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探讨

2023-04-06

山西青年 2023年4期
关键词:金融学金融时代

高 晗

东莞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正在影响着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颠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口产业,受互联网的影响巨大,金融与互联网融合,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正逐渐构建新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改善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金融业的变革从而引发金融学科建设的新的思考,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学应该开展怎样的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成为当下高校金融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考验。

一、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冲击

(一)业务模式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业务所占的市场份额正逐渐减小,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正逐渐构建新的金融世界。尽管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但金融的本质从未改变。在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为了帮助市场资金更好地流动,既能给市场交易带来便利性,帮助市场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又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风险,因此银行业快速崛起并构建了金融交易模式和市场规则。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互联网的特性便是借助网络而提高生活便利性。通过互联网与银行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将个体和有限的资金进行整合管理,借助互联网技术,统筹分析资金流向,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和管理效率,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随着计算机逐渐代替人工,银行界发生了第一次大的改变,但在早期的改变中,业务模式并未发生变化。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广为人知的金融服务在线上开始运行,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诞生,逐渐取代了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下,人们对银行的信赖及依赖。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借助网上支付,进行一切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和售卖,做到足不出户实现生活自由,颠覆了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3]。

(二)用人需求改变

在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下,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为银行、保险、证券等,学生只需要了解金融理念、具备基本的金融素质,就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但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重复劳动和简单计算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实现,计算机逐渐取代了部分用人岗位,甚至可以比人做到更好、更精确、更快捷。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学的从业人员被互联网时代所抛弃。恰恰相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金融学生反而可以得到更快、更迅猛的发展。近年来,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各大金融公司和商业巨鳄越来越认识到具备互联网思维的金融人才的重要性,在金融市场的抢人大战均可以得到体现。尤其是具备金融背景下的学生,在进行一定程度的互联网技能培训之后,可以更快地上手新的金融交易模式。虽然互联网和计算机可以实现部分业务的智能化,大数据中心可以实现数据分析的精确化,但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边界的逐渐扩展,互联网金融行业扩宽了金融业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形势,从而诞生了一系列新的岗位,新岗位对新技能的要求较高,具备单一的互联网背景和金融背景是难以胜任此类岗位,只有当互联网与金融学理论相结合,可以对现金流和税负进行人为分析,这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成为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三)行业政策改变

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加持,在资源整合及商业模式孵化的过程中,增添了诸多中间业务流程及第三方管理,尽管业务模式更加丰富多样,可以提高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和投资的便捷程度,但是极大地增加了监管的工作难度。业务模式改变的同时,增大了金融产业及产品营运过程中风险的增加。在互联网时代,不合规的操作会导致个人信息逐渐公开化,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大数据和商业软件进行信息盗取及其他违法操作,人们的信息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这对行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自2019年起,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提出,在互联网保险及借贷等金融领域,要逐渐细化管理,统筹规划,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道路[4-5]。

二、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金融学科课程设置滞后

2017年互联网金融峰会指出,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将全面融入金融体系。这代表着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势在必行,金融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即使是传统金融行业也在逐渐走向网络化。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金融世界的格局,拓宽了金融学科的范畴,传统金融课程中仅针对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设置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金融行业,新型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理念的教学迫在眉睫,新时代金融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精通金融从业人员精通传统金融的理论知识,同时更要学习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要加强互联网时代对风险管控的要求,这对金融学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挑战。

(二)理论实践结合程度低

传统金融学的课程实践多依赖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近年来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更多建立在网络支付和网络信贷的基础上,这不仅改变了传统客户服务场景,更强调了互联网在金融服务中的必要性和便利性。而大学生的实践课程也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金融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需要掌握切实的金融产品操作技能与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扎实分析能力,这对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金融人才需求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众多新兴的互联网理念盛行于金融市场。一般说来,每三年金融业务模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也就是说刚入学的学生还没毕业,而其学到的金融业务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P2P、余额宝、区块链等技术在过去或当下阶段,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但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被新的互联网金融理念所取代。

不同的互联网技术和不同的金融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丰富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均在原有传统金融理念的基础之上附加不同的互联网理念而建立,形成全新的金融产品,可见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而且,随着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逐渐迈向世界,从宏观上来看,金融从业人员需要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工程学等全方位的人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倍增,包括对不同的金融产品所面临的风险做出全方位的了解和风险管控措施,这对在校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探索

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新技术层出不穷,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的技术的发展均对金融业造成了颠覆式的改革。因此,新时代的金融从业者,不仅要求对金融知识和底层逻辑了然于胸,同时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了解、掌握甚至熟练运用新技术、新科技,这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金融理念的加深

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占比的逐渐增大,金融行业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未来金融的发展将会围绕两条主线开展,一条是科技线,一条是风控线,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各自负责一个方向,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只要解决好风控模型的情况下才能长久发展。同时,互联网的创新竞争也会刺激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金融而言,要加快在线化的速度,增加消费者的便利性。但两者的发展并不冲突,且两者发展的基础逻辑并不是科技、网络等,而是最基本的金融理论[6]。因此,不管互联网金融行业如何发展,不论市场如何瞬息变化,永远不变的金融理论和经济学基础逻辑。只有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和经济学基础,并以此为延伸,掌握国内外宏微观经济学,并对货币、资本、信贷有深入的了解,可以独立运用金融理论对市场进行分析,才是一名合格的金融从业人员。但如果为了速成一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跳过金融学经济学理论基础,在工作过程中将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二)互联网思维的培养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时代的碰撞,延伸出的互联网金融及其周边产业迅猛发展,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迭代更新与时俱进,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活力,极大地带动了金融产业的崛起,并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这是一场跨时代的科技改革。传统金融行业的理念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发展,融会贯通,才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指代某一项互联网技术,而是与时俱进的互联网底层逻辑。换言之,任何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结合都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必备要素,但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太快,当学生投入大量时间专精互联网技术时,墨守成规的学习当下市场最流行的互联网技术,但开始工作以后很可能会发现新的互联网金融逻辑已经转变,从而导致某项技术变得不再适用当前的环境,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正如谚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和老师只有搞清楚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逻辑和脉络,大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将创新精神和互联网思维结合,甚至可以将其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社会学以及人文学科等多领域相互融合发展,在他们开始工作之后才能快速适应环境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领跑者。

(三)风险判断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既给金融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增加了无穷的风险。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导致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变得五花八门,然而其中的互联网逻辑和理念变得愈发复杂,却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来梳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有大量消费者为之买单,甚至某些暴雷事件对整个金融市场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不可避免的风险现状。因此,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市场对风控人员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学校在培养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就业技能的同时,应加大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可通过建立大量模型和相关案例分析,锻炼学生风险敏感度和市场发展方向的判断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市场洞察能力、风险评判能力以及风险纠偏能力,这将对学生创业就业大有裨益,从源头提高了金融市场储备人才的从业能力。

(四)理论实践结合

互联网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学生在象牙塔里学到的金融理论、互联网思维、风控能力等必备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金融从业人员的基础,但快速成为一名行业翘楚,则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建模分析。因此,在校园里开设实践课程,采取主动式学习的方法,以完成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创造力,在不同的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对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拆分组合,合理分解,攻克难题,从而加深其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课程结束时并针对项目中的疑点难点进行逐一分析,学生也可以提出其独到的见解,求同存异。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就业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小结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逻辑的梳理,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明确了业务模式、用人需求以及行业政策在当下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基于此,并对金融学理论、互联网思维、风险管理能力以及理论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金融学课程的一些改革探索。

猜你喜欢

金融学金融时代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