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KOM-BiNE模型:结构、特点与实践
2023-04-05岳伟郑敏
岳伟 郑敏
摘 要:作为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奥地利在DeSeCo与CSCT国际项目基础上提出了KOM-BiNE模型。该模型旨在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的规划、实施和反思提供一个参考框架,以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规划辅助工具。它将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概括为三个层次领域,并提出教师在三个互通的实践场域运用其素养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型的核心层是知识与技能、价值观、感知领域,最外层是规划组织与协作领域,中间层的沟通与反思领域则是前面二者的基础与关键素养。奥地利依据KOM-BiNE模型开发了BINE课程,该课程对于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和行动研究素养成效显著,是奥地利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KOM-BiNE模型;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9.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672-3937.2023.03.07
教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变革的推动者,国外关于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的研究持续开展。奥地利联邦教育、艺术与文化部委托克拉根福大学教授弗朗茨·劳赫(Franz Rauch)等人设计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Kompetenzen für Bildung für Nachhaltige EntWicklung,KOM-BiNE)模型。该模型旨在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的规划、实施和反思提供一个参考框架,以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规划辅助工具。[1]基于此模型,奥地利进一步开发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教育创新”(Bildung für Nachhaltige Entwicklung—Innovationen in der Lehrer/innenbildung,BINE)课程,该国所有教师教育大学及两所综合大学参与其中。该模型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学习目标》(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Learning Objectives)中被引用,体现了其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但当前,KOM-BiNE模型尚未在国内引起关注。本文介绍并分析该模型,从而为我国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培育提供参考。
一、KOM-BiNE模型的产生过程
KOM-BiNE项目实施时间长达两年,在此期间,项目成员开展了文献研究、理论思考、实证调查,最终构建了KOM-BiNE模型。
(一)基于已有研究厘清“素养”概念
确定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的内容,其首要工作是理解“素养”(competencies)的内涵。经合组织的素养的定义和选择: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DeSeCo)项目对“素养”概念的分析为KOM-BiNE项目提供了支持。它将“素养”界定为一个动态、整合的概念。一方面,素养是比知识和技能更宽泛的概念,是相关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情绪和感知的集合体。[2]弗朗茨·E·韦纳特(Franz E. Weinert)将素养描述为“个人为解决某些问题而可获得或可学习的共同能力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动机、意志和社会意愿,从而能在可变情况下成功和负责任地解决问题”[3]。思维与感知密不可分,“感知是生物体的基因遗传与其所处的环境(环境)之间匹配或缺乏匹配的传感器”[4],素养概念中需要包括感知。另一方面,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概念。[5]“素养的发展是一项整体活动,涉及个人和团体以包括认知、情感和躯体维度的方式对世界采取行动。”[6]因此,素养需要在具体环境借助群体合作行动来进行培育。
KOM-BiNE项目采纳了以上关于素养的概念阐释。它不仅注重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还注重其价值观与感知;不仅关注个体独立发展,还强调与团体的交往;不再将变化的环境视为需要克服的对象,而将其看做素养发展与运用的资源。
(二)基于经合组织的CSCT模型创建初版模型
KOM-BiNE模型的整体框架是以经合组织的课程、可持续发展、素养、教师培训(Curriculum,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mpetences,Teacher training,CSCT)模型(见图1)为基础的。该模型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素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界定。但KOM-BiNE项目反对这种固定的教师素养清单和指标模型。因为在分析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项目时,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应的素养内容,但事实上并非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是合格的。KOM-BiNE模型则是为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教学项目制定的一个与过程相关的反思框架。[7]它具有动态性、发展性,这体现在模型上标注的动词形式的单词。
在澄清“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对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解,劳赫等人对CSCT模型进行改进[8],提出了KOM-BiNE模型的1.0版本;继而开展反思工作坊,通过讨论建立了2.0版本。KOM-BiNE借鉴CSCT提出的“作为个体的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以及“社会中的教师”,将其作为教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三个实践场域,并继承CSCT模型对知识、价值观、反思、协作等的强调。
(三)基于实证研究持续改进模型
研究人员对来自伯尔尼大学、伦敦南岸大学、巴斯大学、卡林西亚大学、克拉根福大学以及德国石荷州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课程的28名学员进行多次访谈和评估,了解其课程学习体验,并与课程讲师和专家进行访谈,讨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的概念。基于此,研究人员创建了模型的3.0版本,继而根据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教育从业人员和科学家的反馈,得到4.0版本。在12次书面反馈基础上,项目团队于2008年正式提出了当前版本的模型(见图2)。实证调查的反馈显示,该模型可以从教师教育领域扩展到所有形式的正规和非正规学习中[10]。该模型没有描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具体方面,故而并没有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对素养领域进行区分,在实施时还需根据目标群体的不同对素养进一步具体规定。例如,伯尔尼的一项研究项目中的价值观强调对其他意见的开放、欣赏态度。[11]而在伦敦南岸大学可持续發展教育课程中的价值观体现为跨文化的理解和合作。[12]但所有活动的基本要素仍依据模型保持不变。
二、KOM-BiNE模型的结构与内容
模型包括三个层次素养领域和三个实践领域。各素养领域针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点对教师提出细化的要求。实践场域是教师培养和运用素养开展行动的环境。
(一)知识与技能、价值观、感知:教师应对可持续发展教育任务的核心素养
知识与技能、价值观以及感知存在于KOM-BiNE模型的中心层,是应对可持续发展教育任务的核心素养领域。
知识是帮助个人明辨是非并采取合理行动的前提,是形成相应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关于”“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是一个具有开放的教学信息的教育系统。教学信息的变化冲击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需谨记知识是受文化和价值观所驱动的,要处理知识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和矛盾性。教师要熟悉获取信息的不同方式,隨时了解、利用各种来源的知识,批判性地质疑这些知识,并进一步发展它。同时,教师还要重点掌握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基本知识,可以将来自不同学科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知识内容相联系并灵活处理它们。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对各种文化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具有文化的包容性。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最终必须落实于每个人的行动上,教师也必须具有实用的技能。技能领域要求教师必须知道、运用并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正规教育系统中,教师还需进行适当地评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注重行动导向和内容的情境化。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意营造民主开放的氛围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乐于学习,自觉地掌握可持续发展教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在评估中,教师要注重评估学生对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
人的行动动力源于其所持的态度和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类价值观的变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14]。价值观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从价值观的内容来看,其一是教师所秉持的并纳入到课程内容中的价值观;其二是作为课程目标在学习者中推广的价值观,如团结、正义以及对同伴的尊重;其三是作为无意或者有意反应的态度在课程内运行的价值观,如欣赏态度或将人和观点的异质性与多样性视为机会的态度。教师需要努力了解自己的主张和价值判断,同时还需树立团结、正义、尊重、欣赏等可持续发展所主张的价值取向。此外,教师要注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式,如通过价值讨论澄清价值观。
感知领域要求教师努力寻求同理心,如倾听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求教师持乐观态度,相信可持续发展教育适合未来,他们可以共同朝着这个方向作出贡献;要求教师扩大自我效能感,保持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热情,并试图让每个人参与其中。“可持续发展并不否认问题,而是认为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可以解决的。它可以激发和加强年轻人对未来的乐观情绪。”[15]教师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向学生传达复杂事实的同时,让他们感到当前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不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是“赋予他们权力,鼓励他们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并批判性地反思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行动”[16]。教育可以给予学生表达并通过行为表现他们新思想的权力,教师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热情也可以激发更多人参与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组织与协作:教师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的必备素养
规划、组织与协作处于模型最外层,与实践场域密切相关,是教师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的必备素养。
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规划组织不仅要认识到当前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还要制定关于未来的发展愿景。包括我们希望如何可持续地生活?未来的学习应是什么样子?这些愿景并非都可以付诸实践,因而需要在规划与组织中加以斟酌。规划与组织包括三个步骤:设定目标,说明应该达到何种最佳状态;考虑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制定基于目标的规划;将这些因素分解到现实水平,制定适当的实施步骤并付诸实践。教师在规划与组织教学时要把握现在并着眼于未来。
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极其复杂,“具有教育意义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和各个团体的通力合作”[17]。教育机构需要与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不同领域及各领域不同的知识、方法联系起来。教师单独难以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与其他个人和机构建立协作网络是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在小组和团队中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组织有利的条件。在协作网络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使得个人和群体为可持续发展负责。
(三)沟通与反思:培养核心素养和开展外部活动的基础与关键
沟通与反思处于模型的中间层,既指向内层的个人核心素养,也指向外层开展外部活动的必备素养。
沟通是其他领域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显然,它是规划组织与协作的重要一环,没有沟通就无法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与协作。同时它也对核心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知识和技能领域中,教师通过沟通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价值观领域中,教师需要尊重他人意见并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开展对话;在感知领域,教师要通过沟通,解决与同伴和学习者之间虽然重要但较少被提及的话题。
反思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定期活动,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它对于批判性地对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价值观和感知至关重要。反思对于教师所采取的行动也很重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学习相当于解决如何在实践中塑造可持续的未来的问题。这包括在创造性实践和合作过程中对特定背景的观察、分析、评估和设计。”[18]盲目行动而不去反思的行动模式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反思应成为教师的第二天性。
(四)三域互通: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的实践场域
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植根于不同的场域,并且在这些环境中发挥作用,这些场域分别是:教学环境、机构以及社会。教师的教学发生在教师所在机构,教师所在机构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属于社会集团的子集,这三个实践场域之间是层层向外延伸、向内具体化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流动的,三者之间是相互融通的,不存在明显界限。因而,在模型构建时,采用三角形进行设计,体现其动态性,三个领域分别处于三个角的位置上。但教师在不同场域中又有其不同的目标偏向,因而模型又将这三者分开。在教学环境中,教师的目的是创造有利的学习氛围,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满足个别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方法,并为学习者创造参与的机会。在所属机构中,教师要寻找合作伙伴,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机会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环境中,可持续发展教育鼓励教师与其他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和合作,并为学习者組织学习机会。
三、KOM-BiNE模型的特点
KOM-BiNE模型在结构上呈现出立体化、嵌套型模式,在内容上体现了乐观主义、多元化与整体思维,是对以往平面且固化的模型的一种突破。
(一)立体化、嵌套型模式打破平面结构的限制
KOM-BiNE模型的立体化、嵌套型模式描绘了各素养领域之间的关系。中心层涉及对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解、教学方法、价值观、感知等,内容最为丰富,并为实践行动指明方向,因而处于核心领域且尤为突出。规划、组织与协作是在实践场域中进行的,与其密切相关,因而处于模型最外层。沟通与反思是核心素养培育和外部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关键,指向二者,因而处于内外层之间。嵌套形式表明各层次间密切相关,不可分离。虽然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不同方面的素养,但在教师行动的总和中,各素养领域都很重要。此外,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规范性思想”,类似于自由或正义,它们不是精确制定的,但却指导行动,且必须不断重新定义以作为人类发展和学习过程的基准。模型的缺口设计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内涵的完善与更新提供空间。
(二)乐观主义、多样化与整体思维回应了奥地利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建议
KOM-BiNE模型鲜明地体现了奥地利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建议中对教学愿景的要求,即:教学必须激发乐观主义,教学不能过于片面化以及将社会愿景转移到教学层面但又不能将其作为实现愿景的唯一因素。[19]模型反对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持消极态度,而是要求在认清复杂现实问题的同时,规划、组织、实施良好的未来发展愿景;鼓励教师怀有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热情,并用自己的热情影响他人;主张教师向学生赋权,在赋权中加强学生的承诺。模型还主张教师要尊重异质性和多样化,要了解不同学科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知识内容,了解各种文化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对片面化教学的突破。实践场域包括教学环境、机构和社会环境,教师要与外界教育机构、政治机构以及社会团体等多方建立协作网络,体现了一种整体思维。
四、KOM-BiNE模型的实践运用
KOM-BiNE模型不仅是教师教育课程或项目设计的依据,也是其评估依据,它不仅限于学校教师或教师培训人员,还包括非正规教育系统。在评估方面,劳赫依据模型从知识与技能,价值观,感知、沟通与反思,规划、组织与协作,行动相关性等维度对伯尔尼大学一项研究项目、伦敦南岸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巴斯大学“环境教育”硕士课程等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了评估,梳理出各活动如何落实各个维度。[20]
在课程设计方面,BINE课程检验模型的教学可用性。BINE课程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课程是奥地利为教师提供的在职培训课程,以研讨会和工作组的形式开展。自第二轮课程开始,其整体实施过程就是基于KOM-BiNE模型进一步开发的[21]。该课程要求完成3个模块的目标任务,课程实施则是通过多次研讨会和3个工作组会议进行。研讨会要开展演讲和意见讨论活动,演讲者是来自教育、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专家,然后参与者在小组工作、练习和讲习班中对演讲内容进行深入处理和讨论。工作组会议以团体小组的形式进行,旨在支持经验交流、文献工作和研究工作。[22]在此过程中,参与者通过撰写一篇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行动研究项目论文并实施该项目以获得证书。
BINE课程鲜明地体现模型的要求。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参与者通过在研讨会上分组研究、展示和评估具体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发展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概念,通过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提升技能。在价值观领域,课程明确将价值观作为主题之一进行讨论,如关于道德主题或全球学习概念的讨论。在感知领域,课程要求营造一种激发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信心的整体氛围。在规划组织领域,BINE课程会在研讨会中对参与者所在机构的未来愿景进行讨论。协作领域突出表现在区域小组的建立上,参与者在这些小组中交流和报告自己的经验和进展。研讨会上对行动研究项目的讨论与反思则体现了沟通与反思领域。
针对BINE课程参与者的评估结果(见图4)显示,多数参与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和行动研究素养均得到明显提升。总体而言,它正在提高教师对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不确定性和困境的认识。[24]BINE课程使得教师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同事讨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问题;它为参与者提供了适当的指导和学习策略,通过研究、反思和交流具体实例,参与者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复杂问题的概念;行动研究还为参与者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其研究和实施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教师教育领域长期以来缺乏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的统一标准和课程实施框架,KOM-BiNE模型则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的规划、实施和反思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基于该模型建立的BINE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响应。该模型也可为我国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课程建设提供思路。为应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复杂任务,除了教育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复杂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关注教师的价值观和感知的培养;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机会来批判性地反思他们的知识、感知和价值观。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课程要为教师提供计划和组织自己关于可持续发展愿景的想法和项目的机会,提供在教学领域、机构内部以及社会等不同场域采取行动的机会;要培养教师与同伴以及其他机构建立协作网络的素养。同时,作为其他领域素养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沟通与反思应贯穿课程始终。
参考文献:
[1][7][10][11][12][13][20]RAUCH F, STREISSLER A, STEINER R. Kompetenzen für Bildung für Nachhaltige Entwicklung(KOM-BiNE)[M]. Wien: Bundesministerium für Unterricht, Kunst und Kultur, 2008: 14,5,5,24,27,15,21-44.
[2][5]張娜. 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 教育科学研究, 2013(10): 39-45.
[3]Weinert F E. Vergleichende leistungsmessung in schulen-eine umstrittene Selbstverst?覿ndlichkeit[M]//Leistungsmessungen in schulen. Weinheim und Basel: Beltz, 2001: 17-32.
[4][6]GONCZI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key competencies[M]//RYCHEN D S, SALGANIK L H, MCLAUGHLIN M E. Contributions to the second DeSeCo symposium. Neuchatel: 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2003: 117-131.
[8][18][21]RAUCH F, STEINER R. Competences fo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eacher education[J]. CEPS journal, 2013, 3(1): 9-24.
[9]UNECE. Competencies for ES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achers: a framework to integrate ESD in the curriculum of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es[EB/OL].[2022-12-28].https://unece.org/fileadmin/DAM/env/esd/inf.meeting.docs/EGonInd/8mtg/CSCT%20Handbook_Extract.pdf.
[14][17]王民. 可持续发展教育概论[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6, 29.
[15][19]DAVID C K. Zukunft mitgestalten: Bildung für eine nachhaltige Entwicklung-didaktisches konzept und umsetzung in der grundschule[M]. Wien: Haupt Verlag AG, 2007: 30.
[16]RADITS F, RAUCH F, SOUKUP-ALTRICHTER K, et al. Aktionsforschung trifft Bildung für Nachhaltige Entwicklung und ver?覿ndert p?覿dagogische hochschulen[J/OL]. R&E-SOURCE, 2015-10-1(3)[2023-02-17]. https://journal.ph-noe.ac.at/index.php/resource/article/view/224/232.
[22][23][25]RAUCH F, STEINER R. BIN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SD course for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Austria[M]//KAPITULCINOV?魣 D, DLOUH?魣 J, RYAN A, et al. Leading practice publi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ducators o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uropean countries, Prague: UE4SD, 2015: 116,117,118.
[24]RAUCH F. BNE forschend gestalten: Bildung für Nachhaltige Entwicklung (BNE) durch Aktionsforschung umsetzen[J]. Lernende schule, 2022(99): 31-32.
KOM-BiNE Model of Austrian Teachers’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etencie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
YUE Wei ZHENG Min
(College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romoter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ustria proposed the KOM-BiNE model based on the DeSeCo and CSCT international projects. The model aims to provide a frame of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reflecting on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lso, it is used as a planning tool for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 The model summarizes teachers’ ESD competencies into three levels, and proposes that teachers apply their competencies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 three interworking practice fields. The core layer of the model is the domai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values and perception; the outermost layer is the domain of planning, organiz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middle layer is the domain of communication and reflection,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and key accomplishment of the two. Austria developed the BINE course based on the KOM-BiNE model, which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improving teachers’ ESD competencies and action research competencies, and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achieve ESD reform in Austria.
Keywords: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OM-BiNE model; Teachers’ ESD competencies; Teacher education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王亭亭
作者简介:岳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武汉 430079);郑敏(通讯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79)
基金项目: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别研究”(编号:22JHQ018)