据教学特点和课程设置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
五、结语
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动态时效性,是确保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教育教学体系对金融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而核心课程体系优化也是本科阶段金融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对历史数据积累的深入分析和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入把握,本文对本科阶段金融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的动态时效性进行了研究尝试与分析:第一,优化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需要遵循相关学科发展趋势。目前,新课程体系具有高屋建瓴的特点,其内容和方法都体现出前沿特征。应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金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使金融教育更具时代感。第二,加强金融理论和金融业务创新研究力度。要重视金融前沿知识和新理论、新工具为创新金融实践活动和金融管理岗位需求带来了新机遇。以创新金融理论为基础、以金融业务为中心,通过金融理论分析和金融业务实践探索,提升金融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